导图社区 系统思维
站在高格局,才能走得更远。什么是系统思维?如何进行系统思维?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系统,而框架是系统元素的构成和规律,掌握系统的框架人类可以认知到当前还未知的东西。系统思维是用框架来系统思考与表达的思维方式。马上收藏!让自己也养成系统的思维吧!
编辑于2019-11-21 01:39:53系统思维
定义
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系统,而框架是系统元素的构成和规律,掌握系统的框架人类可以认知到当前还未知的东西
系统思维是用框架来系统思考与表达的思维方式
框架的来源
从已有框架中选择
基于宏观环境分析的PEST框架/杜邦分析法/SMART原则等
基于已有框架改善
全新的构建框架
特点
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前四个特点是基于“框架”产生的,最后一个是通过框架构成元素之间联系的动态变化来体现
应用方法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准确的描述问题
将非量化、模糊、有歧义的问题转化为可量化、可例证、清晰化的问题描述
明确问题的构成要素
任务式问题的所有要素
5W2H
WHY WHAT WHEN WHERE WHO HOW HOW MUCH
探究问题的本质
区分问题的表象与问题的根本原因
5why分析法
不停的问为什么,一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区分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与问题本身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候对方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是他认为的解决方案,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找到这个背后的原因,自己就可以思考是否有其它更易操作和实现的解决方案,不要对方说怎么做就按照他怎么做
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
该部分与《学会思考》里的描述性假设好像说的是一回事
环境假设
某些说法成立的前提是满足一定的环境假设 如“冰的熔点是0度C” 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1)冰是100%不含杂质的纯冰 (2)在标准气压下
时间假设
某些说法成立的前提是满足时间假设 如“性格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你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因此你不适合做销售” 这句话隐含的假设是“你这一辈子都是性格内向”
理论/工具的应用前提和边界
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经验,因为本国的情况跟国外并不完全一样
分析问题:构建框架
工具方法
逻辑思维导图
逻辑树
来自麦肯锡
MECE
来自麦肯锡
不重不漏
MECE是在构建或分解逻辑树时必须满足的法则
发散思考
收敛思考
方法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
步骤
罗列要点
列出所想到的要点
工具方法
逻辑思维导图
头脑风暴
连线归类
分别选择归纳或演绎的逻辑连线归类要点;重复及必要调整
工具方法
逻辑思维导图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形成框架
根据分层分组的结果,构建合适的框架
工具方法
逻辑树
其它框架(如二维矩阵、价值链等)
二维矩阵框架,有两个维度 如果逻辑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是按照实际顺序组织的,那么可以画成价值链框架
检查框架
检查框架各层的分组是否符合MECE,不符合的则进行调整
工具方法
MECE
自上而下选用框架
步骤
选择框架
界定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或构建框架
积累常见框架
WHAT WHY HOW
问题解决三步曲“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也是用的该框架:先分析问题现状,再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最后再针对原因提出对策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顺序,如why how what ,黄金圈法则就是该顺序,分别代表“目的/理念-具体措施-成果”
类型
解决问题三步曲,“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黄金圈法则
二维矩阵
类型
波士顿矩阵
时间管理中的重要紧急矩阵
人才选择的德才矩阵
人际沟通风格矩阵
PDCA
计划-执行-检查-纠正
用在方案或计划的实施、监控和改进工作中
PEST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分析外部环境的基本工具
SWOT
优势-弱势-机会-威胁
评估自身内部能力、外部威胁和机遇
专业相关的理论框架
财务
杜邦分析法
专题分析框架
子主题
子主题
依据四大逻辑顺序构建的框架
如果没有现成的框架或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框架,那么可以根据“从下而上形成框架”的步骤,自己构建框架,或者积累一些符合归纳逻辑顺序(结构顺序、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和演绎顺序的常用框架
分解框架
依据逻辑树的架构从左往右进行分解
多维思考
想真正用好框架分析和解决问题,须清楚所选择框架的优劣。一旦所面临问题的前提条件与你选择的解决框架不能匹配时,就需要对选择的框架做必要的改善。
为什么要多维思考
框架都有应用的前提和边界,当自己面临问题的前提条件与选择的框架不一致时,需要改善该框架
即便遵守选择的框架也不一定能成功,在思考过程中将选择的框架作为快速全面思考的基础,但使用多维思考对其改善
改善框架的思考方法
逆向思考
换位思考
零基思考
检查框架
检查框架是否符合MECE
分析问题:明晰关键
确定各项计划的优先级,淘汰非关键的部分
解决问题:高效执行
编制执行计划(5W2H)
解决问题:检查调整
PDCA(CA部分)
假设思考-咨询顾问的问题分析与解决之道
假设思考与一般思考
定义
假设思考:先预设一个或几个可能性很高的结论,再以资料与实验加以验证,逐步修正
一般思考:从问题发生的源头寻求答案,先收集与分析资料,再以归纳法逐步求解
区别
一般推论法是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出发,顺向推导,一步到位
假设思考是从结论到问题,从结论出发,假设验证,逐步到位
适用情况
一般时间适用于时间充裕、信息搜集充分
假设思考适用于时间不足、资料不全
假设思考的优势
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构建大局观
假设思考的起点不是建立假设,而是构建框架
不再被信息洪流淹没
步骤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建立假设
先构建框架再提出假设
明晰关键
抓住关键
验证假设
Step1:粗略验证
Step2:全面验证
试验主导型
讨论主导型
分析主导型
快速调整
如何练习假设思考
从深度练习
遇到一个现象或问题,多问前因后果。加快自己在问题与结论间的穿梭速度
前因就是多问Why(如5Why),探究事物的本质
后果就是多问So what(之后是什么,如5个So what)
从广度练习
换位思考
常见思维及与系统思维的关系
思维类型
发散思维
定义
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特点
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多为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
收敛思维
定义
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归纳和演绎是收敛思维最核心的思考方式
特点
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个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
类型
归纳推理
时间的逻辑顺序
表示“时间先后”的逻辑顺序,如PDCA
结构的逻辑顺序
表示“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
类型
具体实物的构成
如人的构成,头、四肢、身子
地理位置的构成
如华东、华北、西南、西北等
抽象概念的构成
如春夏秋冬
按照结构顺序组织论点需遵照一定的顺序,如顺时针、逆时针、自上而下、自东往西等
重要性的逻辑顺序
表示“同类事物归为一类”的逻辑关系
重要性顺序即找到一类事物的共性特点,再按照共性特点体现的强弱组织论点的顺序
演绎推理
演绎是一个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即基于已知的普遍规律(大前提),代入一个特殊前提(小前提),从而得出一个具体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正确性建立在3个基础上
大前提所代表的普遍规律绝对正确
小前提是大前提主语或宾语的特殊情况
导出结论的判断符合充要条件
解决问题一般需要多重演绎推理
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what why how 框架
水平思维
定义
以非正统的方式或非逻辑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逆向思考是水平思维重要的思考方式
特点
强调寻求看待事物的不同方法和不同路径,强调天马行空的思考方式
结构化思维
特点
又称结构思考
由麦肯锡公司提出
关系
系统思维以框架为核心,在构建框架的过程中涵盖了以上四种思维的所有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