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科学史-陈磊
这是一篇关于西方科学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科学就是希腊的一款互联网产品、古希腊奇葩说(上)、古希腊奇胞说(下)、古希腊另类杠头集锦。
编辑于2022-07-03 06:56:48经典好书,精准的可以翻译为电影语言的技法,场面调度 剪辑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干货很多,我对每个部分进行了总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对语法进行了重点标注,看不懂的朋友辅助例子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些朋友说混乱的例子让很多人都读不下去,各种越轴,各种抽象,但是视听语法没问题,其实看不懂就是对重点语法没理解,例子不是重点,只是作者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视听语言的中心语法,希望对于喜欢这本干货的朋友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会觉得年终总结很难,因为要整理很多数据,还要写很多报告。有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不过,好消息来了!我们有一套神奇的“年终总结模板”,可以帮助你们轻松完成这个任务。
机会在哪里?用户痛点在哪?7个来源帮你看清本质.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随本脑图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经典好书,精准的可以翻译为电影语言的技法,场面调度 剪辑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干货很多,我对每个部分进行了总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对语法进行了重点标注,看不懂的朋友辅助例子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些朋友说混乱的例子让很多人都读不下去,各种越轴,各种抽象,但是视听语法没问题,其实看不懂就是对重点语法没理解,例子不是重点,只是作者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视听语言的中心语法,希望对于喜欢这本干货的朋友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会觉得年终总结很难,因为要整理很多数据,还要写很多报告。有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不过,好消息来了!我们有一套神奇的“年终总结模板”,可以帮助你们轻松完成这个任务。
机会在哪里?用户痛点在哪?7个来源帮你看清本质.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随本脑图看看吧!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陈磊
科学就是希腊的一款互联网产品
早期科学,画风说变就变。随便一拍脑门,满眼都是胡子拉殖、半裸的古希腊大叔。
为什么科学偏偏就诞生在古希腊?
Part 1: 大河文明
农业
原来只要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可能长出吃的来,于是古人慢慢发展出了最早的农业。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论地段,这几个地儿都在北纬30度附近。论气候,都适合产粮:论房型,都有超大平原,适合规模化生产:论配套,附近都有超大河流。
正是凭着天时地利,四大文明才有了辉煌的资本,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了无数财富。
Part 2: 希腊文明
别的文明都是依河而建,所以农业比较发达。
希腊,出门就是大海,大片的盐碱地,只能种点橄榄、葡萄之类的小零食,靠手工业养活,平时做点小玩意儿,换别人的粮食。
希腊人痛定思痛:传统模式不靠谱!
科学就好比古希腊开发的一种全新产品,不过,早期的科学不叫科学,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自然哲学是科学的前身。
古希腊人几干年前就有互联网思维了
要了解市场,分析竞品
古希腊的附近,就有两个完美的调研对象:
古埃及 & 古巴比伦
希腊人继承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科学遗产,比如天文、历法和数学。
出海买卖做多了, 看尽花花世界,人的思想就像野马脱了缰,一发而不可收。 而且做买卖讲究公平公正,子是在希腊人的心里,就形成了平等的种子。
希腊本来就是由一群松散的小国家组成,国家一小,就不需要特别强硬的管理手段,所以大伙儿就相对比较自由。
正是在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希腊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制度-民主制度-公民才是统治者,他们通过公民大会来讨论并解决国家大事。
其他文明-. 少数的统治阶级,负责做決策.
在这种环境下,希腊人的胆儿就肥了, 險都敢想,啥都敢说,脑瓜子也变得特机灵,主意一个接一个。
这里说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专指雅典的制度,古希腊还有一个著名的城邦叫斯巴达,它实行的就是寡头政治,与雅典不同。
想法得落地,快速裂变
随着战争、拐卖、掠夺等事的频发,希腊人中出现了一新的群体:. 奴隶
有了奴隶主和奴隶,原本每天还得打卡上班的那群人,突然就腾出手来了! 子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儿干的人,就全职投入思考人生的队伍中
思想开始落地生根,并渐渐形成追求真理的氛围
产生了自然哲学
古希腊奇葩说(上)
什么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
杠头1号:泰勒斯
万物源于水。
这句名言开启了西方哲学之路
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所以不叫《科学的数学原理》,就是因为牛顿时代还没出现科学的概念。
泰勒斯为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的学派叫米利都学派。
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存在。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
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逻各斯
杠头2号:德谟克里特
留基伯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小到人看不见的东西:原子。
德漠克里特
万物的本原是: 原子+虚空
随便一个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切分的,切分到最后切不了了, 就是原子。它们在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了万物。
现代科学中的原子还可以再分成电子和原子核, 而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脱口秀之王:亚里士多德
他的祖师是苏格拉底, 古希腊大哲学家。
他的师父是柏拉图,古希腊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全能王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认为气和火轻,飘在大地上方、月球下方。
土和水重,有朝地心下落的趋势,构成了大地。
气和火的外面是其他天体,它们由第五种元素组成:以太
亚里士多德认为月亮上面的世界是由以太构成的,而月球以下,包括地球在内,都是由水、火、土、气构成的。
它还和另一个理论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心说
他的徒弟是亚历山大, 横扫欧亚非大陆,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
古希腊奇胞说(下)
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
地心说
地心说不仅是是人类最早成体系的科学理论之一。
古希腊"完美"三剑客
毕达哥拉斯
他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门徒众多,是古希腊四大门派之一。
万物的本原是数。
他已经摆脱了事物的外在,直接抓住了本质,这被称为抽象思维
他证明
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定理
黄金分割
大地是圆的!
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球体。宇宙中心是团中心火,所有的天体都绕着中心火转。他还假想出一个天体:对地。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光是宇宙的形状完美还不够,每个天体的运动也必须完美。天体的运动是勾速圆周运动!
欧多克斯提出
1.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2. 地球外套着一个球面A, 球面A与地球同心,称为同心球,且同心球自身绕轴旋转3. 天体沿同心球的赤道运动。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是欧多克斯提出来的,这就是地心说1.0 版。
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学园是图哥创立的学术圣地,以分数线高、招生严格著称。学园门口常年竖着一块木牌,上面满是对文科生深深的恶意:"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亚里士多德
大地是球形的
证据一: 夜晚的时候,一直朝着北极星走,前方会出现一些新的星星,而后方的一些星星会消失。
证据二: 大海里的帆船,靠近时先出现船帆,后出现船身;离去时,船身先消失,船帆后消失。
证据三: 月食的时候,大地投射在月亮上的影子是弓形的。
亚里士多德为了证明大地是球形的,使用了罗列观测证据的方法,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它打开了实证科学的大门。
提出水晶球模型
亚里士多德的水晶球模型,不再局限于追求理论和各个天体运动现象的吻合,而是开始尝试了解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水晶球模型"就是地心说2.0版。
阿波罗尼
提出了本轮和均轮的概念,来补充地心说模型。
喜帕恰斯
如果地球不在太阳圆周运动的中心点上,而是处于一个偏心的位置上,模型会更加准确。
托勒密
第一步:大量学习前人理论,并进行系统性总结。
第二步: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实际观測结果不断校正理论。
第三步:提出系统的地心说模型,出版巨著《天文学大成》,也叫《至大论》‘
"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是地心说3. 0版,也是终极版本。这本书横行西方天文学界一千多年,是标准教科书
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托勒密就已经在搞大数据运算了,关键是还算得贼准,完全就是一个行走的人工智能。
古希腊另类杠头集锦
几何之父欧几里得
Step 1: 搜集整理以前的数学知识. 并向数学大神们请教。
Step 2: 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加一些自己的创新。
Step 3: 写出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一一《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最厉害的地方在子,它用到了公理化方法
公理化方法就是:在一定的定义和规则下,通过逻辑演绎整出一套东西。
这套方法,后来也成了建立知识体系的典范,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用这方法推出来的。
到了 19世纪,人们发现,这种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公设,也未必是绝对真理,并由此诞生了非欧几何
力学之父阿基米德
泡过一个著名的澡
话说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怀疑工匠掺假,让阿基米德当打假大臣,结果小基不好好干活儿,忙里偷闲洗了个痛快澡……
浮力定理
打过一场不明不白的仗
这一战中阿基米德搞出了很多武器,被罗马将军称为"罗马舰队与阿基米德一人的战争"。
把战舰吊到丰空,重重摔下
向敌人投飞石或标枪.
聚光烧舰.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这种把理论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的精神,正是现代科学的精神。
阿基米德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计算出了圆周率3.14 …。
公元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欧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持续了一千多年。
希腊真题的奇幻漂流
希腊文明,这些智商爆表的古人,留下了无数智慧结晶。
希腊真题!
从西到东
北方蛮族接连攻击罗马帝国,引发战乱不断,后来罗马帝国成了两半: 西罗马和东罗马
西罗马
乱世之中,老百姓需要信仰来寻求安慰,皇帝需要信仰来控制人民,于是潜伏了几百年的基督教成了欧洲社会的主流。
在这个神学至上的时代,代表着先进科学的希腊文明,自然会遭到各种迫害。
1. 亚历山大图书馆藏有无数珍贵的资料,相当于希腊文明的藏经阁,七十二绝技全在里面。但是,历经宗教打击和各种战乱,最后全被烧毁,灰都没剩下。
2. 亚历山大城里有世界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亚,因为不信基督教,宣传自己的科学,受到基督徒的憎恨,最后竟然被狂热的基督徒残忍杀害。
电影叫作《城市广场》
东罗马
虽然收藏了很多希腊的真题,但也没怎么研究,没大发展。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本来属于游牧部落,散布得到处都是,后来出了个大咖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通过统一信仰和思想,把他们整合起来了。形成合力的阿拉伯人,激发了内心的热血之魂,瞬间横扫世界,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从来就不是刀,而是——思想
阿拉伯人掀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竟把希腊真题全翻译成了阿拉伯文!
好学的阿拉伯人还特意建立了一个教研组,招揽各路人才,专门负责翻译和研究这些希腊真题,这个教研组叫作智慧宫。
花刺子米
阿花精通天文地理,是个全才,他最大的贡献是在数学领域,他建立了代数学,写了好几本数学著作,后来传入西方,甚至成了教材,他也因此被称为代数之父。
阿拉伯数字也是经花刺子米推广后进入数学体系中的,不过,这驻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只是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
从东到西
伊斯兰教越传越广,穆斯林们越来越强大,他们和西方基督世界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穆斯林夺取了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东罗马帝国一看打不过人家,就扭头回去叫兄弟了。西欧打着上帝的旗号,组建了十字军,千里迢迢跑去跟穆斯林火拼,这一拼,就是两百年。十字军东征虽然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使东西方的交流更为频繁。
阿拉伯人作为世界文化的中介,接受了希腊、东罗马和中国的文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明。他们的文明成果,随着东西方越来越多的交流,全都开始向西方传播。
西方人又当起了字幕组,把阿拉伯人手里的希腊真题重新翻译回来,这就是第二次翻译运动。
这些真题引发了欧洲的学术复兴,也有人叫它第一次文艺复兴
科学的曙光一一大学的出现与文艺复兴
大学的诞生跟教会有很大关系,虽然当时的教会名声不好,但它为大学的出现提供了两个有利条件。
一、社会稳定
二、有一群时间充足且不愁吃喝的教士
11世纪的意大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像样的大学一一
博洛尼亚大学
欧洲大陆上又诞生了很多其他大学
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建成后,成了当时最好的大学欧洲各地的学生和老师都凑到了这里。
牛津大学
但英国和法国是万年的死对头,所以英国人干脆自个儿建了个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后来,牛津的学生闹出了一桩命案,惹怒了镇上的父老乡亲,一些学生赶紧跑路找了块地自立门户,建立了剑桥大学。
在早期的大学中,老师不是主导,只是个乙方;真正管事儿的是学生,要是学生对老师不满意,就可以不交学费,甚至还能罚老师的款。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第一任校长
格罗斯泰斯特
老格在授课的时候整出了一套教学大纲,让学校的老师都按照这个大纲去教学生。这样就可以把教学内容标准化,源源不断地教出具备一定知识功底的人才,实现知识的传承。
罗杰.培根
他说,要获得新知识,靠蒙是不行的,必须靠做实验,拿手绝活是炼金术,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化学的前身。
格罗斯泰斯特的系统化学习加上培根的实验科学,让大学的发展慢慢走上了正轨。
科学发展到现在,有了人才,有了搞研究的场所,还有希腊的真题集,可以说万事俱备。于是,欧洲终于迎来了扫盲黄金时代——文艺复兴!
文学、自然科学、艺术等专业都相继开始发展。 这场扫盲运动就是传说中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首席天使投资人一一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不仅十分有钱,他们还意识到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性,于是柳足了劲开始在各个领域撒钱。
文艺复兴,能想起的名人都有谁?
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复兴
写《神曲》的但丁, 还有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
达•芬奇不仅对解剖学做出了贡献,他还是个多面手,比如他曾经通过解剖鸟类来研究飞行器,设计各种机械装置,等等。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笛卡儿
直角坐标系诞生了。 从此,代数能表示几何,几何也可以表示代数。这为数学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哲学史上那句很有名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他说的
崇尚理性精神、逻辑椎理, 重视数学.
•提出机械世界观,认为宇宙和地上的运动规律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物理学中的"功"和"力"的概念: •提出圆周运动的物体总有离开圆形向外运动的"倾向"; •提出物体之间的无作用力只能通过接触或者碰撞来传递
惠更斯
光的波动说
解决诸多运动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出圆周运动公式: •提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哈维
血液循环理论
弗朗西斯.培根
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注重观察、实验、归纳, 轻视数学.
还有梅森、玻意耳、伽桑狄、罗伯特•胡克、列文虎克、弗拉姆斯蒂德、莱布尼茨、帕斯卡、吉尔伯特等人。
文艺复兴后
开普勒、第谷,主业都是占星
炼金术,比如罗杰·培根、玻意耳、第谷等人都热衷炼金术。
魔法派
赫尔墨斯主义
主张将哲学和魔法相互结合的学派
宇宙天团的中心位之争一一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
阿里斯塔克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日心说的猎想,只是没建立起像样的数学模型,也没有观测数据和实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经过长年累月的观测及数学计算,哥白尼用毕生精力建立了全新的日心说模型,并写了 一本书一一《天球运行论》,也可以翻译成《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的理论其实还不够成熟,因为还有三个没法解决的问题
Q1:地动抛物
如果地球是动的,那人跳起来后,不就没法落到起跳点了吗?
Q2: 恒星的周年视差
如果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那地球绕转过程中,看到的星空应该是在变化的。
哥白尼却认为,宇宙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整个宇宙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才看不到星空的变化。
Q3:准确度不够
日心说没有比地心说更准确地描述天体运动。
布鲁诺
是个泛神论者,说明白点,就是他不相信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神。 布鲁诺认为有很多个太阳系,每个太阳系里都有个不同的上帝。
日心说正好可以支持他的理论,子是就开始大肆宣扬。 后来教会看不下去了, 布鲁诺这简直就是在抢他们的饭碗,于是把布鲁诺活活烧死。
因为布鲁诺,《天球运行论》才被牵连,成了禁书。
地球一下子成了一颗普通的行星。 这标志着从人本思想到科学思想的飞跃,也让当时的学者们明白, 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哥白尼革命象征着科学的萌芽。
伽利略
现代科学的建立-伽利略
解开第一道题的天才伽利略
爱因斯坦就曾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伽利略的科学发现,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霍金也曾说过,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
地动抛物
萨尔维阿蒂的大船
船里的人和船都在平稳行驶,所以即使他跳了一下,也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跟着船一起往前走。
伽利略的时代还没有惯性的概念,他管这个叫"自然本性"
斜面实验
伽爷推测,如果水平面够光滑,小球就可以一直运动下去, 而且速度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这就是由物体的惯性导致的。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如果两个物体同时掉落,重的会先着地。
伽利略曾经在比萨斜塔做了一个自由落体实验。在同一高度,把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释放,结果是两者同时落地。
望远镜
他甚至还拿望远镜来观察天象
发现一:月亮是个麻子脸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月亮是完美的,天体都是光滑的
发现二: 木星有四个小弟
他发现木星周围还有四颗卫星, 这四颗卫星是绕着木星转的。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这本书在科学史上极为重要,也被称为《对话》
与其说伽利略是在和地心说作对,不如说他是在和那个时代的世界观作对。
《关子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伽利略详细总结了材料强度、动力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力学原理。这本书也被认为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第谷
最精确的历法诞生了一一格里高利历!
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使用这套历法,可以说是非常经得起时间考验了
恒星周年视差问题
超新星是某驻恒星演化后期的一次剧烈爆炸,亮度很高
这就和古希腊人关于宇宙是完美不变的理论相悖了
第谷通过观测证明了慧星不是大气现象,是星体
慧星的轨迹,也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第谷只是证明了地心说不靠谱,但没法证明日心说就是对的。他认为行星都是绕着太阳转的,而太阳绕着地球转。所以,他其实是把日心说和地心说结合了起来。
开普勒
虽然第谷瞧不上日心说,但他却很欣赏开普勒的才华,就收了开普勒做徒弟。
开普勒以日心说为基本框架,用几何学做工具,针对地球和火星的相关数据进行大量计算。
一颗行星在同样的时间内相对于太阳扫过的面积,居然是一样的!
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椭圆两个焦点中的其中一个上,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
椭圆轨道的提出,使宇宙模型不再那么复杂,也就不需要那些轮子
所有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的平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至此,天文学和占星术终于分道扬镳,天文学摆脱跳大神的气质, 一跃成为一门科学,而开普勒也因此被称为一一天空立法者
牛顿
为什么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
牛顿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他信奉的不是主流的天主教,而是阿里乌教,这个教派也被视为异端。
这个教派认为,基督教的经典被篡改了, 他们要恢复被篡改的经典的原貌。
牛顿晚年才开始研究神学,这是不对的,牛顿一生都在研究神学,只是他信仰的教派被称为异端,因此一直都不敢如实说出来罢了。这是后人在牛顿留下的笔记中发现的。
很多人以为牛顿是个科学家,实际上在他心目中自己是一个神学家、炼金术师及自然哲学家。
牛·天选之子·炼金术师·自然哲学家·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经济学家·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卢卡斯数学教授·顿
广义二项式定理
发明了微积分
流数
万有引力定律
系统的光学理论
反射式望远镜
一生的宿敌一一胡克
提出弹性定律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牛顿
这句话看似谦虚,好像还夸了胡克,但考虑到胡克驼背严重,又身材矮小,大家可以自己细品一下其中深意
牛顿和胡克在很多问题上都互相抬过杠,比如他们争论过:光到底是什么?
胡克
是波!
牛顿
是粒子!
科学家围绕着光的本质争吵了三百年,最后吵出了量子力学。
万有引力定律
万物之间都有彼此相互吸引的力
这个力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客观地说,胡克对于万有引力定律是做出过一些贡献的,他曾和牛顿通过几次信,交流过对万有引力的一些想法,牛顿因此受到了不少启发。 后来胡克因病去世,牛顿则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掌门人,他解散了胡克的实验室,还销毁了大量胡克的手稿和画像,以至于后人都不知道胡克的样子。
弗拉姆斯蒂德的数据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早期天文台设备简陋,几乎都是他自掏腰包进行观测,这些数据就是他的心血,所以他并不想给牛顿。 牛顿利用不那么正当的手段成功拿到了数据,并在《原理》当中引用了这些数据。
牛顿革命
请上帝离开。
牛顿把他之前的理论进行了一次大筛选和大串联,然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宇宙和地球上物理学规律的统一,形成了一套新的世界观。 同时,牛顿的这套新的世界观当中,不需要上帝存在,宇宙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可以自行运转。
欧洲那旮旯,颠覆三观才有的文化
从牛顿的时代起,陆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热功当量提出者:焦耳
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
三次扫盲运动
Part 1 文化都去哪儿了
由于西罗马太弱,被北边的蛮族打败,这时欧洲以前的希腊文化也随着那些逃亡的人流落到了东罗马,蛮族上下没文化,连国王也是野蛮人,所以摊子一大,国王就管不住了。于是国王一拍自己的木头脑袋:利用天主教治国!从此教皇说啥就是啥,大家只能乖乖听话。欧洲群众,基本是思想归教皇,身体归国王,这段欧洲遍地文盲的时期,就是黑暗的中世纪。教皇权威渐渐大于国王,所以文艺复兴时期,国王为了涨粉,就支持建学校。
Part 2 三次扫盲
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在德意志那旮旯,国家还没统一。皇帝没法子收拾,就让教会来压场子,没想到教会先把皇帝压下去了,抢了统治权。那时教会强势至极,不但独揽大权,还贪钱。除了买卖神职,还编了个赎罪券 出来卖。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认为上帝可以直接和信徒交流,不需要教会从中传递信息,他把拉丁语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
谷登堡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加速了德语版《圣经》的推广
被天主教欺骗压榨的群众和想夺回权力的贵族都开始支持路德了,大家联合起来抵制教皇。随后,英国、荷兰等国都爆发了宗教改革,教皇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路德那边也创立了新教。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几乎都在16世纪末结束,可到17世纪时,在法国,教皇和国王依然搞老一套。教会和贵族占有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
一些文化人坐不住了,开始写书宣传自由平等。他们中的代表有:
伏尔泰
人称“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思想之王”
孟德斯鸠
某市最高法院院长提出“三权分立”
狄德罗
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卢梭
民主思想的代言人
大家正在解放思想的兴头上,这时国王路易十六却跳出来强制收税,大家本来生活压力就大,于是直接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欧洲科学院的诞生
科学院能在欧洲诞生,主要因为两拨人的矛盾。
急于解放天性的欧洲土豪
主张克制欲望的天主教
全民求知扫盲,就是科学院建立的背景
意大利
欧洲科学院大多起源于家庭沙龙,最开始在意大利
自然秘密研究院
意大利科学院的萌芽
萌芽就被教会辣手摧花
自然秘密研究院留的种子,依次开了两朵花:
林琴学院
学院资金链断了,伽利略又被教会关起来,林琴学院这朵花又被教会整黄了。
齐曼托学院
伽利略的两个学生从学院出来,傍了个大款——美第奇家族。
学院的日常就是:其他学院做过的实验,他们也跟着做一遍,然后看看结果是不是一个样。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科学思维最核心的部分——验证。
学院的天使投资人当上了红衣主教,迫于教会的压力,他只能减少对学院的投资,再加上教会抓了不少学院的中坚力量,这一套内忧外患组合拳打下来,就这么把学院整垮了。
英国
起源在酒吧。
一帮数学家和医生,边喝酒,边扯科学的犊子,后来扯出个学院叫隐形学院。
学院里的日常大概是——轮流上台讲段子,更像小型脱口秀。
胡克
英国统治者名叫克伦威尔
他解散了隐形学院,结果刚解散他就挂了,又给英国的科学事业留了喘口气的机会。
查理二世登基
不光口头支持,还口头赞助了个名字叫“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科学院”,简称皇家科学院
虽然国王没拿出啥钱,但给他们建立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网红景点——
格林尼治天文台
第一任:拉姆斯蒂德
自掏腰包,搞了很多重要的天文数据出来。
牛顿眼馋,因为他当时刚琢磨出万有引力定律,需要这些数据证实,牛顿没辙,想办法弄到了些数据,偷偷出版了
第二任台长是哈雷
他不仅发现有颗彗星每76年上线一次,还预测了下次再见到这颗彗星的时间是1758年底或者1759年初。果然,1758年,这颗彗星又出现了,为了纪念哈雷,人们就把它命名为哈雷彗星。发现哈雷彗星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开始预测行星的运动了。
法国
起源于私下小聚会,一帮好奇分子搞研究。
梅森学院
梅森靠着强大的关系网,攒了个科学局,也就是梅森学院,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
隔壁英国科学院搞得红火,法国国王眼馋了,于是约梅森见面,商量好把梅森学院变成了巴黎科学院
搞正经化学,从认清元素开始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就是通过研究贼小的粒子,比如分子、原子,来摸清所有物质的老底。
Step 1 肉眼看世界
物质由什么组成?
古希腊
提出物质是由土、水、火、气组成的。
四元素说
东晋时代
金木水火土
元素
玻意耳
某种原始的、简单的、一点也没掺杂的物质。
Step 2 拉瓦锡的实锤
拉瓦锡
燃素说
一个东西能燃烧,是因为里面有燃素,燃素烧没了,东西就轻了。
金属=燃素+灰烬
普里斯特利
发现氧气的第一人
氧化反应
拉瓦锡起了个好头,让化学从炼金术走向科学,于是他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Part 1 猜原子
从古希腊开始,有人就猜物质由原子组成,随便一个东西,切到不能再切,那个小粒子就是原子。
后来牛顿也觉得物质是由小微粒组成的,可以聚团和分散,这就是微粒说。
启发了道尔顿思考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道尔顿
思考1:氢氧问题
道哥只是想象出了原子,真正看到原子,需要用后来发明的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思考2:氧氮问题
倍比定律
道哥用的就是相对质量,来表示原子有多重
原子论一出,道哥名震欧洲,大家尊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
Part 2 建表格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科学的伟大之处就是能给出预言,用元素周期表能预测新元素,堪比用万有引力能预测海王星。
为了纪念门捷列夫,第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
怼空气怼出的分子论
分子是咋被怼出来的?
Part 1 空气的脾气
玻意耳
一份气体装起来后,同等温度情况下,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道尔顿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Part 2 原子的争论
盖-吕萨克
实验1:膨胀看人数
大环境相同时,相同体积的气体中,不管你是啥粒子,数量都一样。
实验2:反应按比例
同温同压下,参加同一反应的各种气体,体积互成简单整数比
要生成它,就得把氢原子和氯原子切开。
这就触到了道哥原子论的一条底线原则:原子是物质世界最小的单位,不可被分割
battle双方分别来自欧洲大陆和英国,然后就引起了双方学术圈都来参战。
Part 3 真相只有一个
阿伏伽德罗
原子的这种组团叫分子
气体既能按比例反应,原子也不用再切。完美!
阿伏伽德罗定律
大环境相同时,相同的体积中,不管你是啥分子,数量都一样。
阿伏伽德罗常量
比如0℃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2.4L气体中就有6.02×10的23次个分子。
在那个年代,要对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及原子进行探索,只能通过不断地实验、归纳和总结,通过想象和推断,一步步接近真相。
永动机的宿敌——能量守恒定律
Part 1 我想要台永动机
达·芬奇也研究过这玩意儿,几次碰壁后,他得出个结论:不可能
要想让蒸汽机变成永动蒸汽机,就得从根源入手,杜绝热的输入。
Part 2 此热非彼热
摄尔西斯
发明了温度的计量标准
为了纪念他,这种温度单位就叫摄氏度。
开尔文勋爵
建立了更科学的开尔文温度
开氏度=摄氏度+273.15。
温度和热量其实是两回事,同样的温度,能热出不同的效果。
Part 3 热量是一种物质吗
普里斯特利
热质说
热质(caloric)这个词后来演变出了卡路里(calorie)
Part 4 摩擦的奥秘
焦耳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和功都用焦耳做单位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一切都是有源头的,在地球上,万物生长靠太阳,要想输出,就必须有输入。所以说第一类永动机,从根本上就是不存在的。
百分百热机哪里找
蒸汽机的效率只有3%到5%
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
Part 1 卡诺的热机
Case 1 热
当时大家普遍接受热质说
卡诺把热质比作水,高温热源站在上游,向下游的低温热源抛出一波热质,热质在自由奔跑的过程中,顺便推动了机器转动。
Case 2 机
卡诺循环
加热活塞上移
刹不住车继续上移
散热活塞下移
继续下移
加热活塞上移
...循环
卡诺热机
依据这套循环,卡诺想出了一种理想热机,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几乎只需要汽缸、活塞加个热源,就能动起来。
Part 2 卡诺的师弟
克拉珀龙
Step1 工作奋斗期
小火一点,汽缸吸热,里面的阿气膨胀,保持跟小火一样热,干劲十足,上顶活塞,这个过程叫等温膨胀。
Step2 热情消耗期
小火下班,但阿气刹不住车,继续膨胀,胀得累了,消耗热情,温度也降低,这叫绝热膨胀。
Step3 压力山大期
这时活塞反弹,阿气没加热,顶不住,只能被压缩。虽然它一压就变热,可这热量被低温热源吸走,相当于没变热,这叫等温压缩。
Step4 回炉重造期
系统绝热,阿气被压缩,边压边变热,热到最初的热度,这叫绝热压缩。
要想使效率接近100%,办法就是:低温热源无限冷,高温热源无限热
Part 3 克劳修斯的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
热不能100%转变为功
经过人类的探索,发现要想让热机工作效率达到100%,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不可能。
十八世纪的博物学家,怎么一个比一个奇葩
博物学
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简单来说,就是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学科。
Part 1 草根逆袭——卡尔·冯·林奈
林奈在1753年发表了《植物种志》,提出起名得按照规则来,使用二名法。
属名
子主题
如银杏
属名(名词)
银杏属
种加词(形容词)
二裂的
名字(命名者)
林奈名字的缩写
Ginkgo biloba L(拉丁文)
引入纲、目、属、种
如猫
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属
猫属
种
丛林猫
Part 2 逐梦富二代——布丰
1749年,布丰的巨著《自然志》前三卷出版
他猜测,地球上的动植物都是由某种物质演变而来。
他推断猴子是由人退化而来。
证据一:古生物化石和现代生物有明显区别
证据二:动物没用的器官会退化掉
Part 3 天才选手 乔治·居维叶
居维叶认为地球经历过许多次这种“光盘行动”,每一次都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新变化,这就是他的灾变论。
支持灾变论的证据不仅有猛犸象化石,机缘巧合之下,他还发现了每层地层的化石都不相同。
认为物种不变论
你不知道的进化论
拉马克
Part 1 长颈鹿什么的最可爱了
老师布丰认为物种会退化,他换了个方向,研究起了进化。
1809年,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论述了他对生物进化的见解。
Case 1 用进废退
原因
个人努力
环境逼迫
Case 2 获得性遗传
改善后的优良血统又遗传给下一代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一代更比一代强。
Part 2 雀雀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雀雀
达尔文
启迪
<地质学原理>的作者莱伊尔认为:改变并不需要灾变,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都可以改变自然。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个观点叫拥挤与斗争。社会资源有限,有能力的人才可以填饱肚子,能力弱的则会被淘汰。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了。
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
达尔文还是没搞清楚,为什么生物性状改变后会保留在后代身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
Part 1 为啥在英国
Case 1 国内制度好
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保护专利
君主立宪制后,没有国王压制,大家更自由,该搞创意搞创意,该做生意做生意
Case 2 国外市场大
18世纪时,殖民地已遍布全球,英国不一样,除了打砸抢,还有一个老套路:把当地人发展成客户,疯狂卖货。
Part 2 瓦特的蒸汽机
英国铁匠纽科门出现,他不爱铁器爱蒸汽,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发明了蒸汽机---纽科门机
冷凝器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热量损耗,可将蒸汽机的效率提高3倍,是瓦特的第一项专利。
瓦特又进行了花式改造。先是发明了曲柄齿轮传动系统,使直来直去的活塞可以做旋转运动
他又发明了平行四连杆机构
它能让活塞来回动,一缸变两缸,效率翻倍
光改进蒸汽机不算完,瓦特还增加了离心式调速器,发明了三连杆组、气压示工器,等等
瓦特蒸汽机的效率变成了纽科门机的5倍,在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大范围应用
从此人类进入了机器代替人力的时代,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
Part 3 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啥
Case 1 其他准备
英国到处都在为工业革命做准备
大搞基建,到处修运河公路。
工厂管理优化、生产方式改变
Case 2 科学影响
大家手里有钱,生活好,也乐意生娃。根据统计,世界人口在工业革命后暴涨了一波。
之后更多人投入科学研究中,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就有了我们前面讲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发展。
不懂舔狗,谈什么电磁学
序幕:电的发现
泰勒斯
一时手痒,拿着琥珀与皮毛摩擦,结果他发现这种半透明的小石头,居然产生了吸引轻小物体的魔力
直到16世纪,一个不务正业的英国医生吉尔伯特突然发现:琥珀和皮毛摩擦生电,关键词不是琥珀!是摩擦!
起名Electric
德国马德堡的市长盖里克,就发明了一台摩擦起电机
荷兰莱顿城的某个实验室,发明了一种可以储存电的装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莱顿瓶。
第一幕 电的本质之静电与电流
斯蒂芬·格雷
发现了电传导现象
本杰明·富兰克林
原本不带电的物体里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维持着平衡。
在摩擦的时候,电荷发生了转移。
一方得到正电荷所以带正电
一方失去了正电荷所以带负电
这种转移后,电赖着不动了,就叫静电。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
库仑
电荷量大小
有多少电荷
安培
电流强度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电荷经过导体的任一截面
第二幕 电的本质之电压
科学家们早期用于实验的电流又短又快,如何让电流稳定持久一直是个难题。
伽伐尼
提出了动物电的概念
伽大夫正在处理一只死青蛙,手术刀接触到解剖台上的青蛙时,这个青蛙居然抽搐了起来。青蛙抽搐的样子很像触电,结合电鳗的特点,他觉得动物本身就是带电的
搞错了原理
伏打
伏打电池
金属+泡了盐水的纸+另一种金属组合
乔治·西蒙·欧姆
水流的流动是因为高度差,热流的流动是因为温度差,
电池提供的这个差,就叫电势差,在这里也叫电压。
电压的单位就是V(伏),伏打(也叫伏特)的伏
电荷是条舔狗,那电压就是根肉骨头。电压给电荷提供了动力,让它可以持续稳定地跑起来
第三幕 电的本质之电阻
乔治·西蒙·欧姆
I(电流)=U(电压)/R(电阻)
电阻的单位就是欧姆
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和电压电流没啥关系
电磁江湖
电磁五绝
东邪·汉斯·奥斯特
电荷只要跑起来(形成电流),就会产生一种该死的魅力,把磁针迷得晕头转向。奥斯特管这种魅力叫电流冲击。
电流的磁效应
安徒生和奥斯特是忘年交,据说还暗恋过老奥的女儿,创作深受奥斯特的影响。
西读·安德烈·安培
结合电流的流动,得到了大名鼎鼎的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
北丐·迈克尔·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只有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左手电动机,右手发电机,把人类送进了电气时代。
后人为了表彰像法拉第一样的人,发明了一个新的称号:科学家。在这之前,都叫哲学家。
中神通·詹姆斯·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个公式,把电生磁、磁生电,几乎所有的一切蕴含其中,给电磁学的统一大业,画上了句号。
韦仔根据这个公式,做出了一个预言:
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电磁波。
南弟·海因里希·赫兹
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证明了韦仔的预言是正确的。
经典物理的两朵乌云
科学家,如果按照他们的贡献来分类,无非就是这几类:
发现现象
泰勒斯,奥斯特....
总结规律
法拉第,富兰克林...
定量计算
安培,库伦
靠一己之力,统一了几大门派的绝世高手。
统一了天和地的牛顿
统一了电和磁的麦克斯韦
巅峰对决
一、1号发言陈述:麦克斯韦
电荷它的周围都有一种神秘的物质,叫——电场.因为电场的存在,电荷才会表现出吸引力等特点。而电荷一旦跑起来,形成了电流,就会形成另一种神秘的物质——磁场.如果我们让电流也变化起来……磁场也会跟着改变.变化的磁场产生新的电场,新的电场也会跟着变,从而形成新的磁场.变化的磁场能生成新电场,变化的新电场又能生成新磁场,这么循环往复……这就是传说中的电磁波。
韦仔不仅预言了电磁波,还顺手计算出了它的速度。他通过一种方法(说了你也不明白就干脆不说),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竟然是一个常量!而且这个常量,和当时测出的光速,是惊人地一致!真相只有一个——光就是一种电磁波!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出现,补充了牛顿理论原本缺失的部分。牛哥的理论和韦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地基。
电磁波传播的介质
能量有最小的变化单位
发展出量子力学
电磁波辐射的性质
时空会变
相对论
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和能量的连续变化假设.
二、2号发言陈述:牛顿
时间的流速、空间的形状不会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牛顿的绝对时空论
极简爱因斯坦传
26岁前爱因斯坦的快意人生
德国小学考试的满分是5分,所以爱因斯坦学习差的说法纯属造谣。九岁时,我们地里玩儿泥巴,爱因斯坦已经上了初中;十六岁时,我们玩儿命解函数,而人家已经自学完了微积分……
专利局的工作太过小菜一碟,他有了大把时间和精力自由做白日梦了。
光电效应
光和电子的事情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
布朗运动
研究分子是咋运动的
《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狭义相对论
研究出时间和空间会变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质能方程
研究质量和能量是咋转换的
《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爱因斯坦才华用掉大半,学术上嘛,达到了巅峰;名声上嘛,还是十八线科学家。
狭义相对论主要解释的是匀速和静止运动。没办法解释变速运动
1907年,爱因斯坦又在脑海中构建出了广义相对论
死磕好几年后,才得到正确的论证方程式。
最终精准拍到日食照片,验证广义相对论准确性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
成为顶级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坦
26岁之后的爱因斯坦
1. 辩论
为了给自己的理论做辩护,爱因斯坦一边动脑,一边动嘴,跟其他科学家玩起了辩论赛。
2. 统一
统一,就是把不同的理论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相同的本质
统一场论
3. 反战
爱因斯坦讨厌战争和官僚主义,一生都在为反战发声,所以我们可以叫他反战圣斗士!
4. 背叛爱情
大家还记得爱因斯坦大学的班花女友吗?这段爱情修炼得很到位,他们结了婚生了娃。他遇到多年不见的大表姐后,立马放飞自我,移情别恋
容易到抠脚的相对论
物理学家的世界有三个尺度
微观尺度
比原子还小,量子力学
人生活的尺度
牛顿的经典力学
宇宙级尺度
在相对论的世界里,你跟盲人没啥区别
狭义相对论主要说的是:你跑得越快,衰老得越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光速不变
光速是用来计时的。你跑得越快,你相对别人的时间就慢,这叫时间膨胀,也叫钟慢效应
除了会有时间膨胀,还会出现长度收缩和质量变大
运动会让时间和空间变化,那么运动会让质量和能量变化吗?
质能方程
E=mc2
E是能量,单位是焦耳
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质能方程跟造原子弹没啥关系,它只是能算出原子弹的威力。
广义相对论主要聊的是:引力不存在,其实是时空被某种东西扭曲了……
万有引力
地球拗不过太阳的引力
公转
爱因斯坦:世上根本没有引力,引力本质是质量扭曲了时空。一旦时空被扭曲了,就会影响周围的东西。同理,地球也这么绕着太阳转。
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统一这件事上:
相对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
量子力学前传
光的本质是什么?
两个主流的看法
波
微粒
争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微粒派好牛
波
胡克
胡克站队,是出于纯粹地科学推测
微粒
牛顿
牛顿的站队,则出于纯粹地恶心胡克
牛顿站到物理江湖的顶点,成为一方霸主。微粒派也跟着沾了光,波动派也就此被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百年。
第二阶段:波动派逆袭
托马斯·杨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如果牛顿说得对,光真的是粒子,所以理论上来说,最后的屏幕上应该是一片漆黑。可实际上呢?最终在屏幕上出现的,却是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说明,光根本不是粒子,而是一种波!
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又用实验证明了这事儿,微粒派这下算是心服口服了。
第三阶段:波粒统—
赫兹
光电效应
原子和电子在没有光的情况下,电子老老实实呆在原地,一旦有了光,电子就会离家出走
金属板被光照了以后,会带正电
马克斯·普朗克
可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普朗克做了个大胆的假设:
能量是不能无限分割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普朗克叫它能量子, 也就是量子 的雏形。
为什么有些光波射得够久,能量累积得够多,也打不出电子呢?
如果光是一种波, 那它会对电子施加连续不断的能量,能量不断累积,电子就会移动。
可如果光是一种粒子,那它产生的能量就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要是光的能量不够强劲,那电子死都不会走。而只要光的能量足够强,那就会让电子跑路!
爱因斯坦把这种一份份的光,叫作光量子,简称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个假设完美解释了光电效应的问题。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完成了验证光电效应的实验,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完全吻合。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波粒二象性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验证了光的确有波动性
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
量子力学正传
德布罗意猜想
实物粒子,其实都有波动性。这种波被称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科学家们竟然真用实验证实了,所有微观粒子,都具备波粒二象性!科学家们针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进行了研究,衍生出了一个全新的学说,这个学说就是传说中——量子力学
科学家们不研究光了,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新对象——电子。
1. 不确定性原理
卢瑟福
原子的太阳系模型
世间万物都是共通的,比如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应该跟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差不多。
错误
玻尔
世间万物也是共通的,比如原子,其实就跟北京的环路差不多。原子核外有固定的轨道,电子会在不同的轨道里绕着原子核跑圈。
错误
海森堡
他提出了矩阵力学,奠定了他“量子力学之父”的地位。
电子并没有老老实实按照轨道绕原子核跑圈,而是极度自嗨,在原子核外面随机蹦跶。你根本摸不清它的套路。
更神奇的是,当我们想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好观测它的时候,它就突然消停下来,一脸蒙。
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同时知道不观测时电子的位置和动量……这就是不确定性原理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证明
2. 概率解释
薛定谔
波函数
玻恩是这么解释波函数的:其实电子的位置吧,它就是一团概率, 随机起来不是人。不过,虽然我们没法确定它的走位,但电子在每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却是可以计算出的。
这就是玻恩提出的概率解释
不确定性原理 和概率解释,共同构成了量子力学的核心——哥本哈根学派解释 的主要内容。
关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是随机的辩论
一、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由玻尔领头的哥本哈根学派
爱因斯坦带领下,质疑哥本哈根学派的研究
大家一顿争吵之后,没有结论
二、薛定谔虐的猫
首先找到一堆原子,这些原子有一定概率会发生衰变.相当于出于既衰变又不衰变的叠加态.所以薛定谔认为,根据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如果原子是叠加态,那猫也应该处于——既死又活 的叠加态。对地球人来说,一只猫既死又活,根本无法理解。所以薛定谔认为哥本哈根学派非常荒谬,就是在瞎扯淡。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实验并不严谨,有很多问题,所以没法参考。
依照后来的一些实验来看,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目前更加站得住脚。
比如核弹,芯片、核磁共振、超导、激光等技术,都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因的发现,就像一出捉妖记!
达尔文的进化论
Part 1:发现妖的存在
孟德尔
孟德尔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试验》, 证明了遗传因子的存在
Part 2:找到妖的老家
摩尔根
白眼基因就在性染色体上!这也说明,基因的老家就在染色体上。基因学说从此诞生了
Part 3:让妖怪现形
扒开染色体发现,里面是蛋白质和DNA,
研究噬菌体,发现基因在DNA上
研究DNA发现四种碱基(A,T,G,C)
富兰克琳
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拍下第一张DNA照片
沃森和克里克
发现,DNA里的碱基,像他俩这个组合一样,是配对的双螺旋结构
之后人类对基因越来越熟悉,产生了
转基因
产生高产的植物
基因重组
制造新的疫苗
无菌术?这是一个寻找凶手的故事!
一、欧洲现场
黑死病
医生给自己加了层防护
鸟嘴服
最早的白大褂
不接触,也能传染,于是人类渐渐意识到,凶手可能是一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二、荷兰人的助攻
列文·虎克
放大镜改良成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三、打倒那个古希腊人
亚里士多德
他就觉得有些生物可以无中生有!于是提出了自然发生论。
巴斯德
用鹅颈瓶发现
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它们都是从空气里进来的。
巴斯德就是巴氏消毒法的创始人
四、锁定凶手
巴斯德还觉得,既然微生物能把肉汤搞坏,说不定,把人搞病的也是它!
五、干就完事了
李斯特
经过多次实验,李斯特发现石炭酸能让微生物嗝儿屁!
德国首先采用热蒸汽消毒手术器械和敷料。
美国医生发明了橡胶手套,封印住了最重要的感染途径。
刺激性很强的石炭酸也被75%酒精替代,至此,现代无菌术逐渐形成。
六、宜将剩勇追穷寇
弗莱明
鼻涕中有种青霉菌能杀菌,于是给青霉菌产生的杀菌物质起名为青霉素!
弗洛里
从坏瓜中成功提纯出青霉素
现在使用的青霉素
通过发酵技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