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期末重点思维导图:人口环境容量:即人口容量,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有时又称之为人口最大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力。
编辑于2022-07-04 21:30:21环境学导论♻️
一章 绪论
一节 环境概论
环境要素
n:也称环境基质,是反应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部分
特点
最小限性
整个环境的质量,是受环境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等值性
任一环境要素,对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是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非加和性
一个环境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环境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后,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二节 环境问题
n
侠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四节 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举例)
我国农业环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问题
石油农业能量消耗过高,能量投入的边际效益低,加剧能源紧张的矛盾
导致和加剧了土地资源被破坏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水资源日益缺乏
化肥、农药对大气、水和土壤产生污染危害,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食物污染
农业生产效益降低
措施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体系。生态农业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对农业结构的优化,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有利于生物种群间互利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供外部投入的效率
二是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自我维持能力,加强农业持续发展的内部机制,从而形成与常规农业所不同的运行方式,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简述持续农业的内涵和战略目标
内涵
通过重视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更多地依靠生物措施来增进肥力,减少石油能的投入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
不仅重视环境保护,也强调经济的稳步增长
不仅重视农业技术的改进,并且从宏观战略上对石油农业进行改进,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二章 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节 人口与环境
人口环境容量
即人口容量,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有时又称之为人口最大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力
二节 能源与环境
能源生产利用过程的环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能源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
影响
开采
采煤
开采工人的事故和职业性伤亡
运输
煤炭运输消耗大量能源,堆存和装卸中还会造成煤的损失和大气与水体的污染,甚至增加环境噪音
石油运输发生原油泄露进入海洋造成污染
加工
媒除了在洗选中排出大量洗煤水和干燥时产生灰尘、NOx、SOx;气化、液化过程中排出大量污染物
解决措施
水力发电
影响
自然
地面沉降,地表活动,甚至诱发地震
引起流域在水温水文上的改变,如下游水位降低造成土地盐碱化
库区水蒸发量大,气候凉爽且稳定,降雨量减少,使水库小气候大为改观
库区水质
受水库淹没植物🌳种类影响
生物
淹没的动物尸体腐烂耗氧,影响鱼类生存,破坏生态平衡
社会经济
好:修水库改善用水的供应与管理,增加农田灌溉,生产电力以及其他相应的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经济利益
坏:搬迁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古迹文物淹没破坏更是文化和经济上的一大损失
三节 资源与环境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保护区
n: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与历史遗迹保护起来的特定区域
四节 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大气变化
温室效应
……这章还是复习第二章单子吧 懒得打了
四章 环境污染源
一节 环境污染源概述
污染源:一般指既含有污染物的发生源,又含有污染来源的意思
分类
按污染的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
生物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点污染源
面污染源
线状污染源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如通过燃烧排放的SO2、CO等
二次污染物
来源于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更严重且形成机制很复杂
农业污染源概述
农药污染
长效性农药特点:结构较稳定,不易分解,脂溶性强,水溶性小,生物体中不易被酶分解,在脂肪体内容易积累,对生物体毒害明显
化肥使用过多所造成的污染
化肥使用过量或土壤流失严重,可使氮素或磷从耕地上流失进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
河水-饮用水🚰中硝酸盐的积累
氮肥的分解可引起臭氧层的破坏
土壤流失及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土壤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水土流失使污染物进入地表水污染河流和湖泊的沉积物
集约化养殖业大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环境
二节 农用化学物质与环境
化肥与环境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有化学表达式p81)
1⃣️氮肥淋失与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2⃣️氨挥发、反硝化脱氮与大气污染
磷肥对环境的影响
1⃣️在土壤中吸附、固定🧷
2⃣️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磷肥主要的流失是由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引起的,带走含丰富的磷酸盐化合物的耕层表土到湖泊、水库
3⃣️磷肥与重金属污染
磷肥主要原料是磷灰石矿物,磷肥,磷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氟和铬对环境的污染危害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存在许多重金属
控制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1⃣️适时、适量施用化肥
2⃣️做好N、P、K平衡施肥
3⃣️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走生态农业道路
4⃣️广泛、深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5⃣️改进、革新施肥机具,推广深施、条施、穴施方法,并建立良好耕作制度
6⃣️开发化肥新品种,改进制造方法
7⃣️加强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五章 大气环境
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种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粉尘
烟🚬
飞灰
黑烟🚬
雾🌫️
气体状态污染物
SO x
NO x
CO x
硫酸烟雾
光化学烟雾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能源浪费严重,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
2⃣️交通污染源集中于城市,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3⃣️城市布局、工业布局不够合理,也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4⃣️环境意识薄弱,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等
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污染源特性
污染源的成分和发生
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
源强影响
源高影响
大气扩散与输送(气象因子)
风
输送作用
对污染物浓度的稀释作用
湍流作用
使气体各部分充分混合,使污染物逐渐分散稀释即大气扩散
温度层结
🈯️大气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对大气湍流有很大影响
逆温
🈯️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在逆温条件下,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严重影响污染源垂直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
环境特性
地形与地物
局部气流影响
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效应
六章 水体环境
一节 水体环境概述
水体的自净功能
物理净化
🈯️通过稀释、扩散、吸附、沉淀等作用,使瞌睡污染物浓度降低
化学进化
🈯️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为不溶解的物质沉淀下来或分解消失,eg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能形成难溶行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沉淀下来
生物进化
🈯️各种微生物🦠以及水草、鱼类🐟等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分解消除,使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稳定的无机物,使水体进化
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
概念
🈯️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原因
天然富营养化
天然降水接纳氮、磷物质
土地的自然淋溶、渗透,使NP 进入水体,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生长
人为富营养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的发展,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化肥
水产养殖,饲料
防治措施
预防性措施
降低或消除废水中氮、磷的含量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涤剂
减少湖边农田化肥使用量
防治水土流失
调节性措施
改变水域水文特征
改变水域流动性,进行水交换,适时补充清洁水
投放化学絮凝剂,使藻类凝聚而沉淀eg铝盐絮凝剂
化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
湖泊浅水区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如芦苇,荷花,水浮莲等去除水中NP,但必须对水生植物进行打捞清楚,不然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物理法
曝气主要是补充水体中的DO,促进水的循环,使水体中有足够的DO维持鱼类🐟生长所需
九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农业利用
一节 概述
固体废物
🈶️“放错地点的原料”之称。🈯️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等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处理
物理处理
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来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便于运输
压实
破碎
增稠
吸附
萃取
化学处理
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适于进一步处理的状态
氧化还原
中和
化学沉淀
化学溶出
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
好氧处理
厌氧处理
兼性厌氧处理
热处理
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综合利用的目的
焚化
热解
湿化氧化
固化处理
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裹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包胶固化
自胶结固化
玻璃固化
水玻璃固化
处置
固体废物处置工程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最终存在的部分残渣难以再利用,又富集了大量有毒有害成分,为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必须使其最大限度与生物圈隔离
海洋处置
深海投弃
海上焚烧
陆地处置
土地耕作
土地填埋
深井灌注
二节 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
城镇垃圾的堆肥化
堆肥化原理p201
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来源于生物的城镇垃圾进行生物稳定作用的过程
好氧堆肥(占多数)
厌氧堆肥
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p209
减量化
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
采用精料
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
资源化
回收有用的物质
回收能源
作农用肥料
用于建筑🏠材料
无害化
海洋处置
陆地处置
浅地层埋藏
土地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