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知觉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地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识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编辑于2022-07-04 21:57:34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概念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object
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background,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相互转化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
课堂上,老师说话声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则成为背景。但是这个又会随着注意的选择性发生转移。如果学生走神了,那么他知觉的对象就会从老师的声音转换为其他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支配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
相互依赖
人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
如果教室内很安静,老师用很低的声音大家都能听得清,反之
可见,人对语音的分辨力,不取决于信号声音的绝对强度,而取决于信号与背景噪声的比率
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双岐图形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
在知觉中,分析事物的特征及其结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我们对个别成分(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务的整体特性
同样一个图形B,在字母里是B,在数列里就像13
离开了整体环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
3. 对整体的知觉优先于对部分的知觉,我们在提取事物的细节信息之前,可能早已对整体性有了粗略的了解
纳翁的实验:给被试短暂地呈现由很多个小H和S组成的大字母H,被试的反应有两种
局部反应 local response —— 要求被试判断小字母
整体反应 global response —— 判断大字母
当注意小字母时(局部反应)如果小字母与大字母不一致,被试的反应将变慢
这种现象被纳翁成为:整体优先 global precedence 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可见,在提取事物的细节信息之前,我们对事物的整体可能已经有了粗略的了解
陈霖的实验:在视觉加工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对整体进行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怎么个知识经验法?一个不熟悉外文单词的人,他对单词的知觉只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进行;熟悉的就可以把每个单词都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比如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习惯了对整句话感知,有时难以发现个别错误。这就是由于整体的知觉抑制了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知觉过程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地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识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假设检验”的过程。这一特性可以用隐匿图形来说明。人们根据知觉对象提供的线索,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后做出合理的解释。
当知觉对象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时,人们对对象的理解往往采取压缩的方式,知觉者能很快给对象命名,把它纳入一定范畴,比如说“这是一部电视机”等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比如那个双岐图形,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个杯子,那么图形的中间部分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并且使我们对它的知觉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人容易把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正是理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出来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例如,熟悉英文的人,看到wor...之后会预期出现D,K,M,N等字母,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能与wor组成一个英文单词
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定义
在世界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人如何保持对物体的正确知觉呢?自然选择给予了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的特性——知觉恒常性 perceptual constancy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知觉恒常的种类
形状恒常性
定义: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恒常性
完全恒常性
看到的形状与物体的实际形状完全相同
无恒常性
看到的形状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形状完全一样
实际恒常性
知觉到的形状处于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之间,而偏于物体的实际形状,习惯上也成为知觉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距离大,它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小,反之。但现实中,人们看到的对象大小变化,并不和视网膜映像大小的变化相吻合
视网膜成像按几何投影的规律变化随对象的距离按比例增大或减小,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比如,我越来越走向一扇门,那扇门并不会随着视网膜的规律而缩小
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
白墙在太阳和月光下看,都是白色的
可见,我们看到的物体明度,并不取决于照明的条件,而是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的照明下,它表面的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
比如,用不太饱和的黄光照射蓝色色盘,我们看到的不是灰色,而是一种饱和度较小的蓝色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
视觉线索
是指环境中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理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
如果在试验中设法消除环境中的视觉线索,恒常性就会被破坏
一个老人坐在凳子上,后面的人与他的距离时三倍远,但由于距离线索,他们的大小看起来差不多,如果把后面的人剪下来贴在这个人旁边就会显得格外小,这就是消除了视觉线索的结果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人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与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恒常性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研究恒常性有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能看能说,但是没有恒常性。所以当观察条件明显变化时,机器人就难以执行原来的任务
酒精会破坏大小和形状知觉的恒常性,这是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极高的原因之一
五、知觉学习
定义
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阙限的变化
意思就是,经验影响知觉
经验如何影响知觉
1. 知觉定势 perceptual set
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面知觉的影响。有点像思维定势,前面的知觉会影响你后面的知觉,产生了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
2. 知觉习惯 perceptual habbit
书本p151,你乍一看两张照片是一样的,但你把照片倒过来会发现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人们平日里就是按照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这经验影响到对细节的知觉
3. 种族效应 other-race effect
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脸,却不容易分辨其他民族的脸(啊是吗...汉族和...满族?中国人和外国人这个很好分清)
六、知觉适应
概念
当知觉输入发生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例子
眼镜:一个戴过眼镜的人,换了一副新眼镜后,一开始会觉得不舒服,后面就适应了
斯特拉顿实验:给自己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镜,眼镜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反转和变位,如视网膜上访的物体会出现在视网膜下方。但经过三天后他就逐渐适应了
也许进化的阶梯越高,知觉适应的能力越强(20世纪中叶开始的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