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建筑发展简史》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建筑发展简史 从穴居 巢居 到高台建筑 村落明居 宫殿庙宇 寺院佛塔 坛宇陵墓 石窟园林 等.....
编辑于2022-07-06 11:38:32中国建筑发展简史
原始社会
2022.07.06 笔记
知识点
民居
城市
宫殿
坛庙
陵墓
寺院
佛塔
石窟
园林
工官制度文献和人物
工程材料和技术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孟子》中说:“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差异,出现了不同的居住形式。
穴居
北方却掘土为穴,以防严冬的风雪(穴居); 黄河流域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发展▶木骨泥墙房屋
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
墙体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的做法,屋顶往往也是在树枝扎结的骨架上涂泥而成。
巢居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巢居);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发展成 --干阑式建筑

发展▶干阑式建筑
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
这种以桩木为基础,其上架设梁承托地板,构成架空的建筑基座,于其上立柱架梁的干阑式建筑,是原始巢居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母系氏族 仰韶文化
是以氏族定居的农业生活,居住区房屋分五组 每组都有一个大房子连接几个小房屋形成环状布局。
子主题
父系氏族 龙山文化
已有家庭私有痕迹 出现双室套间式 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型 功能分区
建筑材料:夯土 土柸 木骨 石灰 石基
祭坛 神庙
中国最古老神庙 辽宁西部 建平县 已有女神像 彩绘 装饰墙面
浙江余杭 用图筑成的长方坛
内蒙古大青山 用石块堆成的方坛 和 圆坛
分布:远离居住区的山坡上 共多个村落祭祀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夏朝起奴隶社会的建立-西周达到鼎盛时期--春秋开始过度封建社会
夏代遗址
距今3800~3500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
其中宫殿遗址两处,一号宫殿柱列规整,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H
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开始定型
商代遗址
距今3000余年前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商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
商超统治以河南黄河两岸为中心
曾在此处发现甲骨文与司母戊方鼎

青铜器达到相当成熟地步 生产工具( 斧 刀 锯 凿 钻铲)
西周遗址
公元前1046-前771年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完整的 四合院建筑--中轴线 一次 影壁-大门-前堂-后堂
最早四合院实例子

【瓦】片发明
西周重要发明
春秋遗址
公元前770-前476
铁器和耕牛&青灰砖使用36*14*6 &鲁班涌现 生产力提高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 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
春秋时期【 士大夫庭】院组成:入口有屋三间 明间为门 左右次间为塾 门内为庭 上方为堂 即为生活起居只用 用为迎接宾客举行仪式地 堂左右为厢房 堂后为寝。
封建社会前期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土地所有制发生巨大改变。
加之当时战事频繁,各国纷纷“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前对诸侯城址大小的限制已失去控制。
城市涌现 是工商业大城市 也是诸侯统治据点,冶铁 铸铁 制骨 等作坊纵横街道
在河北平山县出土了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实物。

城市建设的高潮
战国时期榫卯工艺
秦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始皇四大工程:万里长城 阿房宮 秦始皇陵墓 青直道
万里长城
始于西周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链接并修缮 称万里长城
阿房宮【咸阳】
秦始皇陵墓
秦直道
路宽60米,全长1400里 欲治国 先治路;见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知道清朝才废弃
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抬梁式 穿斗式 木结构形成 斗拱普及 石雕技术的进步
制砖技术和拱劵结构巨大进步
石建筑
金属工具进步》石墓 崖墓 岩墓
【坞壁】
坞壁中国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称坞堡,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住宅形制,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汉代住宅行制
三国 晋 南北朝
220-589年
自然山水是园林在秦汉兴起 到魏晋南北朝有重大的发展
三国时的曹魏邺城作为曹操南征北战的大本营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建设格局,是中国第一座轮廓方正的都城。

云冈石窟 始于北魏
龙门石窟 始于北魏 盛于唐 终于清
天龙山石窟 始于东魏
佛寺 佛塔 石窟 发展
永宁寺

楼阁式塔
建塔第19年雷火就给毁了
登封嵩岳寺塔

密檐式塔
战乱纷争 建筑主要继承了汉代;佛教传入【佛寺 佛塔 石窟】 雕刻 绘画艺术发展 最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建筑是北魏洛阳的永宁寺,以及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
封建社会中期
隋至宋 是我过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581-1279年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
隋
581-618年
隋代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座都城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空腹拱桥 隋代遗存至今最著名的建筑是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是一座敞肩拱桥,它比欧洲同样类型的桥要早1200年。 建造它的匠人名叫李春,此桥在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唐
618-907年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长安城在大兴城基础上 扩建为是当时世界上 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建筑解决了 大面积 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设计水平与施工水平提高
建筑艺术加工真实和成熟
单体建筑如唐大明宫中的麟德殿,其规模是明清紫禁城正殿太和殿的3倍。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大雁塔 楼阁式
小雁塔 密檐式
单层塔 多为僧人墓塔
[唐住宅】
住宅任常用 直棂窗 回廊绕成庭院
五代
907-960年 50年分裂经历了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建筑上 继承唐 很少有创新 仅少量石塔建筑
仅 南京栖霞山 舍利塔 杭州灵隐寺双石塔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南京栖霞山 舍利塔
杭州灵隐寺双石塔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宋
960-1279 北宋对金辽 一贯是妥协 退让政策,政治军事上极其的衰弱的朝代
颁布了《营造发制》掌控了设计与施工的标准;
辽宋时期
北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

其中“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是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的重要例证。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图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 以衬托出主题建筑,建筑体量与屋顶组合很复杂【正定兴隆寺】
建筑装饰与色彩方很大的到发展
唐代多采用【板门 】和【 直棂窗】 建筑色彩以【 朱 白】 为主;木架结构为土朱色 白墙
宋 【格子门】【格子窗】球纹 古钱文等& 建筑颜色 各种华丽彩画 五彩花纹 青绿色‘碾玉装’+琉璃瓦=华丽;废除唐席地低矮尺度,普遍采用高桌椅 室内空间相应提高
砖&石技术水平新高 表现在
佛塔
定县开元寺塔 高84米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 我国最早的【琉璃瓦塔】 铁塔
桥梁
湖建泉州 万安桥 834米
园林兴盛
官僚们追求奢靡的生活 横征暴敛 建筑宫殿园 林 因为 有 【花石纲】采运江南名花异石
【宋住宅】
宋里坊制度解体,城市布局起来根本的变化 平面十分自由 有院子闭合 院前设门 有沿街开店 后屋为宅;多以廊屋代替了回廊 前大门设照壁相望 形成标准的四合院
辽金西夏
辽907-1125
【契丹】多保留了唐代建筑风格
佛塔采用 砖砌 密檐塔
北京天宁寺&河北易县泰宁寺佛塔
山西灵丘 觉山寺塔
山西应县 最古老 唯一 的木塔 最高的木架结构 &佛宫寺释迦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巴黎埃菲尔斜塔 并为世界三大奇塔
金1115-1234
【女真族】建筑上吸收宋 辽文化 统治者追求奢侈华丽富贵,琉璃瓦 汉白玉栏杆雕镂精丽 是明清宫建筑色彩的前驱
西夏1032-1227
西夏 建都 大兴府 今宁夏银川市;佛教盛行 吸收汉族文化典张制度 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
1279-1368
由于社会经济凋零和木材短缺元代开始采用了种种节约措施。
减柱法
斗拱用料减小
直梁直柱
宗教建筑兴盛 尤其是【藏传佛教-喇嘛教】
北京西四【 妙应寺白塔】是尼泊尔匠人阿尼哥所建。
【广胜下寺 正殿】是元朝重要的佛教建筑遗迹 正殿主列布置采用 【减柱发】
【元代住宅】 成工字型平面构成
明
1368-1644 明初巩固政权 解放了奴隶 奖励垦荒 扶植商业 减轻赋税
【明 砖】已经普遍用于居砌墙 大量使用 【空斗墙】;之前虽有砖塔 砖墓 水道砖拱, 但木架结构均以土墙为主,砖仅铺地 砌筑台阶 墙基等。
砖结构
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片 可用防火建筑 ,佛寺藏经阁 皇室档案库
南京市灵谷寺【无梁殿】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北京皇史宬【无梁殿】
琉璃面砖
琉璃面砖 琉璃瓦质量提高;广泛应用于 &塔& 门&照壁&等建筑物
南京【报恩塔】称为“天下第一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 高78.2米 好使耗时20年 10万人 248.5万两银子
南京【报恩寺塔】玻璃结构,
山西广胜寺【飞虹塔】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得多彩琉璃塔”高47.31米
北京琉璃门 琉璃牌坊
木结构
经过元代的简化 明新型木架结构定型 :斗拱作用减少 梁柱结构整体性加强 结构卷杀简化
建筑群布置更加成熟
南京民孝陵 &北京十三陵 都是善于利用地形环境形成陵墓肃穆气氛杰出的实例。
南京明孝陵
170余万平方米 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环境美学艺术完美结合优秀典范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和一的完美高度;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最高成就,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
弯曲的神道
北京明十三陵
面积120余平方公里 是中国乃至世界 现存 规模最大 帝王最多的皇家陵墓建筑群
十三陵则用较直的【神道】 山势环抱 气势更为宏伟
北京天坛&故宫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严格对称布置 层层门阙殿宇 和庭院空间相结合组成庞大的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法复制的地步。
官僚私家园林发达
地主官僚糜集 追求假山奇峰阴洞
官式建筑的装修 彩画 装饰日趋定型化,门窗 櫊扇 天花等基本定型,图案化 程式化 明200年间很少变化,有利于成批量生产。建筑色彩运用琉璃瓦 红墙 汉白玉台基 青绿点金彩画等鲜明的色调。
明代家具闻名与世界 贸易发达东南亚产地花梨 紫檀运如中国 木质件事 木纹美丽 色泽光润。家具产地以苏州最为著名
风水术明代一达到极盛,无论是明间村落 住宅 墓地 佛寺帝王陵墓都收到风水深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住宅】明清两代住宅 北方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按照南北纵轴线布局 南方地区住宅 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 沿纵轴线布局
清
1636-1911,清朝是少数满族对广大人民的压迫,封建专制比明代更严厉 ,乾隆时期 工农商 达到了极盛时期,【文字狱】请一大特点 思想上 文化上 高压政策 提倡 八股取士 鼓励奴才思想 窒息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进步 出现落后于欧洲国家
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
清代【承德避暑山庄】规模大 数量多 建筑量之大 是任何朝代不能比拟的,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扬州【廋西湖】
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蒙藏民族的崇信 与 清朝的提倡 大兴藏传佛教建筑 仅内蒙古地区就有1000余所
西藏 拉萨布达拉宫建筑群
住宅建筑 百花齐放
乾隆年间【玻璃】引进国内 窗格样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简化单体设计
雍正年间 颁布《工程做法》列举了27中单体木料的做法 和用工用料做了规定
砖石建筑
北京钟楼
西藏布达拉宫
近代建筑史
清代
清代园林达到极致,营建了著名的“三山五园”,善于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
乾隆爱溜达各地名园集合在一起
因团结少数民族的政治需要,清代藏传佛教兴盛,典型代表有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

仿照布达拉宫
清代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列出了27种单体官式建筑的各种构件的尺寸。
改宋式的以“材”为模数的方法为以“斗口”为模数,简化计算,标准化程度提高了。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祈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