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二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这是一篇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它由来的原因、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以及他的意义等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先起于1949年9月21日,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目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本图总结了相关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设立地区
港澳台地区
自制程度
享有高度自治权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
相同点
都想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内容
既保护信仰宗教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原因
宗教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或发展: 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举措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不得干预教育、行政、司法等)
意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目的
并非鼓励人们信教,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大力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 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正确理解我国宗教 工作的基本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
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育育,司法等
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其实就是在指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活动
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
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家有必要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的宗教采取自治,自传,自养的方针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
我国宗教界的对外交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部分
邪教不是宗教
宗教
含义
是人们对现实生活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本质
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宗教组织已经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影响
在历史上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邪教
冒用宗教旗号,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收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
以非法敛财、精神控制、危害社会为目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妖言惑众,破坏社会稳定,聚敛钱财,残害性命
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仰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两个要求: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两个支持: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述;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因素
根本前提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环境
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贯彻和落实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了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特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建立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团结统一是我国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制度
巩固措施
从国家角度而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从公民角度而言: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注意:对少数民族地区在高考政策、经济文化发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前提)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在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主人
注意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原则并不否认当前各民族之间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民族团结(过程)
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局面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不仅指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结果)
各民族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