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本图包括学前儿童感知觉概述,学前儿童感觉与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等内容。
编辑于2022-07-06 18:05:27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带有书面图片,学前儿童意志到概述、特点和培养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这一章内容,在我的主页里,每一章我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动作和意志发展。这个导图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希望可以帮到宝妈和幼教。谢谢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概述、发展和培养,末尾还提到幼儿情绪疗法。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全面概述,考教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以免遗漏知识点。同时,便于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发生与发展和培养,其中还包括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这个导图是根据学校的书总结出来的,内容完整,是近期学前儿童言语心理学的总结,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防止考试知识点疏漏,也便于知识记忆。同时,方便幼师工作者和宝妈对学前儿童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带有书面图片,学前儿童意志到概述、特点和培养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这一章内容,在我的主页里,每一章我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动作和意志发展。这个导图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希望可以帮到宝妈和幼教。谢谢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概述、发展和培养,末尾还提到幼儿情绪疗法。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全面概述,考教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以免遗漏知识点。同时,便于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发生与发展和培养,其中还包括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这个导图是根据学校的书总结出来的,内容完整,是近期学前儿童言语心理学的总结,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防止考试知识点疏漏,也便于知识记忆。同时,方便幼师工作者和宝妈对学前儿童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谢谢!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同时也反应人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人自己本身也属于客观事物)
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感觉与知觉的差异: 感觉是指任何一种客观物体刺激具有光、声、色、味、温度、光洁度等属性,这些属性直接刺激人脑作用于人的眼、鼻、耳、舌、身等感觉器官,引起相应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反应。 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任何事物的个别属性组成一个整体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了对客观物体的整体反应,这是知觉。 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一定关系或联系被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映像。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它们作用的感觉器官的性质)
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概念:接受外界刺激,并反映它们的属性。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概念: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并反映它们的状态
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的感官的特性,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
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
物体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
根据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正误性,可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二、感知觉是婴儿期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感觉的发展
视觉方面
视觉集中
第三周开始,2个月后越来越明显,三个月更加集中灵活,六个月后基本完善。
视敏度
两个月后,对晶状体进行调节,四个月时,晶状体的协调合成功能趋于成熟,视敏度逐步提高。
颜色视觉(辨色力)
新生儿:黑白灰
3.4个月的乳儿:开始具有最初的颜色视觉,具备了辨别彩色与非彩色的能力。
第四个月起:偏爱暖色
婴儿期:开始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颜色(红、黄、蓝、绿),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深蓝和浅蓝)
四岁: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五岁:基本能够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在六至七岁又有较快的发展。
儿童的颜色视觉存在性别差异
女孩的辨色力要优于同年龄组的男孩。
听觉
在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是婴儿探索世界,认识外界环境,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发生
胎儿对声音的反应
胎儿听觉感受器官在六至七个月基本成熟,对声音有所反应
可以听到传入子宫内的音乐声波,并且对音乐类型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
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新生儿对不同声调、不同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新生儿最爱听母亲的声音
发展
视听协调发展
语音感知
对语音非常敏感
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的各种语音
嗅觉
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
出生一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的气味与其他人的气味
皮肤觉
触觉
早期儿童主要是通过口腔和手的触觉来探索外部世界的
七个月左右,儿童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活动发生
幼儿期(1~3)后,通过摆弄玩具和物体,进一步促进了触觉能力的发展
温度觉
对冷特别敏感,其健康状况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需要给以适量的保暖
痛觉
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
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人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认识
婴儿形状知觉的发展
1~15周,刺激图形越模式化,婴儿的注视时间越长
六至七个月的婴儿就开始学会完全根据面部特征辨别不同人
以后,婴儿会以合乎成人面部表情的方式对人脸做出反应。
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
很小的婴儿已经能辨别不同的形状
三岁儿童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五岁半是儿童认知平面几何图形迅速发展的时期
儿童对图形的辨认准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六个月之后学会了深度知觉,随年龄发展而成熟
方位知觉(方向定位):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
一般来说,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到了11~12岁左右概念才比较清楚。
大小知觉
幼小的婴儿已经有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2.5~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按言语指示拿出大皮球和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快速发展。
四岁以后,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
时间知觉的发展
概念:个体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时间长短的辨认,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应。
七岁前,儿童的时间知觉常常受到空间关系的影响。
时间感知顺序:首先感知一日之内早中晚的时序,然后掌握一周之内的时序,最后掌握一年之内季节的时序。最先理解的是明天,其次是后天,而后是昨天,大后天,前天,大前天。儿童对时钟的掌握顺序:是先认识整点钟,再认识半点钟,然后才是对分钟的掌握。首先理解的是时序的固定性,然后才能理解时序的相对性。
总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观察在人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的目的性
幼儿初期不善于自觉的,有目的的进行观察,不能接受观察任务。
幼儿中晚期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能够开始排除一些干扰。
观察的持续性
幼儿观察持续性的发展与观察目的性的提高密切联系。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
观察的细致性
幼儿观察物体随年龄而增长而越来越细致。
观察的概括性
幼儿初期在观察中得到的是零散的,孤立的现象。
中晚期幼儿能够有顺序的进行观察,获得对事物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印象。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确定观察目的,提高观察的时效性。
布置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
交给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对比性观察
多角度观察
按顺序观察(如: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发挥认知联想,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依据联想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根据活动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最好的方法是三种直观形式结合
一是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起动员和提示作用。
二是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
三是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其总结概括或强化作用。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形象与烟雨相互配合使用。
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应适当。
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
疼痛发生的条件
伤害性的或过强的刺激量
痛觉阈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痛的情绪:影响对痛感觉的感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