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让做事成为修行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显现,但根源无非是“我执”。只有以一种无我的方式做事,才能使做事成为修行的一部分,才会使心越做越放松,越做越开阔。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七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② 供养支,① 礼敬支,5.依七支供集资净障。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六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 观想资粮田,3. 身具威仪,至诚修习皈依,2. 陈设供养,1. 洒扫住处,一、加行修法,第二节 略示修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五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六、总明其义,五、不依止的过患,四、依止的胜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让做事成为修行
1、段落大意
前言+发心
1、佛教有句话,“要为法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只有具备甘为牛马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就菩提的资粮,成就菩萨的品质。
2、在三级修学,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具备这种心行,
2、段落大意
发心+机制
3-三级修学
是一套大众化的修学课程体系,
从三级修学的定位
做事是对菩提心的实践,也是修学的组成部分。
做事会出现两种可能
既能成就菩提心,也会滋长凡夫心;
既能完成无我的修行,也会成就巨大的我执。
4、需要单纯的发心为前提,还需要良好的机制为保障。
5-这套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是避免因做事 长养凡夫心;
二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进来,共同成就这一利他事业。
6-三级修学的核心精神就是无我利他。立足于这种精神,来建构三级修学的服务机制。
7,在修学调整发心的同时,还要通过模式作为保障。
3、段落大意
关键是用什么心做事
8、三级修学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一是规模扩展一倍以上,二是走向规范化和模式化的建设。
9-随着学员的增多,涌现出了大量人才。通过自身修学,充分认识到这套模式的意义,踊跃地发心参与。让自己让芸芸众生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10、为三级修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与三级修学建设,
11-修学不仅是对法义的闻思,需要通过做事来落实,来检验。在三级修学做事,要学习菩萨怎么用心,怎么做事。将所学落到实处,帮助我们解除凡夫心,走上菩提道。
12-凡夫心非常狡猾,并有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没有良好的用心,没有时时检讨的习惯,
做佛法的事,其实更容易产生我执。
13-我们学了佛法,容易看清轮回盛事的虚幻,
现在做的是佛法的事,是大众的事,
就会被这层包装蒙蔽,
不那么看得分明了。
14-事实上,做什么
怎么做,怎么用心,怎么调整,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用功的地方。
否则的话,
做着利他的事,成就的却是我执,是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
4、段落大意:团队和轮岗的双重保障
15-三级修学是要利益大众,需要大量人才的参与。
根据学员的修学程度和长处,吸收到各个团队。
从义工中选择积极参与的,发展成骨干;
16-每个团队都有服务议事团队。
所有的大事,不是谁说了算,
避免个人形成身份上的执著,避免由此带来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
17-除了以团队对个人形成制衡外,
对做事的人,我们还有时间上的保护措施。
最多不超过三年。三年退下之后,可以成为核心骨干,
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继续参与项目的推动和建设。
执著是因缘法,超过三年就容易巩固下来,需要停一停,让它没有继续滋长的环境。
18、轮岗制度,从个人来说,
可以避免非我莫属的重要感;
让更多人有机会得到锻炼,发挥作用。
还能让彼此换位思考,更有利于工作中的配合。
19-在做事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积极参与、能力出众的,可以在经营类路径上快速成长。
20-用人原则
要保护做事的人不落入凡夫心,
要为愿意发心的人提供机会。
让团队动起来,实现自我更新,从而保持它的纯正、新鲜与活力。
第二步(写段落大意)
1-2、甘为牛马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就菩提的资粮,成就菩萨的品质。
3—7、三级修学,发心为前提,良好的机制为保障。核心精神就是无我利他。以修学调整发心,以模式作为保障。由利他成就慈悲,由做事成就智慧。
8~14、三级修学模式的意义,发心参与。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与三级修学建设。要学习菩萨怎么用心,怎么做事,
15~20三级修学要利益大众,团队和轮岗的双重保障:所有大事由服务议事团队共同决定。避免个人的重要感、轮岗制度,能让彼此换位思考。
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
为什么做马牛还要有马牛的精神?
需要以什么为前提,以什么为保障。才能成就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中心思想
要为法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只有具备甘为牛马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就菩提的资粮,成就菩萨的品质。
在三级修学做事,学习菩萨的用心和做事
告诉“我”什么道理:
我具备甘为牛马的精神,才能成就菩提的资粮、菩萨的品质。
要以发心为前提,以机制为保障,才能成就我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