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总结,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内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等。
反垄断法,就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又称反托拉斯法。
这是一篇关于商法总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商法的原则、商主体、商行为、商事登记、商业名称、商法的特征、商法总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反不正当竞争法
概述
不正当竞争
定义
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
违反法律和商业道德
欺诈、混淆等手段
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
特征
经营者不管组织形式、是否有经营资格、是否达到目的
为了获得竞争利益,机会、份额等
不正当竞争vs垄断
联系
反竞争性质
损害对象
区别
主体
目的后果
实施手段
法律规制重点目的
为了鼓励、保护公平竞争
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调整竞争关系和竞争监管关系
法益目标具有社会性
体现政府对经营者竞争行为的干预
商业混淆行为
擅自使用他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标识等方式
引人误认为其所生产经营的商品
使他人商品或与他人商品存在特定联系
标识包括商品标识、主体标识、互联网领域的特殊标识
手段是擅自使用
表现形式
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商品标识
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社会组织名称(简称)、姓名(笔名、译名、艺名)——主体标识
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互联网领域中的特殊标识
其他混淆行为
姓名权在反法和民法中的不同
性质
目的
地位
商业贿赂
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
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
贿赂可能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回扣
附赠
非法佣金
虚假或引人误解宣传
含义
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对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导致或足以导致购买者对商品产生错误认识
主观方面为故意
质量:效用、获奖认证标志
价格:虚构原价、谎称价格
变相广告宣传:虚假宣传
产品鉴定会、座谈会
组织虚假交易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商业秘密
不为公众所知悉
具有商业价值
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商业秘密的特征
秘密性
非物质性
商业价值性
保密性
行为表现
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
不当取得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不正当披露
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
不正当使用
教唆、引诱、帮助他人第三点
从犯
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行为
其他主体
不正当获取者
合法持有不正当使用的第三人
惩罚性赔偿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证据规则和举证责任倒置
不正当有奖销售
不当有奖销售
不当附奖增促销
违反诚信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利用物质、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引诱购买者与之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公平竞争权
行为人主观上故意
欺骗性有奖销售
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信息不明确
谎称有奖或者故意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
巨额抽奖式有奖销售
最高奖超过五万元
商业诋毁行为
诋毁他人商誉行为、商业诽谤行为
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
损害竞争对手的商誉
主观上是故意
客体是竞争对手的商誉
客观方面表现为诋毁或诽谤
公开信、新闻发布会、对比性广告,制造、散布虚假事实
对外经营过程中散布虚假事实,贬低对手
商品说明书吹嘘质量,贬低对手商品
唆使他人造谣
组织人员以顾客、消费者的名义虚假投诉
网络领域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网络为手段
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
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
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
恶意不兼容
其他:数据抓取、软件捆绑、屏蔽视频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