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栓与止血
这是一篇关于血栓与止血的思维导图,包括: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抗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栓形成。
此篇导图主要依据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血细胞的生长发育,血细胞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造血调控与白细胞凋亡与自噬讲述造血及造血调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血栓与止血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血管壁的结构:一般由外膜层,中膜层,内膜层组成,毛细血管缺中膜层。
血管的止血及抗血栓作用:
血管的止血作用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完成
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主要通过血管松弛和舒张,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而起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小板的结构
血小板的表面结构
主要由细胞外衣与细胞膜组成
GPⅡb/Ⅲa是Fg的受体; GPⅠb/Ⅸ是vWF的受体
血小板的骨架和收缩系统
由微管,微丝,膜下细丝组成
血小板的细胞器和内容物
最重要的是α颗粒(最多),致密颗粒,溶酶体颗粒
血小板的特殊膜系统
开放管道系统(OCS):是血小板与血浆物质交换的通道。
致密管道系统(DTS)
血小板的活化
血小板形态改变
血小板表面特殊蛋白的表达
血浆中血小板特异性产物增高
血小板的代谢
花生四烯酸(AA)代谢是血小板膜磷脂代谢中最主要的代谢。
TXA2是腺苷酸环化酶的重要抑制剂,使cAMP生成减少,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PGI2是腺苷酸环化酶的兴奋剂。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黏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至少有14个
经典途径的12个凝血因子
激肽系统的2个因子: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维K依赖的凝血因子:FⅡ、FⅦ、FⅨ、Fⅹ
接触激活凝血因子:FⅨ、FⅫ、PK、HMWK
凝血因子的功能
凝血的活化
凝血酶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 : 包括分解、聚合、及凝固
凝血机制
瀑布学说:在生理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产生了一系列酶促反应,即"瀑布学说"。
外源性凝血途径:从组织因子(TF)释放到TF-Ⅶa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FⅦ的激活到FⅨa-F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共同凝血途径:指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凝血酶的生成,纤维蛋白形成。
抗凝血系统
细胞抗凝
体液抗凝: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P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蛋白Z(P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ZPI)等。AT是最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蛋白C系统包括:PC、PS、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PCR)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是指纤溶酶原在特异性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过程。
纤溶酶原激活的途径
纤溶内激活途径:继发性纤溶的主要途径。
纤溶外激活途径:原发性纤溶的主要途径。
纤溶外源性激活途径:又称药物依赖途径,溶栓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
纤维蛋白(原)降解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可溶性纤维蛋白的降解
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 D-二聚体是交联Fb 的降解产物
血栓形成
血栓包括:白色血栓、红色血栓、血小板血栓、微血管血栓及混合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流淤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