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博物馆观众
一、博物馆观众的定义:定义:博物馆公众是指所有关注博物馆的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统称;二、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
这是一个关于《博物馆学概论》藏品的思维导图,一、博物馆的藏品;二、藏品征集的方法和要求;三、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四、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
一、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二、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二、博物馆人事管理;三、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四、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博物馆观众
一、博物馆观众的定义
定义:博物馆公众是指所有关注博物馆的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统称
二、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
(一)观众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博物馆观众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观众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的一种方法或角度描述和阐释
层次一: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概括性和强浓的思辨色彩
层次二:建立在观众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博物馆观众定量研究是以若干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描述性解释
两者区别
质和量
层次不同
依据不同
手段不同
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二)文献法研究
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博物馆观众的科学认识方法
文献类型
纸质印刷品和电子化载体
纸质文献:图书、期刊、报纸、年鉴、会议记录、报告、档案等
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移动互联、身份识别、人脸识别、远程访问、社交媒体平台等
(三)观察法研究
变量
观众行走、停留行为和时间,参观路线、人口统计学数据、空间拥挤程度、参观时间等
观察方法
人工观察法
机器观察法
实施原则
全面性、合法、掩饰身份
优缺点
直接、真实
生动
及时
意外
(四)访谈法研究)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 、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的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优点
灵活性
适应性
访谈形式
正式和非正式
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
结构性访谈(问卷/调查表)和非结构性访谈
局限性
成本高
缺乏隐秘性
受访谈人影响大
记录困难
处理结果难
(五)问卷发研究
问卷法是通过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 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取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种类
直接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
自填式和代填式
特点
标准化、书面化、抽样化、定量化
程序
问卷设计
问卷分类:人口学问题、客观性问题、主观性问题、检验性问题
问卷设计原则:客观性、目的性、必须性、对象性、资源性、具体性、单一性
答案设计原则:简洁性、相关性、同层性、穷举性、互斥性、可行性
编码:前编码(封闭性问题)、后编码
问卷发放和回收
问卷调查
全员
非全员
非随机
偶遇抽样
定额抽样
立意抽样
滚雪球抽样
空间抽样
随机抽样
问卷回收率
成本置换
知识成本
特权成本
实物礼品
问卷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
有效问卷
SPSS
OFFICE:(EXcel、Access)
R语言
ORigin
(六)实验法研究
指在控制条件下有目的的操作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法
分类
实验室实验法
展厅实验发
单组实验法
等组实验法
循环试验法
原则
实验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和因变量/反应量
操作程序
1.问题提出与假设
2.自变量与因变量
3.控制干扰变量
4.准备研究工具
5.实验设计
6.抽样和分派
7.实验步骤
8.统计分析
9.实验报告
三、 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
(一)观众人口学
年龄结构
性别构成
居住地
地域概念(国籍或行政区)
空间概念(距博物馆远近)
区域性观众
居住地:本县、本市、本省
地理单元:中原、东北、西北、西南、东南
江河流域: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国际性观众
职业结构
受教育程度
参观次数
首次观众
经常性观众
观众流量
单位时间内来博物馆参观人数
单位时间内博物馆具体公共空间的参观人数
(二)观众心理学
个体观众心理
群体观众心理
观众动机
观众需要
观众兴趣
观众印象
观众满意度
观众记忆
形象记忆
情境记忆
情绪记忆
知识记忆(概念—逻辑记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图像/声音)
短时记忆(观众学习记忆)
长时记忆(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三)观众行为学
方位判断行为
驻足行为
互动行为
蹭听行为
主动蹭听(讲解精彩)
被动蹭听
占便宜心理
拍照行为
休息行为
购物行为
赞扬行为
批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