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儿童记忆的概述及发展的思维导图,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内容是书上总结下来的,与书本高度相似。谢谢!
编辑于2022-07-12 17:35:38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带有书面图片,学前儿童意志到概述、特点和培养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这一章内容,在我的主页里,每一章我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动作和意志发展。这个导图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希望可以帮到宝妈和幼教。谢谢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概述、发展和培养,末尾还提到幼儿情绪疗法。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全面概述,考教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以免遗漏知识点。同时,便于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发生与发展和培养,其中还包括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这个导图是根据学校的书总结出来的,内容完整,是近期学前儿童言语心理学的总结,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防止考试知识点疏漏,也便于知识记忆。同时,方便幼师工作者和宝妈对学前儿童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带有书面图片,学前儿童意志到概述、特点和培养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这一章内容,在我的主页里,每一章我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动作和意志发展。这个导图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希望可以帮到宝妈和幼教。谢谢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概述、发展和培养,末尾还提到幼儿情绪疗法。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全面概述,考教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以免遗漏知识点。同时,便于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发生与发展和培养,其中还包括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这个导图是根据学校的书总结出来的,内容完整,是近期学前儿童言语心理学的总结,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防止考试知识点疏漏,也便于知识记忆。同时,方便幼师工作者和宝妈对学前儿童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谢谢!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记忆概述
概念: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
类似现代信息加工观点:信息的输入和编码、储存以及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环节关系: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再现的前提,再认和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与验证。
种类
按记忆的内容进行分类
形象记忆: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不仅仅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动觉的,听觉的,嗅觉的等。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发展最晚):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最早发展):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发展顺序: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按记忆时间保持的长短进行分类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以内的记忆。
特点:保存时间短,容量较大,信息是未加工的原始信息,以图像编码形式为主。
短时记忆:指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到一分钟的记忆。
特点:保存时间短,不超过一分钟,容量小,主要编码形式是听觉编码。
长时记忆:指一分钟以上,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由短时记忆经过加工和重复的结果。
特点:足够的复习,整理和归类信息,整合于已有的信息贮存系统,可以变成终身记忆。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依靠记忆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
二、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三、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表达的语义,才能理解语词。
四、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碰火而引起痛觉的幼儿见到火就害怕。) 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
记忆的发展
婴儿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胎儿的记忆
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
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条件反射的建立
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婴儿会记住喂奶姿势。)
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婴儿的短时记忆是随月龄的增加而发展的。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6个月时,能把熟悉的人(物)和陌生的人区别开来,表现出明显的“怕生”,就这就是再认。
婴儿9个月或更大时,出现“客体永久性”的观念,即认为见不到的客体仍继续存在。
大约一岁半以后,言语的发展促进了记忆的发展,儿童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有意记忆开始萌芽。
幼儿记忆的发展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无意识记的发展
三岁前儿童基本只有无意识记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
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的影响因素
客观事物的性质(物理特点等)
客观事物(如: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食物,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等)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幼儿所追求的事物(我认为,幼儿无意追求某种事物的次数越多,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活动动机,活动动机不同,无意实际的效果也不同。(竞赛游戏比学习任务中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成人提出的要求恰当,使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有意识记的效果甚至超过游戏的效果。)
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的机械记忆
幼儿主要运用机械记忆,幼儿的机械记忆运用比大人要容易。
原因
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只能运用机械记忆死记硬背。
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原因
理解材料与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相比之下,机械记忆只能单个孤立的小单位记忆而没有较大的单位或者系统。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在儿童语言发生之前,只有形象记忆。
两岁以后语言形成后,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占主要方位
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幼儿的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己会用语词帮助形象记忆。
幼儿会依靠已有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记忆策略。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激发幼儿识记材料的兴趣。
教师应该在活动中提出明确具体任务,并多用语言进行指导,促进他们言语调节机能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要具体生动。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准备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教具玩具,提供幼儿能直接操作的游戏材料。
语言生动有趣,绘声绘色。
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尽量帮助幼儿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
教师还应指导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学会从事物的内部联系上去识记事物。
排除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科学安排识记材料
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在同一时间里,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
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或事情,一件件的记。
不要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
排除疲劳的干扰
注意用脑卫生。
学习或识记活动的安排,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轮流休息,提高经营效果。
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
教室应及时给予表扬,不要去责怪幼儿为什么另外的部分记不起来。
及时复习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复习方法多样化
充分动各种分析器官一起活动
每一种分析器官的活动,会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很多的通路,这些通路彼此联系起来,可以使知识更加巩固。
习惯化
可以作为一种方法了解新生儿的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再认与再现的区分
再认: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能够重新识别和确认
再现:只经历的事物不在眼前,在头脑中重新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