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条件:1905年,日俄战争(为争夺中国东北的在华利益)清末民变四起。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市政职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市政职能概述、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中国的是市政职能、市政职能过程。
这是一篇关于十三 领导绩效的思维导图,包括:领导绩效概述、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和内容、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 领导方法的思维导图,包括: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实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条件
1905年,日俄战争(为争夺中国东北的在华利益) 清末民变四起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兴中会 地位: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创始人:孙中山 时间:1894年 地点:美国檀香山 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地位: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创始人:孙中山,黄兴 时间:1905年 地点:东京 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提出:1905年《民报》发刊词 来源:同盟会纲领
意义: 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措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缺陷: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措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缺陷:没有明确劳动人民的地位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措施:核定低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
缺陷: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代表人物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歌颂革命,认为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
《革命军》
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
《警世钟》《猛回头》
抨击列强,揭露清廷的卖国行为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时间:1905-1907 派别:革命派VS改良派 阵地:《民报》VS《新民丛报》 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焦点)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改革 结果:革命派胜利 意义:1.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2.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武装起义与保路运动
1911年,黄兴发动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时间:1911年5月 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结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民众强烈反对
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 1911年10月12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意义
1.思: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2.变: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 3.清: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4.帝: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5.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民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党: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没有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2.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纲: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袁世凯篡取革命果实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袁世凯篡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二次革命
1913.7 起因: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领导人:孙中山 结果: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
中华革命党
1914.7 起因: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 领导人:孙中山 结果:社会影响小
护国战争
1915.12 起因:反对袁世凯称帝 领导人:蔡锷 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7 起因: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领导人:孙中山 结果:被西南军阀排挤
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0.11 起因:捍卫约法,恢复民国 领导人:孙中山 结果: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失败
袁世凯 (1859-1916)
《苏报》
章炳麟,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