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指向 城镇空间布局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人流、物流汇聚之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社会公平指向 城镇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的相对均衡布局,提供大量的就业、发展和交流机会,有利于不同收入人群共享社会福祉。
滨水指向 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城市。
地形指向 平原地区城镇建设最为有利,山地丘陵区城镇建设投入较大。位于地势低洼地区的城镇应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避灾指向 城镇选址应尽量避开地震频繁并且危害严重的地区,同时还要避开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地方以及地质活动断裂带。
交通指向 在交通运输枢纽处,比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往往形成较大城市。
文化指向 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教育科研机构较多处,往往形成文化中心和旅游城市。
环境指向 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居住区布置在工业区的上风向或城区河流的上游。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要有大面积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