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节,教育的概念和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的功能。
编辑于2022-07-17 02:17:34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节,教育的概念和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知识点有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 (训练迁移)、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中国美术史五代时期绘画总结,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四个大板块。包含时代背景: 一、五代宋元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在唐代美术雄厚的基 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出现了技巧的 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科学的进 步,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提高。 三、皇家画院的创立化学的新版文人 士大夫绘画的兴起玩尚收藏蔚然成风 推动了美术的新发展。 四、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使 美术与社会群众建立了前钱袋更为广 泛和密切的联系扩展了美术表现范 围,题材风格更为多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节,教育的概念和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知识点有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 (训练迁移)、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中国美术史五代时期绘画总结,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四个大板块。包含时代背景: 一、五代宋元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在唐代美术雄厚的基 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出现了技巧的 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科学的进 步,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提高。 三、皇家画院的创立化学的新版文人 士大夫绘画的兴起玩尚收藏蔚然成风 推动了美术的新发展。 四、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使 美术与社会群众建立了前钱袋更为广 泛和密切的联系扩展了美术表现范 围,题材风格更为多样。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和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 包括:社会教育(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晚)
狭义
只指 学校教育,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培养人的教育。 学校教育 对学生成长起着 主导 作用。
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 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根本特征
教育 一词 最早 提出《孟子·尽心上》 最早 解释 是在:许慎(字圣)《说文解字》
教育活动 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纽带)
教的主体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老师
受教育者(对象)
教的客体,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工具、手段)
教育中介、教育媒介、桥梁
教育内容:教什么 教育措施l措施:怎么教
三者的关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之间的联系纽带。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教育影响 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工具和手段。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历民生长相接济):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具有: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等特点。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朱熹,由神天创造
生物起源说 (本能生利西)
教育史上第1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沛西能、利托尔诺
观点: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 本能
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目的性
心理起源说 (心理仿孟禄)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否定教育的社会属性、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 (米凯爱劳动)
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为依据。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封建。
特点:(两生三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没有独立的教育形态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和固定的教育对象。 没有阶级性
古代社会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中国古代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征)
奴隶社会(初期)
夏朝:出现了最早的教育形态。序、校 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初期
商朝:大学和小学之分(学校成熟的标志)
瞽宗:商朝奴隶主学习礼乐的地方, 属于商朝的大学。
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以官为师,以吏为师
教育场所:国学和乡学
教育内容:六艺
教育特征: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教育场所:私学。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官家举办(齐恒公)·私家主持·学术自由)荀子三任校长
两汉时期:
儒学独尊,中央官学为 太学 最高教育机构。 地方官学,郡国学、君县学 东汉:鸿都门学:最早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最早专科大学,世界最早文艺专科大学。
隋唐时期:
隋代:建进士科 唐代:六学二馆(等级性)〈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
宋代:
程朱理学
教育内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教育场所:书院
明清时期:
明代:八股文 清代: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外国古代教育(考的少)
古印度
教育控制在 婆罗门和佛教 手中。 教师:僧侣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教育内容:《吠陀》(经书) 教师:僧侣(以僧为师)
古埃及
学校类型:宫廷学校(最古老) 文士学校(最多)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泥板书屋(苏美尔学校)
苏联教育史学家:最古老的是(宫廷学校)
教师: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雅典
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内容:德智体美等。 方法:灵活。
斯巴达
教育目的: 军人和武士 教育内容:军事教育+政治道德灌输。 方法:严厉
古罗马
主要形式: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希腊语学习
中世纪欧洲
教会教育
培养教师和僧侣。 教育内容: 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古代教育的特点。(阶道专刻象)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近代教育特点(公义示法):
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教育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现代社会教育
特点: (全民多现身)
全民化
所有人接受教育
民主化
受到教育机会均等,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多元化
对单一统一的否定。
技术现代化
现在科学技术馆放应用于教育领域。观念,内容管理,条件,设备现代化。
终身化
树立终身学习发展。
学校教育的产生具备条件以下条件:(客观题)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
教育的内容:经验的积累。
教育工具:文字等记载、传递文化的工具。
第三节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的概念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分类
按教育作用对象分为:
个体功能(本体)
教育的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派生)
又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按教育作用的方向: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作用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
计划性和预期性
隐性功能
非计划性和非预期性
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的开发会转换为显性功能。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 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描述和研究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 教育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一些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核心和动力)
研究任务(根本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教育是三个里程碑: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巜爱弥尔》、杜威巜民主主义与教育》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17世纪)
中国(两书四人)
《论语》
孔子修定六经,
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教育作用:
社会功能::富民教名:庶、富、教 (最早论述教育跟经济关系)
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原则和方法: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运用,比苏格拉底产婆术早几十年。
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孔子
因材施教
朱熹总结,孔子最早运用
学思行相结合 (学以致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疏导原则
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示范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学记》
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 教育问题 的著作、 教育学的雏形
作用:
社会作用:"化名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体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师观:尊师重道
教学原则: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
豫时孙摩
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观摩性原则。
课内外相结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循序渐进
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
教学过程原则:
预防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时性原则, 学习观摩原则
墨子
"素丝说";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思想 (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识,而如从事焉)
主张:兼爱、非攻,培养"兼士"
教育内容: 科学技术、政治道德、文史教育、思维能力。
教育方法:亲知,闻知、说知
老子
主张:自然主义教育;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孟子
性善论
教育目的:明人伦
教育内容: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盈科而后进
荀子
尊师重道:天地君亲师。
性恶论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教育内容:儒家经典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西方
苏格拉底
西方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教育方法:产婆术、问答法、助产术
教育过程:讽刺定义助产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教育任务:培养道德,美德是否可教,美德即知识。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
教育目的:哲学王、军人、劳动者。
最早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寓学于游戏"最早提出者
"提出广泛教育内容,合称"七艺"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代表作:《政治学》
灵魂说:
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 分阶段教育。
最早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昆体良(古罗马)
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丨《雄辩术原理》
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专著 ;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教学理论: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萌芽。
教育目的:培养品德高尚的雄辩家。
创立阶段(17-18世纪)
培根
近代 实验科学 的鼻祖,科学归纳法 第一人。
著作: 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贡献:首次提出 把 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学科 确定下来。
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第一次论述了 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洛克
代表作:《教育漫话》
观点:白板说。绅士教育
卢梭
发现儿童第一人。
《艾弥尔》
主张:自然主义教育
教育的核心:回归自然
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
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康德
代表作:《康德论教育》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1776年。
教育万能论代表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任任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赫尔巴特
代表作: 1806年《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 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传统教育代表人物
观点: 1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2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3中心:教师、课堂、教材。(旧三中心) 4阶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芳)
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 拉伊
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斯宾塞
《教育论》
子主题
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提出:"教育准备生活说"
杜威
进步教育代表人
代表作:《民主(本)主义与教育》
"儿童中心论" 新三中心论: 学生、活动、经验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实用主义(独创):教育及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及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与赫尔巴特旧三中心论对比记。
分化与拓展阶段 (理论生化阶段) (20世纪中期-至今),考的不多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内容: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方法:掌握学习。
布鲁纳
《教育过程》
方法:发现学习
内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内容:发展性教学。教学走,在教育发展前面。促进学生一般发展。
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是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
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1939年
杨贤江
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教育原理的教育学著作。
1930年《新教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