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理论
药理学的传出神经系统理论章节的知识点归纳,包括了中枢、外周神经传出神经的主要作用递质和递质效应的产生机制,以及对相应递质的临床药物作用
药理学的抗精神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介绍了如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分裂症。
药理学的抗心律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分享了电生理学基础、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常用药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药理学的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癫痫是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而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理论
概述
组成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为不随意活动
ENS
运动神经系统
支配骨骼肌,为随意活动
类型
递质
胆碱能神经
全部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意义
调节胃肠道功能的独立整合系统
分布
肠壁的壁内丛——胞体
特点
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与CNS相似
神经纤维,可来自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末梢,并直接分布到平滑肌、腺体和血管
ENS神经元,可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冲动信息,并发送冲动至交感神经节和CNS
递质和受体
化学传递学说
化学传递的物质基础——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经典神经递质、神经肽、神经调质、神经激素和神经蛋白
神经调质
来源
突触前神经元
作用
调节主递质
旁突触途径
突触的超微结构
定义
神经元之间,或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特殊的细胞连接
无原生质相连,仅互相接触
结构
突触前部
局部特化增厚的细胞膜
突触间隙
15-1000nm的间隙
突触后部
递质的合成
ACh
胆碱能神经末梢、胞体
材料
胆碱
AcCoA
神经末梢线粒体
不穿线粒体膜
OAA+AcCoA→枸橼酸盐→过线粒体膜,入胞质→枸橼酸裂解酶→AcCoA
胆碱乙酰化酶ChAT/胆碱乙酰转移酶
胞质内,胞体形成
机制
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转运体B)入囊泡
Vesamicol阻滞
囊泡内,ACh与ATP、囊泡蛋白共存
钠依赖性高亲和力载体(转运体A)
摄取胆碱
限速因子
密胆碱阻滞
NE
神经末梢
钠依赖性转运体(转运体A)
转运Tyr,入神经末梢
Tyr羟化酶TH
限速酶——TH TH,活性较低,反应速度慢,底物专一性高 胞质内,DA或NA↑,反馈抑制TH
Tyr→多巴
多巴脱羧酶DDC
多巴→多巴胺DA
转运体B(儿茶酚胺类高亲和力转运体)
DA→囊泡
DAβ-羟化酶(DβH)
DA→NE,结合ATP、嗜铬颗粒蛋白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NMT
NE→E
递质的释放
胞裂外排
神经冲动→Ca2+入末梢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囊泡相关膜蛋白VAMPs、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s融合并形成裂孔
囊泡内容物→裂孔→突触间隙
胆碱能——肉毒杆菌毒素抑制
NE能——溴苄胺或胍乙啶抑制
量子化释放
囊泡——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的单元
一个能释放约5000个ACh的囊泡——一个量子
静息时,ACh可自发性释放
终板电位EPP,极小、0.3~3.0mV,无AP发生
神经冲动→100个以上量子释放
EPP,大而过阈值,AP发生
其他机制
交感神经末梢,静止时,微量NA,囊泡自溢,无效应
某些药物,被交感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后,将囊泡中的NA置换并释放出末梢,可产生效应
共同传递
多种神经递质,共同参与同一突触的信息传递过程
如NE能神经纤维,在释放NE时,可同时释放DA、ATP等递质
递质的消失
乙酰胆碱酯酶AChE
神经细胞的胞体
运动终板的突触前膜、后膜、突触间隙及皱褶
效率极高,一分钟AChE——10w分子ACh/min
摄取
神经摄取(摄取-1)
实质
贮存型摄取
主动转运机制——突触前膜,NA转运体
结果
重新贮存
线粒体膜的MAO,水解
非神经摄取(摄取-2)
代谢型摄取
容量较大,亲和力<摄取-1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MAO,水解破坏
75~90%NA被摄取回末梢
降解
MAO、COMT
影响药物
受体
命名
毒簟碱(M型)型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烟碱(N型)型
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
α-R
β-R
亚型
M型
性质
GPCR
M1~M5亚型
胆碱能神经传递
M1
CNS、外周神经元、胃壁细胞
兴奋作用
M2
心脏、突触前末梢
调节心率
M3
腺体、平滑肌
刺激腺体分泌,SMC收缩
M4、M5
CNS
作用不明
N型
NM受体
神经肌肉接头
NN受体
神经节、中枢
ER型
α型
6种亚型,α1、α2为主
β型
3种亚型
功能
MR
M1、3、5
耦联Gq/11
PKC→IP3、DG
M2、4
耦联Gi/o
抑制AC,激活K+通道,抑制Ca2+通道
NR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五聚体
2个α亚基,γ、δ、β亚基
α亚基——ACh位点
α亚基+ACh→离子通道开放
调节K+、Ca2+、Na+流动
AP→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胞裂外排→ACh+N-R→离子通道开放→局部去极化电位(EPP)→EPP>TP→AP→肌肉收缩
(α7)5
分布于神经元和非兴奋性细胞
对Ca2+高度通透
介导增殖、细胞存活、胆碱能抗炎通路
ER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效应器
7次跨膜区段
跨膜区段间,3个细胞外区间环、3个细胞内区间环
第5和第6跨膜区间的细胞内环链较长
α1-R
PLC、PLD、PLA2→IP3、DG
α2-R
抑制AC→cAMP↓
AC→cAMP↑
生理功能
药物基本作用
基本作用
直接作用于R
激动药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与递质效应相似
阻断药/拮抗药
结合后,不产生或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
影响递质
影响合成
前体药物、递质合成酶抑制剂
密胆碱——抑制ACh合成
α-甲基酪氨酸——抑制NA合成
影响释放
麻黄碱、间羟胺——促进NA释放
卡巴胆碱——促进ACh释放
可乐定、碳酸悝——抑制中枢、外周NA释放
影响转运和贮存
利血平——囊泡摄取抑制剂——干扰NA的再摄取
地昔帕明和可卡因——摄取-1抑制剂
影响生物转化
AChE抑制剂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