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纲要思维导图
文学考研语言学纲要思维导图整理,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
编辑于2022-07-18 15:44:26语言学纲要
第四章 语法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的特点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于它本身,而且与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
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常见的语法范畴
人称
性
数
格
时
体
态
级
二、形态
附加词尾
内部曲折
异根
一、词类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黏着语
没有内部的曲折,每一种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日语、土耳其语、朝鲜语、芬兰语
曲折语
词与词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其次一个曲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
俄语、德语、英语、法语
复综语
是一种特殊的黏着语,在复综语中,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黏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
孤立语
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词的次序很重要,不能随便更改
汉语、越南语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三、语法单位
词组
临时词组(自由词组)
固定词组
语素
词缀
前缀
中缀
后缀
词根
词尾
词
实词
虚词
句子
从小到大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
现存的
聚合规则
潜在的
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律的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三、组合的层次性
使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词组或句子结构层次
二、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最基础的结构类型
主谓结构
述宾结构
述补结构
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
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
语法手段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词根与词缀
单纯词与合成词
四、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
第四节 变换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一、变换和句型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语义
一、词和词汇
基本词汇
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构成语言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
特点
1、全民常用
2、稳固性
3、能产性
一般词汇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特点
不是全民常用,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
理性意义
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
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
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附加色彩意义
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感情色彩意义
语体色彩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具体表现
一般性
模糊性
全民性
第三节 句义
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
蕴涵
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预设
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个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个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凸显或隐去一些语义特征
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考虑社会使用习惯
受语言规则支配
受语义条件限制
二、句子的语义结果和人类经验的映像
三、句义语法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
人称
指示
语气
情态
时
第四节 语用
三、焦点和预设
焦点
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喜欢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预设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
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一、语境与语境义
物理语境(言谈现场)
话语语境
背景知识
五、言语行为
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
言后行为
二、话题和说明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单义词
多义词
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是产生其它意义的基础
派生义
引申
隐喻
换喻
转喻
二、同义关系
2、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
1、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3、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分别
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语义场指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
四、词义的上下层关系
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四节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二、自源文字的发展
五、汉字与汉语拼音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
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第五节 书面语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一、口语和书面语
三、书面语的规范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三、汉字和汉语
第二节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一、实物记事
二、图画记事
三、刻划记事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
不平衡性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四、语言替换的过程
一、语言替换
第五节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二、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
一、通用书面语与地方语
三、外族书面语的层次
四、共同语
第六节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三、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
二、混合语(克里奥尔语)
一、“洋泾浜”(皮钦语)
四、世界语
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一、语言联盟与社会
二、系统感染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借词
二、借词与社会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第四节 音位和音系
一、对位和互补
对立关系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关系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那么这里互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
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 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中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
音位
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位变体
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单位
音质音位
非音质单位
音高、音强、音长
第一节 语言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音素
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
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中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一、语言学和音系学
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自然属性
语言学
生理
发音
物理
传递
心理
感知
社会属性
音系学
三、国际音标
第二节 从声学看语音
二、音质的声学分析
乐音
语音中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
语音中的辅音,有的是纯粹的噪音,有的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合
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20世纪前中期 浪纹镇、语图仪
20世纪后是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如:Praat等
一、语音四要素
音质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发音体
音高
音强
音长
第六节 语音单位的组合
一、音节
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二、语流音变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三、韵律层级
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四、辅音
颤音、闪音或搭音、边音、近音和半元音
送气和不送气
塞、爆和擦
鼻音和口音
清和浊
常见的发音方式
一、发音器官
共鸣腔 口腔、鼻腔、咽腔
发音体 声带
动力 肺
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声带振动情况
受阻情况
气流强弱
紧张度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三、元音
舌位高低
唇形圆展
开口度
元音的不同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
二、音位聚合群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一、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
二、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
三、词义的演变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
一、组合规则的演变
四、结构的重新分析
二、聚合类的演变
五、语法化
三、类推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的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关系,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1、语言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又不同于一般符号
④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构,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
①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听的和说的)
②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
③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2、语言符号的特点
①任意性
②线条性
20世纪初瑞典语言学家德·索绪尔
二、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1、层级单位
2、语言结构的二重性
第一节 语言的符号性质
一、语言和说话
1、说话(言语)
运用语言的行为(说)和结构(话)
2、语言
由音义结合和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与符号
2、符号的构成
形式(能指)
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线条、色彩等等
意义(所指)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1、符号的含义
符号就是由一定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3、症候
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代表着事物,通过它可以推知事物
第三节 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⑥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①单位的明晰性
③结构的二重性
②任意性
④开放性
⑤传授性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3、语言具有全民性
(1)任何阶级、任何集团都不能垄断语言,语言一视同仁为之服务
(2)语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变异、不同风格, 都没有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二、语言的人际交互功能
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
1、文字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文字从属于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在所有交际工具中,语言最重要
其他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 效率低、使用频率低、不灵活
1、语言是交际工具
2、人类特有
建立人际关系,情感联系
1、说话者表达自己
2、对受话者施加影响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中用到的语言表现为一种内部语言, 随着思维活动的进展,再借助外部言语把思想信息传递出来。言语状态反应的是思维的实际状况
(2)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 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规则表达思想的活动。 说话既要有物质媒介(语言),也要有信息内容(思想)
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1、必备条件:现成的语言环境
2、学话过程: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 独词句 由认识到概括→两个词的组合 抽象和分析→造句 逐渐掌握词与事物的联系,词与词的组合规则
四、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1、聋哑人能够思维
2、手语是聋哑人之间传递思想、表达意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工具, 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和应用的
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1、语言功能主要存在于左半球
5、听觉说话中枢 韦尼克区
4、视觉语言中枢 失读症
2、说话中枢 布洛卡区
3、书写中枢 失写症
五、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任务
1、语言学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中国传统的语言学
“小学”
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交际过程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补充知识
1、历史比较语言学
2、历时语言学
3、共时语言学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