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这是一篇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思维导图。导图包括介绍了课程性质、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
编辑于2022-07-19 11:02:5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一、课程性质
印欧语系;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好处
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二. 课程理念
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
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学生要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 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语言能力(基础要素)
概念: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文化意识(价值取向)
概念: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3. 思维品质(心智特征)
概念: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4. 学习能力(关键要素)
概念: 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二) 总目标
1. 发展语言能力
2. 培育文化意识
3. 提升思维品质
4. 提高学习能力
(三)学段目标
是对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期待,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
一级(3-4年级)
二级(5-6年级)
三级(7-9年级)
连续性、顺序性、进阶性
四.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主题
包括三大范畴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做人与做事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文学、艺术和体育
历史、社会与文化
科学与技术
人与自然
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
2.语篇
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
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
3. 语言知识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1)语音知识: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元音、辅音、重音、意群、语调与节奏)
(2)词汇知识:指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3) 语法知识:词法和句法知识,“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
(4)语篇知识: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篇知识是有关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的知识。
(5)语用知识: 在特定情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
4. 文化知识
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5. 语言技能
理解性技能
听、读、看
表达性技能
说、写
6. 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
有助于学生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策略
有助于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术加工语言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交际策略
有助于学生发起、维持交际,提高交际效果
情感管理策略
有助于学生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提示
1. 预备级(1-2年级)以视、听、说为主。
1. 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然、地道的试听语言输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乐于模仿、大胆表达。
2. 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和实践,激发低年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内容主题;教学方式;游戏)
3. 采用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听做、说唱、玩演、视听
2. 一级(3-4年级)
1. 营造积极的课堂生态,构建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平等、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
2. 突出听说,重视模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
3. 创设丰富的语境,在理解和表达活动中帮助学生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词汇:音、形、义、用)
4. 围绕语篇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设计体验、模仿、理解、应用)
3. 二级(5-6年级)
1. 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2. 基于有意义的学习素材,通过感知、体验、运用、实践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拼读能力。
3. 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他们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4. 通过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4. 三级(7-9年级)
1. 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2. 依托语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
3. 指导学生自主建构和内化新知,发展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
5. 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学业质量标准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二)学业质量描述
一级
二级
三级
六. 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1. 坚持育人为本
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2. 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
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3. 深入开展语篇研读
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
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
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how
4. 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
学习理解类活动
感知与注意
获取与梳理
概括与整合
基于语篇
应用实践类活动
描述与阐释
分析与判断
内化与运用
深入语篇
迁移创新活动
推理与论证
批判与评价
想象与创造
超越语篇
5. 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6. 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
7. 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二)评价建议
评价与考试旨在评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
1. 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等)。教师要充分理解评价的作用,明确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基于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1)教学评价的作用
对学生
对教师
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
(2)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一, 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应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第二, 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第三,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
第四,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
第五,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①课堂评价
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表现的评价
②作业评价
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单元评价
考查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包括单元学习过程评价和单元学习结果评价。
④期末评价
指对学生一个完整学期学习情况的评价。期末评价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评价方式,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水平。
2. 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性质和目的
(2)命题原则
导向性
科学性
规范性
适宜性
(3)命题规范
第一,科学定制命题框架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的基本水平
第二,合理选择测评形式
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测评
第三, 整体规划测评结构
类型——题型——比重
第四,题目命制
(三)教材编写建议
1. 坚持思想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共同基础
3. 以主题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4. 提高英语教学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5. 遵循语言能力发展规律,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
6. 确保适度的开放性,为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条件
7.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8.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 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教材资源
2. 突破教材的制约,合理开发教材以外的素材性资源
3. 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
4. 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5. 大力开发和利用数字学习资源
6. 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效性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1. 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2. 更细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
3. 研读教材,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
4.聚焦课例,开展反映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5. 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6. 深入课堂,扎根实践,改进教学
7. 拓宽渠道,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EDrxr5iC
清晰明了,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