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选修国际组织和国家管理形式(全)
高中政治国际组织和国家管理形式全部知识点,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组织,先总述国际组织,在分别介绍联合国、欧盟和世贸组织,第二部分是国家管理形式,先介绍国体、政体、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在介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民主共和制、美国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最后介绍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高中生复习,也可作为高考复习资料。
编辑于2022-07-19 17:40:26组织行为学思维导图,从第一讲到第十讲内容全部包含。其中第一讲为导论,总括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其中第二讲个体差异、第三讲知觉管理、第四讲学习与态度、第五讲激励是从个体行为介绍;第六讲(1)群体行为、第六讲(2)建设高效团队、第七讲领导、第八讲冲突管理是从群体行为来介绍;第九讲组织设计、第十讲组织变革是从组织的角度来介绍。让管理者从者三个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组织,创建高效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一共七章,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概述、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和胜任力、人力组员管理部门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第二章职位分析包括职位分析的概述、职位分析的实施、职位说明书的编写、胜任素质模型。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介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人力资源需要、供给预测和平衡、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执行。第四章员工招聘包括招聘概述、招募的渠道和方法、员工甄选、路远程序及手续办理、招聘效果评估。第五章员工培训包括培训与开发概述、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培训方法和方法的选择、员工职业发展。概述介绍培训与开发的概念、目的、意义、原则、分类、新趋势。第六章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概述、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第七章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概述、薪酬体系设计、激励薪酬与福利、薪酬预算、薪酬操作实务。
《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概述、薪酬体系设计、激励薪酬与福利、薪酬预算、薪酬操作实务。薪酬管理概述介绍薪酬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薪酬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薪酬体系设计介绍其种类、设计过程、职位评级及其方法、市场薪酬调查、确定薪酬水平、建立薪酬结构、宽带薪酬概述。激励薪酬介绍计件工资计划、标准工时计划、薪酬加薪、绩效奖金、业绩提成、特殊绩效认可计划、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成功分享计划、员工持股。员工福利概念介绍五险一金、法定假期、企业补充保险、弹性福利计划。实务操作会介绍员工工资的计算、试用期、扣减额等
《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章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概述、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管理概述介绍绩效的特点、层次、绩效管理的含义、意义、绩效管理中的角色。绩效计划介绍其含义、内容、绩效计划工具(目标管理法、关键业绩指标、平衡积分卡、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绩效合约的签订。绩效监控包括含义、流程、沟通目的、沟通方式的介绍。绩效考核介绍其含义、考核主体、考核方式(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图尺度评价法、行为锚定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关键事件法)。绩效反馈包括其含义、绩效面谈的过程、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员工培训包括培训与开发概述、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培训方法和方法的选择、员工职业发展。概述介绍培训与开发的概念、目的、意义、原则、分类、新趋势。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介绍ADDIE五步培训法、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培训转化。培训形式包括在职培训(学徒培训、导师制、工作实践体验)、脱产培训(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工作模拟法、移动学习、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法)、在职培训的优缺点。员工职业发展介绍职业发展的含义、职业发展理论、职业生涯设计流程、职业发展管理、管理人员的开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组织行为学思维导图,从第一讲到第十讲内容全部包含。其中第一讲为导论,总括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其中第二讲个体差异、第三讲知觉管理、第四讲学习与态度、第五讲激励是从个体行为介绍;第六讲(1)群体行为、第六讲(2)建设高效团队、第七讲领导、第八讲冲突管理是从群体行为来介绍;第九讲组织设计、第十讲组织变革是从组织的角度来介绍。让管理者从者三个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组织,创建高效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一共七章,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概述、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和胜任力、人力组员管理部门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第二章职位分析包括职位分析的概述、职位分析的实施、职位说明书的编写、胜任素质模型。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介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人力资源需要、供给预测和平衡、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执行。第四章员工招聘包括招聘概述、招募的渠道和方法、员工甄选、路远程序及手续办理、招聘效果评估。第五章员工培训包括培训与开发概述、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培训方法和方法的选择、员工职业发展。概述介绍培训与开发的概念、目的、意义、原则、分类、新趋势。第六章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概述、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第七章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概述、薪酬体系设计、激励薪酬与福利、薪酬预算、薪酬操作实务。
《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概述、薪酬体系设计、激励薪酬与福利、薪酬预算、薪酬操作实务。薪酬管理概述介绍薪酬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薪酬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薪酬体系设计介绍其种类、设计过程、职位评级及其方法、市场薪酬调查、确定薪酬水平、建立薪酬结构、宽带薪酬概述。激励薪酬介绍计件工资计划、标准工时计划、薪酬加薪、绩效奖金、业绩提成、特殊绩效认可计划、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成功分享计划、员工持股。员工福利概念介绍五险一金、法定假期、企业补充保险、弹性福利计划。实务操作会介绍员工工资的计算、试用期、扣减额等
《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章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概述、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管理概述介绍绩效的特点、层次、绩效管理的含义、意义、绩效管理中的角色。绩效计划介绍其含义、内容、绩效计划工具(目标管理法、关键业绩指标、平衡积分卡、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绩效合约的签订。绩效监控包括含义、流程、沟通目的、沟通方式的介绍。绩效考核介绍其含义、考核主体、考核方式(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图尺度评价法、行为锚定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关键事件法)。绩效反馈包括其含义、绩效面谈的过程、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员工培训包括培训与开发概述、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培训方法和方法的选择、员工职业发展。概述介绍培训与开发的概念、目的、意义、原则、分类、新趋势。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介绍ADDIE五步培训法、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培训转化。培训形式包括在职培训(学徒培训、导师制、工作实践体验)、脱产培训(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工作模拟法、移动学习、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法)、在职培训的优缺点。员工职业发展介绍职业发展的含义、职业发展理论、职业生涯设计流程、职业发展管理、管理人员的开发。
高中政治选修国际组织和国家管理形式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构成
主权国家(基石)
国际组织(重要成员)
产生和发展过程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行政组织出现
新科技革命: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增加
主要特征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员是团体或公民
按照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
向全世界开放,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
区域性国际组织
限于特定地域范围或基于某一共同的军事、经济利益,或某种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
按照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
职能范围广泛 (政 经 文 社等方面)
专门性国际组织
只具有专业技术职能(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
一般机构
议事和决策机构
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议各机构的年度报告等。
执行机构
履行组织的各项职能,执行决策机构的决议。
秘书处
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司法机构
解决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
作用
积极作用
A、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
B、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
C、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局限性
某些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1)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广泛参加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发挥积极作用。
(2)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
(3)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联合国
联合国
联合国的概况
①地位: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
②类型:政府间、全球性、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③成立背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的产物
④成立意义: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联合国及其会员国遵行的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权利方面)
②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义务方面)
③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
解决国际争端方式
⑤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⑥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主权国家与联合国的关系
联合国的作用
①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联合国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权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④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作用
关系的历史演变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1949年—1971年,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
(3)1971年10月,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①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
①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和平
和平
③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④促进共同发展
发展
⑤中国积极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改革
欧盟
欧盟的宗旨、地位和作用
宗旨
《欧洲宪法条约》(法律依据)规定,以共同体(宗旨实现的方式)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 (对内),加强国际合作(对外)。
(五大)机构
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
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是欧盟主要决策机构,负责日常决策,拥有欧盟立法权。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常设执行机构。
欧洲议会是监督、咨询机构。
欧洲法院是欧盟的最高法院。
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①②③点体现地位)
①欧盟的实力,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
截至2016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不相上下,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一,官方发展援助居世界第一。
②欧盟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欧盟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③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中,欧盟都有突出地位。通过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亚欧会议等,欧盟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④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
例如,欧盟主张多边主义方针,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国际反恐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
⑤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中国与欧盟
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致力于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
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世贸
概述
①性质: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世贸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
②地位:它是当代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它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宗旨
A.人民方面: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
B.途径方面: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C.资源与环境方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
D.国家方面: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
E.贸易体制方面: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基本原则
含义或地位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各贸易协定和协议之中,是各成员处理贸易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内容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
透明度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主要职能
①组织实施其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和协议,为成员提供处理各项协定和协议有关事务的谈判场所;
②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③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定期审评;
④协调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
⑤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及培训。
重要作用
A.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
B.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
D. 但是,世贸组织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局限性)
国家管理形式
1.国家的本质(国体)
国家与国家性质
国家的基本内涵
①从起源看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从本质看
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③从构成要素看
人口: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自然基础)。
领土: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国家存在的依据(社会基础)。
政权:国家机构,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
主权:一个国家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具有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的特征。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阶级本质(国体)
①含义: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国 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体的本质 专政与民主
(1)国家的含义:
(2)国家职能
①根本职能
政治统治
②社会管理职能
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
(3)专政与民主
①专政与民主的含义
专政: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民主:指国家制度,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民主具有阶级性
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相辅相成,共同体现着国家性质。二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区别
①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极少数人的专政
③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国体与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的含义
②政体
含义
政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政体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 )P6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区别
国体指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联系
①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② 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体反作用于国体
③ 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①专制政体的国家类型: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
②全面看待资本主义政体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优越性
2.国家的管理形式(政体)
代议制
含义
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利的方式
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原因
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实意义上的民主政体
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作用
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国家管理形式多样性
原因
政体由国体决定,并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类型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区分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区分
议会制国家
总统制国家
半总统制国家
民主共和制
①含义: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
②主要表现: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经过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符合中国的国情,能够保障人民真正享有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君主立宪制
①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②产生的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议会制
①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总揽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②政府的产生、行政权力的行使:政府首脑-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总统制
①政府的产生、行政权力的行使: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②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总统领导的政府独立于议会之外。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半总统制
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 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这种管理形式既有议会制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征,被称为半总统制。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影响因素
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是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分类
单一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地方无自治权,受中央严格控制
法国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地方有自治权,受中央监督但不干涉
英国
复合制
联邦制
邦联制
单一制国家
组成单位
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权利来源
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
国家机构组成
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
法律体系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
国民国籍
公民只有一种国籍
典型代表国家
中法意日英
联邦制国家
组成单位
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
权利来源
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
国家机构组成
有联邦中央政府,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
法律体系
有联邦宪法,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
国民国籍
联邦公民同时也是联邦成员国公民
典型代表国家
美德俄印度巴西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原因
在当代中国,实行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究是不能得逞的
措施
维护民族的团结
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
反对分裂国家行为
4.英国君主立宪制
结构
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存在君主
主要机构
国王
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和缓冲器;
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
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议会
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内阁
最高行政机关,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运行特点
①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有分权,也有制约,但界限不清,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②宪法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实质
①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英国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从执政理念和政策来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
③从执政党层面看,右翼的保守党历来是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而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执政后仍然执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因此,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两党没有根本区别,两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④总之,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而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法国民主共和制
国家机构的组成
总统
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政府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议会
国民议会(人多)
产生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
五年
权力
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
参议院(人少)
产生
由选举团选举产生,居住在外国的法国人应有代表
任期
无
权力
立法权(实际立法中,国民议会优于参议院)
政体的运行
总统
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
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议会
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
①审议政府施政纲领、财政预算等
②制约政府行动,追究政治责任
政体的特点
(1)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政体
兼有两个政体的特点
总统制因素: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等。
议会制因素:政府对议会而不对总统负责;议会可以通过表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来决定政府的去留等
(2)“行政双头制”(又称“双首长制”)
①总统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发挥决定性作用
②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③总统与总理的分工
总统掌握大政方针,占主导地位,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
总理负责行政,听命于总统,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3)多党制
①始终未能形成两党
②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
③左右翼渐向中间靠拢
6(1)美国
联邦制
特点
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
联邦与州各自的权利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联邦地位高于州
利与弊
优点:调和矛盾
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弊端:效率不高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相互扯皮,推诿,各自为政
两党制
影响
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司法制度,都与两党制有着密切联系。
表现
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在总统竞选上,民主党、共和党分别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败北的党则沦为在野党。执政党通过由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在国会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也分别推出本党候选人,竞争议员席位。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获得少数席位的政党为少数党。多数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及国会各小组委员会主席,并借此主导国会事务,但少数党议员仍能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
实质
1、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
2、从意识形态、阶级基础看,两党没有本质区别,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3、从政策、主张看,虽有明显差别,但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4、从民众参与政治生活与和执政党的施政过程看,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实质上不论哪个政党执政,都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从竞选费用看,两党制运行离不开金钱,两党竞选实际上是金钱游戏。
6(2)美国
三权分立
地位
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
核心内容
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权利划分
国会
掌握立法权,制定法律。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
总统
掌握行政权,实施法律,组织政府。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联邦政府
掌握司法权,审查法律。最高法院有终审权和违宪审查权。
联邦法院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权利制衡
国会的立法权要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
美国的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还有立法倡议权。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
总统的行政权要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
行政权属于总统。但是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国会还有权监督行政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机关颁布规章条例违宪。
法院的司法权要受到总统和国会的制约。
司法权属于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和联邦其他法院的设立,均由国会决定,总统亦可施加影响。国会可以通过批准对法官的任命或弹劾法官的办法,来改变法院的组成等。
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
作用
积极作用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其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局限性
①由于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效率低
②实行三权分立、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贯彻难
③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本质
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有效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却不可能享有真正的民主。
利益集团
了解
①地位:与政党、政府共同成为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
②产生: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
③影响: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有效形式。 利益集团是透视美国政治结构的一扇窗户。
活动方式
影响政治的途径,影响政府决策的工具
金钱、人数和知识
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
直接游说、间接游说、游行示威、影响选举和承担法庭诉讼等
政治作用
积极作用
① 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
② 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消极作用
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看—— 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
②与公民的关系看——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
③对政府的负面影响看——利益集团为政府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金钱购买政治影响力,是一种滋养腐败的行为。
④利益集团机构的实质上看——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7.(1) 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原因
第一,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
第二,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它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
第四,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四个权利
立法权
法律的立、改、废
任免权
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
监督权
关于“一府一委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年度工作报告或审查
审议上年度的工作报告
决定权
批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
关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
优越性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动员了 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的民主集中制
含义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鲜明特点。
表现
①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看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
另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 行使国家权力。
②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一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③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一方面,各级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优越性
①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②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合理的方式
③能够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④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和人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家权力的运行,不能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分立制衡的制度,而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必然性
怎样坚持
①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A.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
B.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②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A.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官僚主义
B.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③必须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7(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什么是党的领导
①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主要表现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提出立法建议,以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从而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思想领导:主要是通过思想宣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以便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自觉贯彻党的纲领路线。
组织领导: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在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任何一方面都不可缺少。
②表现或内容
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
人员方面: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进行思想宣传;
坚持依法执政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②必然性: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自身条件决定的(性质、宗旨)。
④重要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政治、组织、思想领导
党通过指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进行思想宣传;坚持依法执政
③要求
A.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B.通过人大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C.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①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③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总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更好地把坚持当代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