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第一章辩证唯物论——物质观
马原第一章辩证唯物论——物质观知识总结,包括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物质范畴、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与时空等内容。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篇关于1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维导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10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趋势的思维导图,包含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辩证唯物论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P8表格)
基本问题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重要问题: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辩证法
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形而上学
马克思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观
本原
物质范畴P8
物质的定义
恩格斯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定义物质的方式: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
补充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与运动P9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在运动
两种错误的观点
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关于不可分割:我和你不可分割,则我是你的我,你是我的你。
运动与静止P9
静止的概念: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时相对的,有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的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运动中有静止,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鸟鸣山更幽
静中有动
风定花犹落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
关于对立统一:从两个方面展开
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
物质运动与时空P10
时空的概念: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P8表格):不可分割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绝对性:绝对存在
相对性:相对论效应
速度突破极限,时空变化,《星际穿越》
有限性: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
无限性:所有事物的时空是无限的
意识观
派生
关于实践:非意识本部内容P10
物质世界——实践——意识世界
实践是自然存在(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人类社会)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从两个方面考虑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生产劳动实践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注意: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P11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