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2. 肾小球疾病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2. 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法等方面知识总结
编辑于2022-07-20 15:55:45内科学 风湿性系统疾病1. 风湿性疾病总论:主要介绍了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疾病,各种辅助检查,以及各种风湿因子的含义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等,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注意记忆糖尿病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2. 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三种肾上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科学 风湿性系统疾病1. 风湿性疾病总论:主要介绍了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疾病,各种辅助检查,以及各种风湿因子的含义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等,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注意记忆糖尿病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2. 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三种肾上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总结
2. 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小球炎
名称
急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病因
变态反应性疾病: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发病前1-3周,有上感史(发热、咽痛、扁桃体炎等)
发病机制
上感产生的抗体
与血浆中抗原结合
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
与肾脏中的抗原结合
导致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
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眼睑水肿)、高血压(水钠潴留)
肾小球疾病高血压机制
水钠潴留(主要机制)
肾素分泌增多,启动RAAS系统
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缓激肽、前列腺素生成减少)
可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血Cr升高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男性多见、肾脏变大
重症肾小球肾炎
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
辅助检查
抗链O滴度升高: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补体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尿常规
血尿:几乎100%患者有镜下血尿,30%有肉眼血尿、红细胞管型
蛋白尿:轻度或中度蛋白尿
水肿:患者可有晨起眼睑部水肿
免疫检查
可见IgG、C3呈粗颗粒状,沿着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沉积
电镜检查
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病理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下可见弥漫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IgA肾病
上感1-3天内发病,补体C3不降低
可见IgA沿着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沉积
治疗
对症治疗
降压(最主要)、利尿、透析
缓解病情
减轻水肿:呋塞米
减少尿蛋白、降压:ACEI、ARB
急进型肾炎
名称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病因
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常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恶化而来
多数患者有上感病史
接触某些化学药剂
有机化学溶剂、汽油等,可能与Ⅰ型急进型肾炎有关
药物
丙硫氧嘧啶、丙苯哒嗪,可能与Ⅲ型急进型肾炎有关
分类
Ⅰ型急进型肾炎
有IgG、C3呈线条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但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特殊类型
与肺泡毛细血管基膜结合,导致基膜断裂出血,咳嗽咳血
此类型称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
Ⅱ型急进型肾炎
受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共同影响
电子致密物沉积于系膜区和内皮下
3型病人可伴有不同程度贫血
鉴别诊断
引起急性肾衰的非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梗阻性肾病
引起急进型肾炎的其他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GoodPasture综体合征、SLE、过敏性紫癜都可引起新月体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重症急性肾炎、重症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但不一定为新月体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大多数都是由于不同病因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
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
病理
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疾病晚期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
有肾炎综合征的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
决定其发展快慢的是该病的病理类型,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发展较快
诊断
病史>3个月+肾炎综合征表现+肾功能减退
治疗
预防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不以消除尿红细胞和尿蛋白为目的
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尿蛋白
降压目标:<130/80,尿蛋白<1g/d
首选药物:ACEI、ARB(血肌酐>265、血钾>5.5禁用)
肾病综合征
病因和分类
诊断标准
尿蛋白定量>3.5g/d
血浆白蛋白<30g/L
必要条件
水肿、血脂升高
病理和临床表现
足突广泛融合见于:脂性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尽管足突广泛融合见于多种疾病,但每次试题答案均将此作为脂性肾病的病理特征
基底膜正常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脂性肾病)
基底膜局灶型破裂见于:新月体性肾炎
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形成新月体: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钉状突起见于膜性肾病,双轨征见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并发症
感染
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栓栓塞
血浆白蛋白<20g/L,提示血液为高凝状态
好发于膜性肾病,以肾静脉栓塞最常见
常表现为突发腰疼+血尿+尿蛋白增加+肾功能减退
急性肾损害(急性肾衰)
肾综最严重的并发症,属于肾前性肾衰
微小病变虽然病变轻微,但引起急性肾衰以微小病变肾病多见
代谢紊乱
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治疗
对症治疗
利尿剂消肿:袢利尿剂
减少尿蛋白:用ACEI、ARB
针对高血脂:阿伐他汀
预防血栓: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物
对因治疗
糖皮质激素
起始足量:泼尼松1mg/(kg · 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
缓慢减量:足量治疗后每2-3周减少10%
长期维持:以最小有效剂量10mg/d再维持6个月左右
细胞毒药物
环磷酰胺是国内最常用的药物
IgA肾病
概念
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
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上感史(急性链球菌感染),1-3天快速发病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IgA和C3在系膜区沉积,激活补体导致肾脏损害
自身抗体
病理
特点
主要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
病理类型多种多样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最多见)
轻微病变型肾炎(脂性肾病)
局灶增生性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新月体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增生硬化性肾炎
辅助检查
尿常规
几乎所有病人都有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变形红细胞多,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
60%病人可有蛋白尿
血生化
30-50%可有血清IgA升高,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免疫检查
系膜区IgA为主的颗粒样或团块样沉积
电镜检查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呈团块状沉积
治疗
对症治疗、控制血压
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
无肾毒性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