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沈阳市劳动模范纪念馆
本导图结合了沈阳市劳动模范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线上学习任务,总结梳理了七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道德英雄模范,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向优秀英雄模范学习!
编辑于2022-07-20 17:29:32《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第四章 氧化,氧化过程是在半导体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这层氧化膜在半导体器件的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作为绝缘层、掩蔽层、钝化层等。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 - 扩散”从掺杂概述切入,介绍杂质相关基础。进而详细阐述扩散工艺,含工艺分类、流程等。接着深入讲解杂质扩散机制与效应、扩散系统与扩散方程。还涉及扩散杂质的分布、影响其分布的其他因素、分析表征以及杂质分布的数值模拟 ,全面且系统地呈现了半导体扩散工艺的知识体系。
围绕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展开,涵盖多方面内容。开篇介绍半导体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基础概念及产业链。接着阐述基本材料知识,如相图、晶体结构和缺陷类型 。然后讲解晶圆制备,包括直拉法、布里奇曼法等生长方法,以及掺杂、制备流程、规格和清洗工艺,全面呈现了半导体制造从基础理论到关键制备环节的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第四章 氧化,氧化过程是在半导体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这层氧化膜在半导体器件的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作为绝缘层、掩蔽层、钝化层等。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 - 扩散”从掺杂概述切入,介绍杂质相关基础。进而详细阐述扩散工艺,含工艺分类、流程等。接着深入讲解杂质扩散机制与效应、扩散系统与扩散方程。还涉及扩散杂质的分布、影响其分布的其他因素、分析表征以及杂质分布的数值模拟 ,全面且系统地呈现了半导体扩散工艺的知识体系。
围绕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展开,涵盖多方面内容。开篇介绍半导体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基础概念及产业链。接着阐述基本材料知识,如相图、晶体结构和缺陷类型 。然后讲解晶圆制备,包括直拉法、布里奇曼法等生长方法,以及掺杂、制备流程、规格和清洗工艺,全面呈现了半导体制造从基础理论到关键制备环节的要点。
沈阳市劳动模范纪念馆
简介
国内较大型劳动模范专题纪念馆
面积3000余平方米
7个展览部分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7个历史时期
解放初期,工厂恢复生产劳动
一五时期,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三年困难时期,沈阳全国率先开展职工技术协作
文革时期,职工群众顶着压力坚持生产
改革开放初期,科技人员研制新产品
深化改革时期,职工群众为党分忧、攻坚克难
新世纪职工群众苦干实干,振新老工业基地
第一部分
顶天立地做主人
劳动模范由来
党和政府领导的群众性学赶先进活动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
肇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公营企业和革命竞赛
抗日战争时期,为打破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封锁,陕甘宁边区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人物
延安《解放日报》
赵占魁
1943年1月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王震、习仲勋等22人
领导经济建设成绩显著
毛泽东题词习仲勋“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1943年11月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讲话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
赵占魁,吴运铎,甄荣典
发动群众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
新纪录运动创造者
赵国有
1949年9月沈阳第三机器厂车工
鞍山钢铁老英雄
孟泰
航空工业攻关尖兵
马德有
综合缝纫连续操作法
姜万寿
全国劳动模范小组带头人
马恒昌
沈阳第五机器厂一组组长
2009年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贯彻管理民主化的模范厂长
赵岚
延安时期成长起来的干部
1949极度困难时期,从东北局工业部调任到沈阳冶炼厂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铸造者
焦百顺
沈阳第一机器厂铸造车间工长
1951年五一前夕铸造出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模范工会干部
聂秉举
沈阳第三机器厂工会主席
全国第一个模范工厂厂长
高方启
1952年12月五三工厂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工厂称号
职工群众信赖的好医生
李景民
沈阳被服一厂医生
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田桂英
1949.5报名参加女火车司机招工
沈阳私营维东工厂车工
赵德惠
沈阳邮政局分拣员
卢兴文
沈阳五一工厂工人
贾德仁
东北军工五十二厂工人
徐万福
东北铁路皇姑屯车辆工厂钳工
康学福
沈阳南站警备队班长
唐忠国
新民县农民
邹云
第二部分
长子担当士气高
人物
尉凤英
抚顺市煤矿工人家庭
1953年到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
带头创立红专大队
龚畿道
沈阳农业教学科研事业的拓荒者
培育新高粱品种
张甲禄
电缆行业专家
研制扒材机
王延隆
轧钢领域革新专家
徐连贵
凿岩机技术大拿
金润素
传奇女劳模
抗美援朝战场上第一个立功的女战士
胡玉玺
全国农业战线一面红旗
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
莫文详
一长双跨的军工、航空战线领头人
航空发动机工厂
杨洪吉
钢铁战线的特殊钢战士
董朗泉
机床行业神刀手
第一批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
陈玉言
突破产量达到定额的革新能手
第三部分
自力更生集结号
1958-196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
人物
张敏媛
英雄列车长
《十二次列车》
陈富文
水轮机大转子铸造的先驱
张明云
刀具革新标兵
我国第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
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
职工技术协作
攻克技术难关
1961.10市委批准我国最早职工技术协会
崔传华
三勤四快
五项捻线操作法的挡车工
李素文
巧理千家务的暖心人
王凤恩
全国工业战线十面红旗
沈阳变压器厂副总工程师
1953年第一台5000kv大型变压器
金福长
沈阳重型机器厂的刀具大王
王春香
沈阳鼓风机厂的技术革新带头人
第七部分
振兴圆梦创伟业
徐强
压缩机齿轮加工精度创造者
辽宁省总工会副主席
沈鼓齿轮压缩机副总经理
夏云龙
百姓安居的守护神
陈新海
沈阳机床有限公司此轮分公司维修钳工
为洋设备治病的中国医生
罗阳
魂系海天航空工业英雄模范
曾任沈飞党委书记董事长
董文明
沈阳燃气抢修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荆治严
浑河治理第一人
于会怀、陈温福、徐占海
农业科技战线的劳动模范代表
姚长杰
职业工会干部优秀代表
黄凤珍
了不起的小巷总理
沈阳黎明公司李志强班
动力铁军带头人李志强
全国1/10中唯一集体,最美职工
曹佰库
大型盾构机装配大师
高福军
沈阳建筑行业农名工的典范
潘作良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信访局局长
田志永
走在创新路上的当代工人
组织装配88种世界级重大变压器产品
杨成东
舍生忘死的特警队长
李栓良
群众喜爱的好交警
姜妍
产业报国的追梦人
沈鼓透平设计院
主导设计我国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
中航工业沈飞公司优秀年轻班长
王刚
航空报国的超级技术工人
方文墨
大国工匠
第六部分
凤凰浴火展英姿
唐乾三
航空报国领军人
沈飞董事长
刘永福
柔道界金牌教练
纪云华
活地图公交战线的服务明星
张紹阳
沈阳手表厂磨具钳工
创造超微孔模具
全国十大能工巧匠
刘积仁
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化先行者
东软集团董事长
葛朝鼎
基础教育改革者
关维国
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蒋新松
新松机器人公司
中国机器人之父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863计划首席科学家
曲道奎
机器人产业化领跑者
于廷伟
火电行业磨煤机械制造领域专家
徐正新
26年完成60年工作量的铸造工人
张德山
农村广电事业的实干家
梁鸿义
大东区市政工程公司汽车司机
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
郭维林
班组建设的尖兵
花淑兰、筱俊亭
评剧表演艺术家
与韩少云合称三大评剧流派
杨建华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线工人
邵守元
节约降耗的好工人
第五部分
改革窗口万象新
顾诵芬
国产歼8飞机总设计师
王兴亚
农村改革先锋
带领村集体创办乡镇企业
走出农村产业化路子
罗桂兰
服务周到的沈阳原路餐厅服务员
史继文
自学成才的铁汉
从工人到数显专家
沈延刚
玻璃行业的技术大王
我国第一台玻璃自动掰切机
5912包车组
电车6路
阎德义
焊接大王
沈阳黎明机械公司焊工,工程师
王巧珍
商业战线活雷锋
梁鸿启
情暖千家的送煤工人
刘国栋
辽菜泰斗
刘敬贤
中国食神
李玉伟
移动靶标准速项目奥运冠军
陈洪铎
揭开格汉斯细胞之谜
李锦韬
全国教育改革先进典型
引领初中教育改革方向
赵希友
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
沈阳金杯汽车总经理
杨胜东
北方水稻高产品种开创者
徐有泮
锐意改革的优秀企业家
闻邦椿
振动利用工程学
中科院院士
唐任远
首台稀土永磁电机的研制者
第四部分
默默奉献写新篇
人物
安静娴
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第一位女院士
1967国家成立防疟疾药研制协作组
子主题
张成哲
革新大王
沈阳铸造厂副总机械师
沈阳市劳模物业有限公司经理
1984研制铸管漂浮检验机
张嗣瀛
复杂中寻求简单人生的控制专家
红箭73型反坦克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工作
张桂兰
心贴心服务群众的储蓄员
齐进
不停转动大脑的青年工人
沈阳第一机床厂工人
李默然
人民表演艺术家
马加
人民作家
沈阳联营公司十姐妹小组
庄育智
人造卫星穿上防护服的冶金物理专家
李熏、师昌绪、葛庭燧
金属材料科学家
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1951李组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