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分析》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全重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07-21 10:39:58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概念
药品质量标准
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订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标准内容
药品名称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类别
制剂和贮藏
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
药品质量取决于药物自身的疗效、毒副作用;及外在的药物的纯度和含量
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
制订质量标准,全程控制,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及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稳定均一并达到用药要求,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药品标准的内含:真伪鉴别、检查、品质要求
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
药物结构、理化性质、杂质、纯度、稳定性
影响药物质量的生产工艺、贮存运输条件
药物的生物学特性
药品质量标准术语
药典(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
凡例
使用药典的基本原则,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检验方法和限度、标准物质、计量、精度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等等
正文
药品标准
通则
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等
术语
药品名称
制法
性状

是对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的规定
反映药品特有的物理性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特性
鉴别

根据药品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
检查

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
含量测定

采用药品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的含量进行测定
类别

系按药物的主要作用与主要用途或学科的归属划分,不排除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作其他类别药物使用
制剂及规格

贮藏

系为避免污染和降解而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
分析术语
检验方法和限度
方法
药典方法,需要对适用性进行确认
数据
有效数字,最后一位数字都是有效位
原料药含量默认按重量计,含量未规定上限时需≤101.0%
制剂的含量限度通常用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
标准物质
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者给供试药品赋值/鉴别用的物质
分为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计
对照品
化学药品标准物质,按干燥品计
对照药材
对照提取物
物主要为中药检验中使用的标准物质
参考品
用于生物制品检验
计量
计量单位、滴定液或试液的浓度、温度、常用比例符号、液体的滴、药筛、乙醇
精确度
称重与量取、恒重、按干燥品计算、空白试验、试验温度,误差小于千分之一
试药、试液、指示剂
动物实验
说明书、包装、标签
药品标准制定的原则
科学性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理的判断标准。充分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各个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先进性
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应充分反映现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
规范性
遵照法规,标准符合国家规范
权威性
法律效力,全过程监控
药品标准研究的内容
原料药的结构确证
样品要求
纯度超过98.5%
方案制定
关注手性药物、立体异构体、药物晶型
测定研究
元素分析、UV、IR、NMR、MS、X-射线衍射、热分析
参考文献和对照品
综合解析
命名原则
药物命名的主要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际非专利药名;名称科学、简短、避免暗示等
化学原料药的命名原则
尽量与INN英文名对应等
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原则
原料在前,剂型列后等
中药通用名称的命名原则
直接选用动、植或矿物名称,明确应用部位,并区分天然与人工等,如人工牛黄
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尽量与英文名对应
药物的性状
外观与臭味
色泽与外表的感官规定
臭是药品本身所固有的气味,不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而带入的异臭
引湿性
凡药品有引湿性、风化、遇光变色等性质应重点考察,需做引湿性试验
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80±2%,24h药物吸收水分的能力与程度
为药物包装和贮存条件设定提供依据
分为
潮解
吸收足量水分形成液体
极具引湿性
引湿增重不小于15%
有引湿性
引湿增重小于15%但不小于2%
略有引湿性
引湿增重小于2%但不小于0.2%
无或几乎无引湿性
引湿增重小于0.2%
晶型
对存在不同晶型的药品,应明确规定药品的有效晶型,并列入质量标准中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种定性方法,4种定量方法
常用粉末X-衍射,IR
溶解度

一定温度或压力下药物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常用溶剂水、甲醇、三氯甲烷、酸、碱等
测定方法:25±2℃、每5min强力振摇30s,观察30min
物理常数
药物固有的物理性质特征
物理常数的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分为
熔点
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融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同时分解的样品应同时采用热分析法测定
药典通则0612测定方法共三种方法
第一法-易粉碎固体药物测定法
第二法-不易粉碎固体药物测定法
第三法-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测定法
熔点测定是简单而可靠的药物鉴别方法和纯度检查手段
比旋光度
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测定要求
钠光谱的D线(589.3nm)
测定温度20℃±0.5 ℃
供试液澄清
比旋光度可区别药品、检查纯度、测定制剂含量。
折光率
黏度
吸收系数
溶液浓度[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质量(g)]为1%(g/ml)、液层厚度(l)为1cm时的吸光度(A)。
是在给定波长、温度、溶剂,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下药品的吸光度
测定要求
5台仪器,合适溶剂、高低两种浓度(高浓度A值0.6-0.8;低浓度A值0.3-0.4)、λmax±2nm处测定
百分吸收系数-可进行药物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相对密度
馏程
凝点
药物的鉴别
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来鉴别已知药物的真伪
鉴别方法:化学、色谱、光谱、生物学方法
方法选择原则
专属、灵敏、简便
尽可能采用药典已有方法
列于第四部通则
不同类型方法结合,2-4种
原料侧重光谱方法;制剂侧重色谱法
药物的检查
安全性检查
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下,不应引起与用药目的无关和意外的严重不良反应
有效性检查
在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要求
均一性检查
药物及其制剂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其质量标准的规定,满足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
纯度检查
对药品中所含的杂质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使药品达到一定的纯净程度而满足用药的要求
药物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包括
质量一致性评价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进行一致性评价
药效一致性评价
溶出介质
至少三种pH条件的溶出曲线(pH1.2;pH4.5;pH6.8)
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
相似因子法
药物含量(效价)测定
含量测定方法选取原则
化学原料药首选容量分析法;制剂首选色谱法;酶类药物首选酶法;研发的新药应选用原理不同的两种方法进行对照测定
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实验室要求;分析方法验证(准确度、精密度等效能指标)
含量限度的制定
原料药(按干燥品计)一般大于等于98.5%;制剂按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计。具体限度值根据剂型、剂量等确定
贮藏
选择合适的贮藏条件,以避免或减缓药品在正常的贮存期限内的质量变化
药品的贮藏要求及有效期的设定,主要通过其内在质量和稳定性试验研究确定。根据研究结果确定相对应的贮藏条件
质量和稳定性试验
确定贮藏要求及有效期限
举例
阿司匹林的贮藏要求: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头孢拉定的贮藏要求:遮光,充氮,密封,在低于10℃处保存
维生素A的贮藏要求:装于铝制或其他适宜的容器内,充氮气,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药品稳定性试验原则和内容
概念和目的
稳定性
药物保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变的能力
实验目的
考察药物在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物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分类与供试品的要求
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一批供试品,加速和长期试验三批供试品。
原料药与制剂需满足规模要求
质量标准与研究时一致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包装与上市产品应一致
方法需经一系列验证
稳定性试验的内容
稳定性试验内容根据药物结构、剂型等进行选择
原料药主要有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以及根据品种性质选定的考察项目
制剂的实验内容一般有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及与剂型相关的检查项目如片剂的溶出度或释放度等
稳定性试验重点考察降解产物
稳定性试验内容
稳定性试验结果的界定

实验结果为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立,提供依据
原料药的显著变化
所检定的指标不满足药品标准要求
制剂质量的显著变化
含量与初始值相差5%;或釆用生物或免疫法测定时效价不符合规定
降解产物超过标准限度要求
外观、物理常数、功能试验(如颜色、相分离、再分散性、粘结、硬度、每揿剂量)等不符合标准要求
pH值不符合规定
12个制剂单位的溶出度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的内容
影响因素试验
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分散放置,厚度不超过3mm
分类
高温试验
高于加速试验10℃ 以上,一般60℃,通常可设定为0天、5天、10天、30天等取样
高湿试验
25℃,RH90±5%,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吸湿增重超过5%,则RH75±5%条件再测;NaCl饱和溶液(相对湿度75%±1%,15.5~60℃),KNO3 饱和溶液(相对湿度92.5%,25℃)
强光照射试验
照度4500lx±500lx的条件下,且光源总照度应不低于1.2×106lux·hr、近紫外灯能量不低于200W·hr/m2,于适宜时间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特别要注意供试品的外观变化
破坏试验
加速试验
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为制剂设计、包装、运输、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供试品在温度40℃±2℃、RH75%±5%下放6个月。在至少包括初始和末次的3个时间点(如0、3、6月)检测。如果有显著变化,中间条件(30℃±2℃、RH65%±5%)试验12个月,检测至少包括初始和末次的4个点(如0、6、9、12月)
需冰箱中5℃±3 ℃保存药物,温度25℃±2℃、RH60%±5%加速
长期试验
在接近药物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定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供试品在25℃±2℃,RH60%±5%放置12个月,或30℃±2℃、RH65%±5%放置12个月。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取样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的,根据产品特性,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等,取样检测。将结果与0个月比较,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可在5℃±3℃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制剂稳定性试验内容
影响因素试验
高温
比加速试验高10 ℃ ,一般60℃
高湿
RH%92.5、RH%75
强光照射
4500lx500lx,总照度1.2×106 Lx·hr
配伍稳定性
临用需配成溶液的制剂
低温、冻融稳定性
脂质体、纳米粒等
供试品1批,考察放置5、10天或30天后的变化;必要时应对降解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加速试验
温度40℃±2℃,RH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则降低温度和相应湿度进行考察
供试品3批,检测至少包括初始和末次的 3 个时间点(如0、3、6月)
长期试验
温度25℃±2℃,RH60%±5%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仍需继续考察的,根据产品特性,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等,取样检测。
供试品3批,考察放置3、6、9、12、18、24月…的变化
稳定性试验的分析方法与要求
试验样品的制备
各种破坏条件使药物部分降解,一般主成分含量下降5%~20%;复方制剂各组分分别、合并测定
分析条件的建立
通常采用多种色谱条件或色质联用确证主成分或某些特定杂质
试验方法的验证
验证方法的专属性、定量准确性、灵敏度、耐用性等进行验证
药品标准的制订与起草说明
质量标准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
化学原料药质量标准中的项目
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含量限度、性状、理化性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贮藏、制剂、有效期等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标准中的项目
名称、含量限度、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规格、贮藏、有效期等
其他药物质量标准中的项目
中药、生物药物的特殊项目
质量标准限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兼顾测定误差
根据药物结构、杂质毒性、药物稳定性等确定限度
质量标准的格式和用语
按现行版药典要求
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对质量标准的注释,对项目列入、不列入标准的原因说明。包括内容有名称、概括、制法、标准制定的理由、与已有标准的对比、其他需说明的内容等
药品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
质量标准伴随终身,随着生产水平提高,分析技术发展,标准相应提高
新药申请、申请药品注册、上市药物再评价等均需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国家药品标准
法定药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药品注册标准
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
临床试验用药品标准
监测期药品标准
新药
企业药品标准
严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
中国药典的内容与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民众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而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最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药品标准。 英文名:Chinese Pharmacopeia, 缩写为ChP(2020)。
中国药典的内容
即国家药品标准,包括凡例、正文、通则
一部:中药
二部:化药
三部:生物制品
四部:通则、药用辅料
以凡例为总体要求、通则为基本规定、正文为具体要求
通则项下内容
0100制剂通则——片剂、注射剂、胶囊剂、气雾剂等38个剂型单项(包括中药)。
0300 一般鉴别试验
0400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11种方法。
0800限量检查法-各种杂质等
主要外国药典简介
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检验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各省、市食品药品检验院/所
药品生产企业等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取样
收检样品
检验目的明确、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
样品量大于等于一次全项检验数量的3倍
特殊管理药品和贵重药品,应由委托单位加封或当面核对
取样
均匀、合理取样,确保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检验
检验项目决定取样份数,除另有规定(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外,对同一批供试品
定性分析检验
取1份样品
定量分析检验
取2份样品,平行试验
测定方法精密度较差,适当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检验人员
具备专业技术的熟练人员
检验依据
国家药品标准(常规检验)
企业提供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复核)
检验记录要求
记录原始、真实
内容完整、齐全
书写清晰、整洁
留样
留样数量要求
≥1 次全项检验用量
留样保存时间规定
留样检品:一年
进口检品:两年
中药材:半年
医院制剂:三个月
检验报告
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具有法律效力
药品检验结果争议申诉办法
对药品检验结果有异议,收到结果之日起7日内申请复验
原药品检验机构/上一级药监部门设置或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
国务院药监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
记录
完整、真实、具体
内容
供试品情况
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来源、外观、包装等
日期
取样、检验、报告等
检验情况
依据、项目、操作步骤、数据、计算结果、结论等
要求
若需修改,只可划线后重写,并签章
记录完成后,需复核,并由复核人签章。复核后的记录,属内容和计算错误的,由复核人负责;属检验操作错误的,由检验人负责
检验报告书:完整、简洁,结论明确。除无操作步骤外其它内容同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