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镇痛药
化学工业出版社《药物化学》第八章:镇痛药,适配复旦本科、考研,重点整理有需要的1小伙伴赶快下载收藏吧~
编辑于2022-07-21 13:53:15镇痛药(Analgesics)
概述
改变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影响患者意识状态下选择性地解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
作用特点
不影响意识
不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
不影响触觉及听觉等
疼痛分类
剧烈锐痛(创伤、烧伤、术后、癌痛)
镇痛药
慢性钝痛(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
解热镇痛药
内脏绞痛(平滑肌痉挛)
解痉药
作用靶点
阿片受体
副作用
成瘾性、依赖性、呼吸抑制、血压降低、恶心呕吐、便秘等
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
为管制药品,“毒品”
分类
按作用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混合型激动-拮抗剂)
阿片受体拮抗剂
按来源分类
阿片生物碱类
吗啡
合成镇痛药
哌替啶
半合成镇痛药
埃托啡
内源性阿片样肽类
吗啡及其衍生物(Morphine and its Derivatives)
吗啡
吗啡的发现

吗啡(Morphine)的结构

菲环结构的生物碱
5个环稠合而成
5个手性中心
左旋吗啡有效,右旋没有活性
盐酸吗啡(麻)(Morph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
17-甲基-4, 5α-环氧-7, 8-二脱氢吗啡喃-3,6α-二醇盐酸盐三水合物
结构
五环、五手性中心
理化性质
酸碱两性
3-酚羟基(弱酸性),pKa=9.9
17-N-甲基叔胺(碱性),pKa(NH+)=8.0
光学活性
左旋体有效
5个手性碳原子(5R, 6S, 9R, 13S, 14R)
稳定性
还原性

酚羟基、氮杂环易被氧化
氧化产物,毒性增大
脱水重排
烯丙醇、氧桥对酸敏感
酸性条件下加热,生成阿朴吗啡
吗啡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研究主要目的
降低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毒副作用
研究点
C3-酚OH; C6-仲OH; C7=C8; C4-C5-氧桥; N17 -CH3
吗啡衍生物
3-OH
3-OH烷基化后,镇痛活性降低,成瘾性降低
▲可待因,镇痛是吗啡的1/6~1/12,成瘾性小,镇咳药
乙基吗啡,镇痛作用和副作用介于可待因和吗啡之间
3-OH是重要的活性基团
6-OH
6-OH烷基化或去羟基后,镇痛活性增强,成瘾性增大
异可待因,镇痛是吗啡的5倍
6-去氧吗啡活性与吗啡相当
海洛因活性是吗啡的两倍
6-OH不是重要的活性基团
N-CH3
17-N取代基是重要的活性基团
7,8-双键等
去除D-环—吗啡烃类
酒石酸布托啡诺(Butorphanol Tartrate)
化学名
17-(环丁甲基)-吗啡喃-3,14-二醇酒石酸盐
结构
吗啡去呋喃环、17-环丁甲基、14-羟基、酒石酸盐
作用特点
μ受体拮抗剂,κ受体激动剂
激动-拮抗双重作用拮抗型镇痛药
用途
镇痛作用是吗啡的5倍;首过效应,不能口服;依赖性、滥用倾向小
副作用
镇静、焦虑、致幻(κ激动);心血管系统影响
去除C、D环—苯并吗喃
活性逆转
活性逆转为拮抗剂
作用
小剂量能迅速逆转吗啡类作用
中毒解救
工具药
合成镇痛药
概述
分子结构中不再含有吗啡结构的母体
按化学结构分
哌啶类
氨基酮类
吗啡烃
苯并吗喃类
其他类
分类
哌啶类(Piperidines)
研发来源
结构改造
N-苯烃基衍生物镇痛作用增强
4-哌啶醇丙酸酯,3-位引入CH3,镇痛作用增强
4-苯氨基哌啶衍生物(太尼类)
苯基和哌啶之间氮原子,酯成为酰胺
哌啶环4位引入小的烷氧基团,1位引入杂环
代表药物
盐酸哌替啶(麻)(度冷丁, Dolantin, Pethid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
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4-phenyl-1-methyl-4-piperidine-cardoxylic acid 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结构
苯环、哌啶环、甲酸乙酯(周围位阻大,不易水解)
非前药,水解后无活性
溶解性
水溶、乙醇、(碳酸钠试剂)游离
稳定性
吸潮,遇光变质、水解性小
代谢
水解、N-去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排泄
作用特点
阿片μ受体激动剂,活性小于吗啡(1/10) ,成瘾性弱,不良反应小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用于各种创伤性疼痛及内脏剧痛,麻醉前镇静(分娩止痛;解痉作用)
有成瘾性
合成
枸橼酸芬太尼(麻)(Fentanyl Citrate)
化学名
N-苯基-N-[1-(2-苯乙基)-4-哌啶基]丙酰胺枸橼酸盐
N-phenyl-N-[1-(2-phenylethyl)-4-piperidinyl] propanamide citrate
结构
丙酰胺、哌啶环、苯乙基、枸橼酸盐
作用特点
强效镇痛
快、持续时间短
亲脂性强,可经皮吸收,脂肪蓄积消除半衰期长
应用
手术前后、肿瘤后期的镇痛
合成
类似物
苯丙胺类(phenylpropylamides)
以美沙酮为代表
作用特点
治疗剧痛
镇痛活性与吗啡相当
安全性小
有效剂量接近中毒剂量
耐受性、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轻
戒毒药
分子柔性,构象与哌替啶相似(开环的哌替啶类化合物)
美沙酮类化合物结构特征
苯丙胺骨架
芴结构
R=烷基或杂环;α/β=H或CH3;NR'R''=叔氨基或杂环
代表药物
盐酸美沙酮(麻)(Methadone Hydrochloride)(又名芬那酮,阿米酮)
化学名
(±)-4,4-二苯基-6-二甲氨基-3-庚酮盐酸盐
6-(dimethylamino)-4,4-diphenyl-3-heptanone hydrochloride
结构
无哌啶环,开链,高度柔性,3-庚酮
理化性质
溶于水(酸性)、水溶液不稳定
光学活性
C6手性碳,左旋体镇痛>右旋体
临床用外消旋体
作用特点
可口服;长效;镇痛活性与吗啡相当;耐受性、成瘾性发生慢,戒断症状略轻,美沙酮维持疗法戒毒,需终生服药;治疗指数小,个体差异大,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代谢
N-氧化、N-去甲基化、苯环羟化及羰基还原
应用
戒除海洛因成瘾的替代疗法(成瘾性较小)
合成
其它类(Others)
概述
氨基四氢萘衍生物地佐辛(Dezocine),临床用作镇痛药,具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成瘾性小
化学结构为吗啡A、B环类似物,它的β-取向的氨基相当于阿片受体配体的叔胺碱性基团
代表药物
盐酸曲马多(Tramadol)

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s)
受体结构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阿片受体的七个跨膜螺旋结构

配基结合到GPCR上

早期对阿片受体模型的认识
阿片受体模型
QSAR of Analgesics
镇痛药的构效关系

具有一个平坦的芳香结构(范德华引力相结合)
具有一个碱性中心,通常为一个叔胺氮原子,在生理pH条件下,可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与阴离子部位结合)
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芳环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烃链部分应突出于平面(立体构型),与受体凹槽相适应
芳环与一个季碳原子相连,季C原子与叔胺N原子之间相隔两个C
芳环附近有一氢键供体,与受体氢键受点结合
分子中其他部位可与受体结合(如:氢键)
阿片受体亚型及其生理功能
激动剂(agonist)
概念
对受体有亲和力(affinity)和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的药物
按作用受体分
μ受体典型激动剂
吗啡、舒芬太尼等
μ1受体
调节痛觉神经传导的高度亲和结合位点
μ2受体
控制呼吸抑制作用
κ受体激动剂
喷他佐辛
δ受体激动剂
多为肽类化合物(脑啡肽是δ受体天然配体)
按作用性质分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
与完全激动剂相比,虽然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是内在活性低
丁丙诺啡为μ和κ受体部分激动剂
混合的激动-拮抗剂(mixed agonist-antagonist)
对一种或多种受体亚型有亲和性和内在活性,对至少其它一种受体亚型有拮抗作用
布托啡诺属此类,它是κ受体激动剂,对μ受体有弱的拮抗作用
拮抗剂(antagonist)
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是无内在活性
如纳络酮
阿片样物质(Opiate-Like Substances)
 
脑啡肽
δ受体内源性配基
亮氨酸脑啡肽和甲硫氨酸脑啡肽
内啡肽
对μ和δ受体均有较强结合力
强啡肽
κ受体内源性配基
内吗啡肽(endormorphin)
对μ受体亲和力和选择性最高的生物活性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