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U8 发热
病理生理学 第八章 发热 主要包括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的改变,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37.3℃称为发热。
内科学--U6.4 肺脓肿 重点介绍了肺脓肿的分类、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已用红笔加粗标出!
内科学--U6.1 肺炎概述 重点介绍了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评估严重程度的指标等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已用红笔加粗标出!
内科学--U11 慢性肺心病 重点介绍了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和治疗等内容,需着重记忆的知识点已红笔加粗标出! 新学期新气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U8 发热
发热与过热 分类: 1.体温升高的不同程度 2.体温曲线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发热激活物
外致热原
细菌
G+
全菌体、菌体碎片和外毒素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G-
全菌体和胞壁中的肽聚糖,内毒素ET
分枝杆菌
全菌体和胞壁中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质
病毒
全病毒体和血细胞凝集素
真菌
全菌体以及荚膜多糖和蛋白质
螺旋体
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
疟原虫
裂殖子和代谢产物
体内产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类固醇
本胆烷醇酮
体内组织的大量破坏
内生致热原
种类
白细胞介素-1
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角质细胞及肿瘤细胞
两种亚型:α,β
致热性强,不耐热;可被水杨酸钠所阻断
受体主要分布于脑内下丘脑外侧
肿瘤坏死因子
α--单核-巨噬细胞;β--活化的T细胞;二者致热性相似
不耐热;小剂量-单相热,大剂量-双相热
刺激IL-1的产生
干扰素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三种亚型:α、β、γ
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不耐热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病毒、ET、IL-1、TNF等可诱导其产生和释放
静脉或脑内注射引起动物发热
作用弱于IL-1和TNF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内毒素作用于巨噬细胞所诱生的肝素-结合蛋白
两种亚型:MIP-1α、β
产生与释放
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细胞活化
G-的LPS激活细胞的方式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LPS-LBP→LPS-sCD14
单核巨噬细胞:LPS-LBP→LPS-LBP-mCD14
T细胞受体TCR介导的T淋巴细胞活化
G+的外毒素(SE和TSST-1)以超抗原形式活化细胞
PLC途径
Ras途径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
正调节中枢:POAH
通过正调节介质使体温↑
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MAN)、腹中隔(VSA)、弓状核
通过负调节介质使体温↓
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特异性转运机制:IL-1、IL-6、TNF
脉络丛渗入/异化扩散
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P可经有孔毛细血管入脑
经相关细胞膜受体识别结合,产生新的发热介质,将致热原的信息传入POAH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正调节介质
前列腺素E(PGE)
环磷酸腺苷(cAMP)
Na+/Ca2+比值
脑室内灌注Na+使体温升高,Ca2+使体温下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NO
增加棕色脂肪组织代谢;抑制负调节介质
负调节介质
精氨酸加压素
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投射至下丘脑腹隔区的神经末梢释放
黑素细胞刺激素
腺垂体分泌
膜联蛋白A1
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角质细胞和活化的B细胞
发热的时相
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调定点
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和散热减少
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增强--增加产热
热代谢特点: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产热>散热,体温升高
临床表现:发冷或恶寒;立毛肌收缩-鸡皮疙瘩
高温持续期
中心温度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
热代谢特点
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临床表现
酷热感;散热反应-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温高于正常--皮肤和口舌干燥;寒战停止
体温下降期
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调定点
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大量出汗
代谢与功能变化
物质代谢的改变
糖代谢增强
发热时产热↑--糖分解代谢↑-糖原贮备↓
寒战时肌肉活动量↑,需氧量↑--糖酵解↑--乳酸↑
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糖原储备不足,营养摄入不足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高--脂解激素分泌增加
蛋白质分解增强
出现负氮平衡
水、盐及维生素代谢
体温上升期:肾血流量↓--尿量↓--Na+和Cl-排泄↓
退热期:尿量恢复和大量出汗--Na+和Cl-排出↑
高温持续期的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以及退热期的大量出汗---脱水
生理功能改变
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及血液温度升高的影响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小儿高热易引起热惊厥
循环系统: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呼吸加深加快--更多热量从呼吸道散发
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
防御功能改变
抗感染能力的改变
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急性期反应
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多
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