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欧姆定律
分享学霸整理的欧姆定律脑图笔记,提到的内容很全面,例如: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中的I、U、R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等
分享三年级下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下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三年级英语的预习和复习
分享三年级上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上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预习和复习
这是一张九上历史思维导图,九年级上册历史包含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和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全书共七个单元的必考知识点,一张思维导图帮你快速掌握九上历史知识点,预习、复习都能用的初三历史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公式
I=U/R
公式中的I、U、R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
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应用
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只是R的确定式,而不是决定式)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测量
方法:伏安法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原理
R=U/I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结果分析
测量结果偏小
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电阻中的电流
测试误差偏大
通电时间过长,引起电阻温度升高,导致阻值变大
测电阻时,多测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多次试验是为了找规律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电阻串联的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电流:I=I₁=I₂(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电压:U=U₁+U₂(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电阻:R=R₁+R₂(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分压作用
U₁/U₂=R₁/R₂(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比例关系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
W₁/W₂=Q₁/Q₂=P₁/P₂=R₁/R₂
U₁/U₂=R₁/R₂
电阻并联的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电流:I=I₁+I₂(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U₁=U₂(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1/R=1/R₁+1/R₂(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R=R₁·R₂/(R₁+R₂)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分流作用
I₁/I₂=R₁/R₂(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W₁/W₂=Q₁/Q₂=P₁/P₂=R₂/R₁
I₁/I₂=R₂/R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