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一图学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内容,轻松掌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最新标准,让你轻松应对数学教师各种考试、轻松上岸。
编辑于2022-07-25 11:33:4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呈现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三、课程目标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一)核心素养内涵
1.核心素养的构成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小学阶段: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侧重对经验的感悟
初中阶段: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侧重对概念的理解
(二)总目标
三会: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能”)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学段目标
1.第一学段(1~2年级)
2.第二学段(3~4年级)
3.第三学段(5~6年级)
4.第四学段(7~9年级)
四、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二)学业质量描述
(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1.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2)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1)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2)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3.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1)丰富教学方式
(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4.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活动
(3)关注教学评价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1)改进教学方式
(2)促进自主学习
(二)评价建议
1.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丰富
(2)评价维度多元
(3)评价主体多样
(4)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2.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性质和目的
(2)命题原则
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
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
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
(3)命题规划
(4)试题命制
(三)教材编写建议
1.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1)教材内容结构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
(2)教材内容组织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一致性
(3)教材内容要求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
2.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
(1)注重来龙去脉,有利教师引导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
(3)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
3.素材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真实可信
4.注重教材创新
(1)科学论证
(2)拓展视野
(3)强化功能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资源开发要丰富多样
2.资源开发要注重精品化
3.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1.教学研究建议
(1)区域教研建议
重视顶层设计
聚焦关键问题
优化教研方式
(2)校本教研建议
加强组织建设
聚焦教学难点
创新教研方式
2.培训建议
精心设计培训内容
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