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历史必修下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笔记,包括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7-27 15:30:12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 世纪到17 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 的学者文人, 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内容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升人的地位,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 抨击教会腐散和守旧思想, 崇尚理性;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成就
14 世纪, 产生了但丁、被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 他们被称为“ 文学三杰" 。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15世纪, 出现了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他们被称为“ 美术三杰”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 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5世纪后期, 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意义: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宗教主义改革
序幕:1517 年, 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内容
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继德意志之后, 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 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影响: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
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人发展,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 一17 世纪, 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代科学兴起, 被称为“ 科学革命”。
概况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 ,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 地心说" , 建立起一种新的宁宙观。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意义: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
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实质:“ 启蒙" 一词, 法文原意为“ 光明” “ 智慧"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 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地点:17 世纪,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 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 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内核:“ 理性” 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 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 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 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政治: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也存在差异。例如, 尽管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 但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寄希望于“ 开明" 君主进行改革, 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其他思想家:欧洲其他国家也涌现出一批启蒙思想家。英国的洛克、休谟和业当· 斯密等具有重要影响。业当· 斯密被尊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 ,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主张自由竞争。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 自由、平等。
意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总结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
16一17 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他们以议会为基地, 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1640 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 议会获胜, 处死国王。随后, 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1688 年, 发生“ 光荣革命” , 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 限制王权;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 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 光荣革命" 后,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美国
18 世纪中叶, 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 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 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1775 年4 月, 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 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 年7 月4 日,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美国诞生后, 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 于1718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1783 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18 世纪, 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1789 年7 月14 日, 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8 月, 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即《人权宣言》,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1791年, 议会颁布宪法, 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 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斗争异常激烈, 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1799 年, 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但他实行帝制, 率领法军人侵一些欧洲国家。
1815年, 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 拿破仑帝国覆灭。然而, 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 受议会监督, 对议会负责。
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国家的代表。1787 年, 美国制定宪法, 确立“ 三权分立” 原则: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了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19 世纪, 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 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资本主义的扩展
19 世纪,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俄国
1861 年, 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美国
美国独立后, 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 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1861 年, 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赢得民众支持, 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
1865 年, 内战结束。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大利
意大利:19 世纪中期, 意大利和德意志都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于1861 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 1870 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德意志
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德意志的两个最大邦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 铁血政策" 的俾斯麦为宰相。
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18M 一18 刀年, 普鲁十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
19 世纪中期, 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蔟危机。
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 年推翻幕府统治, 进行改革, 史称“ 明治维新” 。
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 富国强兵” “ 殖产兴业” “ 文明开化” 三大政策, 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 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 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 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意义
与封建制度比较, 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进行压榨和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