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年级下册古诗《十五日望月》课堂新授
这是一个关于六年级下册古诗《十五日望月》课堂新授的思维导图,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句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是一个关于英语学习的思维导图,基础知识储备:词汇-常用词;知识实践运用:交流:师生交流、外国友人(有条件可考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十五日望月》
作者
生卒年,地点,后人评价,生平事迹,主要作品
生难词
学习:学生通过拼音自学生词,老师再进行教授
巩固:学生在学业本上多练习,老师批改点评
复习:老师听写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全文
作品写作背景
全篇顺读并背诵
课后默写巩固
对照注释翻译、理解全文
思想情感
每一联表达的感情
全文的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主题
诗句赏析
一.“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二.“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 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思想感情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古诗全文
写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原文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栖、鸦
标注拼音学生认读(qī、yā)
教师注意讲解指正学生易错笔画,务必规范学生字迹
课后老师听写,可采用“补充式”“问答式”等多种方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王建
765年—830年,字仲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