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明朝的科技名著,郑和下西洋,经济发展考试方面。强化皇权制度,清朝的统一,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君主装置闭关锁国政策,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
编辑于2022-07-28 10:40:11七下历史第三单元
明朝
建立
人物
朱元璋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府
强化皇权制度
中央
把原来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都 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监察官民
设立锦衣卫, 后来设置的同类机构东厂
作用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考试方面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朱熹的四书集注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 分,具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的负面影响
1. 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 ,从 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2. 使读书人埋头死读诗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 读死书,死读书,严守规矩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经济发展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开始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郑和下西洋
作用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到达地区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
1405年至1433年
人物
郑和
抗倭
元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加剧动荡,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 防松懈,倭寇与中国强大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抗倭人物
戚继光
抗倭时间
1561年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
1553年
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内容
对各种药物进行分类,介绍它们 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
还有1100多服药物形态图
共计载药物180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
地位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点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作者
李时珍
天工开物
内容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地位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内容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 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地位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作者
徐光启
建筑方面
明长城
结构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特点
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 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规模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
布局
1|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内城,外城
2|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有一条中轴线纵 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
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时间
1406年至1420年
修建者
朱棣
艺术方面
水浒传
情节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 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伯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特点
应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作者
施耐庵
三国志通俗演义
情节
描绘了被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 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地位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作者
罗贯中
西游记
情节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特点
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作者
吴承恩
牡丹亭
情节
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特点
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作者
汤显祖
灭亡
原因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不少机构臃肿,政治乏力
李自成的军队
统领人物
李自成
建立政权
时间
1644年
政权名称
大顺
都城
西安
灭亡时间
1644年四月
清朝
建立
大金
时间
1616年
人物
努尔哈赤
清朝
时间
1636年
人物
皇太极
都城
北京
统一全国
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
1662年2月
人物
郑成功
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时间
1683年
统治方式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西藏地区的管辖
1653年,顺治皇帝赋予五世达赖喇 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西北地区
噶尔丹叛乱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 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 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叛乱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方面
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增加
手工业方面
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开始出现工场
资本主义的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规模大,分工合作
商业方面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 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工商业非常繁荣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口增长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 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 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强化君主专制
设立军机处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置经机榜处 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
使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文字狱
人物
康熙,雍正和乾隆
行为
从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 解释,再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
负面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 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关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 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八旗兵九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 军方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官僚机构臃肿,朝廷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社会贫富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 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
时间
1757年
做法
夏琳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 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影响
积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 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内容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昆曲
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经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
京剧
由徽商出面组织,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到北京献 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 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后来被称为京剧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
明朝
建立
人物
朱元璋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府
强化皇权制度
中央
把原来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都 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监察官民
设立锦衣卫, 后来设置的同类机构东厂
作用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考试方面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朱熹的四书集注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 分,具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的负面影响
1. 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 ,从 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2. 使读书人埋头死读诗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 读死书,死读书,严守规矩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经济发展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开始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郑和下西洋
作用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到达地区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
1405年至1433年
人物
郑和
抗倭
元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加剧动荡,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 防松懈,倭寇与中国强大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抗倭人物
戚继光
抗倭时间
1561年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
1553年
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内容
对各种药物进行分类,介绍它们 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
还有1100多服药物形态图
共计载药物180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
地位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点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作者
李时珍
天工开物
内容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地位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内容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 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地位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作者
徐光启
建筑方面
明长城
结构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特点
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 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规模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
布局
1|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内城,外城
2|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有一条中轴线纵 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
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时间
1406年至1420年
修建者
朱棣
艺术方面
水浒传
情节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 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伯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特点
应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作者
施耐庵
三国志通俗演义
情节
描绘了被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 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地位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作者
罗贯中
西游记
情节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特点
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作者
吴承恩
牡丹亭
情节
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特点
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作者
汤显祖
灭亡
原因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不少机构臃肿,政治乏力
李自成的军队
统领人物
李自成
建立政权
时间
1644年
政权名称
大顺
都城
西安
灭亡时间
1644年四月
清朝
建立
大金
时间
1616年
人物
努尔哈赤
清朝
时间
1636年
人物
皇太极
都城
北京
统一全国
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
1662年2月
人物
郑成功
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时间
1683年
统治方式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西藏地区的管辖
1653年,顺治皇帝赋予五世达赖喇 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西北地区
噶尔丹叛乱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 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 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叛乱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方面
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增加
手工业方面
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开始出现工场
资本主义的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规模大,分工合作
商业方面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 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工商业非常繁荣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口增长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 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 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强化君主专制
设立军机处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置经机榜处 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
使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文字狱
人物
康熙,雍正和乾隆
行为
从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 解释,再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
负面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 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关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 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八旗兵九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 军方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官僚机构臃肿,朝廷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社会贫富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 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
时间
1757年
做法
夏琳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 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影响
积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 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内容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昆曲
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经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
京剧
由徽商出面组织,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到北京献 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 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后来被称为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