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学生主动性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编辑于2022-07-30 23:30:57教学
教学
含义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主要工作
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制约性
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
含义
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注意问题
评价
问题-探究教学
含义
基本阶段
明确问题
深入探究
做出结论
注意问题
依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切忌死板,程序化,要灵活机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的问题和目的上
评价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生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掌握知识和进行教育的关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掌握知识为基础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
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或脱离知识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两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处
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应用知识,才能使其有效地发展智力
防止重知轻能或轻知重能的倾向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防止忽视智力活动或忽视非智力活动的偏向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学生主动性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防止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启发性原则
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者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发扬教学民主
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基本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把握巩固的度
量力性原则
基本要求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逐步培养并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面向生活现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方法
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
类型
讲授法
基本要求
精炼讲授内容
注意讲述的策略与方式
注意启发性
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
基本要求
准备好谈话计划
善于提问
善于启发有
做好归纳总结
讨论法
基本要求
讨论的问题有吸引力
在讨论中,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
基本要求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
讲究演示的方法
练习法
基本要求
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严格要求
了解
实习作业法
基本要求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动员指导和总结
实验法
基本要求
做好实验前准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合作
在学生实验中进行指导
做好实验小结
研究法
基本要求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提供必要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问题教学法
基本要求
提出疑问,启发思考
边读边议,讨论交流
解决疑难
读书指导法
基本要求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教学组织形式
类型
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
内涵
集体教学形式
发展
特征
学生固定
内容固定
时间固定
教师固定
场所固定
评价
内部改革趋势
内部改革
缩小班级,增加教师数量,缩短教学时间,改变座位摆放
外部改革
开发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辅导,个别化教学
分组教学,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走班制,泛在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
分组教学制
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
了解
小队教学
混合教室等
组织形式
基本组织形式
辅助组织形式
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变革
改进班级授课制,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
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合理选择教法,设计教学
上课
明确教学目的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解惑纠错,解决学生的疑难
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要好
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教导工作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查明未完成作业的原因,针对性教育
与家长联系,共同商量
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辅导工作
教师辅导
学习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
课外作业应注意
作业内容的深度与难度要适中
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但不应是教科书中的例题或材料的照搬
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
作业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给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别布置分量,难度各异的作业
作业量应合理
教学评价
通过书面考试,口试,实验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实施
内容
是对学生水平的检测,主要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分析与评价教师的上课效果
基本要求
按时检查,认真批改,仔细评定,及时反馈,重点辅导
教学评价
含义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育质量评价,课程评价
意义
类型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诊断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
相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CIPP 模式
原则方法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学目标
考试制度
考查
考试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水平
记忆
理解
探索
方法
分析法
记分法
教学评价的改革
从侧重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转向发展性和激励性功能
从侧重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
从侧证量化评价转向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从侧重一元性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
从侧重学生的智育评价转向五育并举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