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佛教
300多年的光阴流转,繁花似锦,不胜荣华,最终融入华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佛教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馆里藏有古籍善本290余万册,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这些刻印精美的宋板书,因为传世量稀少,自明清以来,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宋版书多用皮纸和麻纸,文理坚致而有韧性,版式疏朗雅洁,版心下方往往有刻字工人的姓名和每版的字数,字体和用墨都极为讲究,具有鲜明的宋代特征。从这些流传至今的宋版书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宋代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更加可以通过上面的文字还原出近千年前那个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宋朝。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历3世3帝2后,享国94年。 其建立者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
保卫家园,忘战必危,忘战必亡。在宋金之间,和与战的悲怆余音之中,历史的教训,不容忘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
佛教起源
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佛陀涅盘之后,他的弟子根据他在世时的言教,结集成佛教典籍、佛经。
公元前260年,佛经由天竺僧人带入西域,西域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是当时佛法最兴盛的地区。
佛教随着西汉丝绸之路延伸到中原地区。
东汉初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两位天竺高僧,白马驼来佛像佛经。明帝在洛阳建寺,迎请高僧入住,为纪念白马驮经功劳,为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寺。
朱士行 (三国时期)
公元250年,在白马寺登台受戒,成为汉家第一个受戒僧人。
公元260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于阗。
公元273年,朱士行的弟子遵循他的嘱托,将他亲自抄写完成的《大品般若经》带回中原。自己年迈,只能留在西域。
唐僧会 (三国时期)
天竺的西域人,自幼精通梵语。
三国鼎立时期,来到东吴弘法,东吴为他修建了健初寺。
随着大量经书被运回中原,翻译佛经成为康僧会弘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康僧会在中国遍览儒家和道家经典,为了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佛法,佛法在康僧会的笔下,更多的糅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法显 (东晋时期)
此后300年的岁月,更多的僧人踏上了西去取经之路,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及西域各国,还到达了更为遥远的天竺。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同另外四名僧人一起,经西域,前往天竺求法。
公元414年,法显经丝绸之路回到中国,作为第一位到达天竺的中国僧人,他取回了多部梵本佛经。
佛图澄 (西晋末,东晋初)
西域名僧,幽州灭火,闻铃断事,以水洗肠。
公元310年,79岁高龄的佛图澄从西域来到洛阳弘法,西晋政权瓦解,北方陷入混乱。投奔羯族首领石勒。
因坊间传说的神异故事,使石勒对佛图澄十分尊敬,石勒建立后赵,将佛图澄尊为国师。
佛图澄在北方影响巨大,门徒众多,建立的佛寺也多达到近千座。为谋求各种利益出入寺庙,佛门开始变得鱼龙混杂。
公元348年,117岁的佛图澄圆寂。
道安 (东晋时期)
佛图澄的学生,青出于蓝,不依靠这种奇门异术,完全依靠自己对于教义的理解,完全依靠佛教本身的魅力来打动群众,来争取教众。
制定僧尼规范:以传入中原的部分佛教律学经典,结合实际,制定出一套佛门礼仪规制。规定僧尼一律以释为姓。
后孤身一人去投奔北方最有军事实力的人物苻坚。
慧远 (东晋时期)
公元386年,江州刺史桓伊在庐山脚下为慧远修建了东林寺。
道安弟子,中国佛教净土宗创始人。
三种人可留寺庙
畅说义理
严守纪律
虽不能畅说义理,但能诵读经书,远离尘世。
慧远专门写了沙门不敬王者论。
鸠摩罗什 (东晋时期)
鸠摩罗什是当时西域最著名的高僧,他似乎正是为了佛学而诞生
7岁出家,12岁登坛讲法,21岁被奉为龟兹国的国师。
吕光
公元383年,吕光率军直指西域的龟兹国,目的是争夺一位名震华夏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
在吕光大破西域联军之时,淝水之战惨败,前秦灭亡,吕光就地在凉州称王。
凉州十七年,在屈辱中鸠摩罗什被磨练得更加坚韧,对佛法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后秦
公元401年,后秦主姚兴消灭凉州的吕氏政权,鸠摩罗什前往长安。
专门为鸠摩罗什修建的巨大的译经场里,配备了由500多僧人组成的译经队伍。
鸠摩罗什的翻译,一改之前的直译为意译,使佛经译文不再晦涩难懂,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佛教200余年的问题。
子主题
不到十年,鸠摩罗什为后世的中国留下了金刚经,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等35部近300卷汉译佛经,从此奠定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基础。
公元409年,鸠摩罗什长眠在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长安。
佛教发展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南北朝时期,进入鼎盛
千年古刹成为历史名片。
带动佛教壁画、绘画的发展。
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方面,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