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的注意的发展
讲述了学前儿童注意概述、发展、维持和训练。内容与书上相似,比较完善,对二十世纪儿童的注意发展的全面概述,有助于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发展,也是了解学前儿童的比较完善的资料。欢迎大家积极讨论,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谢谢!
编辑于2022-08-03 17:16:06 江西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带有书面图片,学前儿童意志到概述、特点和培养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这一章内容,在我的主页里,每一章我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动作和意志发展。这个导图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希望可以帮到宝妈和幼教。谢谢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概述、发展和培养,末尾还提到幼儿情绪疗法。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全面概述,考教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以免遗漏知识点。同时,便于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发生与发展和培养,其中还包括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这个导图是根据学校的书总结出来的,内容完整,是近期学前儿童言语心理学的总结,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防止考试知识点疏漏,也便于知识记忆。同时,方便幼师工作者和宝妈对学前儿童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带有书面图片,学前儿童意志到概述、特点和培养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这一章内容,在我的主页里,每一章我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动作和意志发展。这个导图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希望可以帮到宝妈和幼教。谢谢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概述、发展和培养,末尾还提到幼儿情绪疗法。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全面概述,考教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以免遗漏知识点。同时,便于教师和父母对学前儿童的教导和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发生与发展和培养,其中还包括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这个导图是根据学校的书总结出来的,内容完整,是近期学前儿童言语心理学的总结,考幼资的同学可以过一遍,防止考试知识点疏漏,也便于知识记忆。同时,方便幼师工作者和宝妈对学前儿童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教育。谢谢!
学前儿童的注意的发展
注意概述
注意的概念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
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都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特定对象。而同时忽略其他的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也不同
注意的集中
当人将心理活动指向被选择的特定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而忽略其他的对象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发生时,常常会伴有特定的内部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
适应性行为
注意发生时,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与注意的状态相适应、并有助于注意保持的动作或行为。 (朝声源方向做“侧耳倾听”)
停止无关的活动
当注意集中的指向某一特定对象时,其他与该注意活动无关的活动就会暂时自动停止
是注意集中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呼吸出现起伏变化
注意发生时,人们的呼吸是轻微而缓慢的,但随着注意紧张程度的增加,呼与吸的长短比例会发生变化,会出现“吸短呼长”这种现象
当注意的紧张程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即“屏息”
是判断注意集中程度的一个很直观、很常见的指标
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是否有自觉目的性和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没有自觉的目的性,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
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大家会注意上课迟到的同学)
起因
一类是刺激本身的特点,即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
如艳丽的色彩,浓烈的气味
切切私语发生在寂静的教室
刺激间的对比关系,显著差异
万绿从中一点红和鹤立鸡群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变化活动的刺激比无变化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刺激物的新异性
大街上打扮较为新潮的人,动画片中造型奇特的人物
无法支配人们的无意注意
另一类原因就是人们本身的状态,也即主观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指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态度以及个人的情绪状态
无意注意也和一个人的经验,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机体状态(如饥渴等)有关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两岁以后,开始萌芽。
主要条件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间接兴趣的培养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培养有意注意能起积极作用
合理的组织活动
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是一种人所特有的注意形式,与无意注意有质的不同。
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个体内部
外部注意
外部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
儿童的注意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内部注意
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注意
内部注意的对象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
内部注意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注意运用感知觉帮助学前儿童从环境中获得更加清晰更加丰富的信息
注意是学前儿童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激活意识,保持警觉
注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注意促进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力与注意力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注意是观察的前提和基础
系统而有效的观察力训练可以帮助和改善个体的注意力
观察力的训练总是把观察看作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成果的知觉行动,有意注意参与的成分
注意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注意是记忆发生的条件
注意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注意是思维的保证,它调控和监督着相关的心理过程围绕思维所指向的对象活动,而不产生偏离
注意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注意的指向和集中,为想象提供丰富细致的表象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在母体内,胎儿就开始对声音有了定向反射,已经能够对不同分贝的声音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射行为
最初的注意是一种无条件定向反射,这种本能的定向性注意在儿童乃至成人的活动中不会消失(如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
定向性注意会引起新生儿的全身反应,包括血流,心率,汗腺分泌,胃的收缩等生理变化
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选择性注意是在原有的定向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对某些特殊对象的集中和选择
新生儿的选择性注意主要是从听觉开始,再发展到视觉
性质的变化:刺激物物理特点→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
注意对象的变化:范围的扩大→对象的复杂化
选择偏好(视觉偏好)
新生儿
对成形的图形比不成形杂乱的点线注视的时间更长
对简单明了的图形更加偏爱
对于人脸的喜好多于对其他事物的喜好
婴儿
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整体轮廓
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的发展趋势
年龄越大,注意复杂的刺激物及其细节的时间就越长
婴儿注意的选择偏好
偏好复杂的刺激物
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
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
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先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无意注意
大约出生后二、三周,新生儿出现了明显的视觉集中和听觉集中的现象
随着选择性反应而出现的“感觉偏好”虽然有个体选择的主动成分,也仍然是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预期性的出现,在与成人的社会交往中对言语的掌握和使用,有意注意产生了
形成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的有意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指令引起和调节,使儿童的注意有外加的目的
第二阶段,能够通过自己扩展了的外部言语来调节和控制有意注意的行为(边说边达到目的)
第三阶段,能够通过内部的言语指令控制、调节行为(自己确定行动目的,制定行动计划,并排除干扰,保持注意的稳定),有意注意形成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注意范围的发展
注意的范围是指个体在同一瞬间所能把握的对象的个数
注意范围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生理成熟度的影响,但仍然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加以改善
培养
教师应尽量控制同时呈现的刺激物的数量,将其保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教师在选择呈现的刺激物时,每一次最好只选择一种可以明确分类的刺激特征,使儿童的注意力能够比较容易地集中到需要注意的细节
初始阶段,可以使刺激物的排列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来降低难度,待注意力逐步提高后,再打乱次序,增加难度
学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指向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稳定性是儿童游戏、学习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注意的稳定性也会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
注意的稳定性与儿童本身的状态(生理的成熟度和儿童的心理条件)、维持注意的方法以及注意对象的特点等因素都有关联
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并通过富于变化的教学方式来呈现
学前儿童注意转移的发展
注意的转移是指自觉的调动注意,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可以发生在同一活动的不同对象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活动之间
教师如何帮助注意转移
可以通过延长两个活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以在安排活动内容的时候,尽量将区分度大的活动安排在一起
可以通过提高儿童活动的目的性和发展儿童的言语调节机能来提高儿童注意转移的能力(最有效)
学前儿童注意分配的发展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
注意的分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提高注意分配能力
培养儿童熟练地掌握一些活动的技能是提高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可以使儿童对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更加熟练(可以帮助儿童迅速的发现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节省他们的注意力)
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
无意注意
注意仍然主要受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支配
兴趣和需要主要成为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有意注意
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
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逐渐学习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
在一定活动中实现
学前儿童注意的维持和训练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生理原因
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发展不平衡,先天的神经发育达不到常态,会导致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的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或神经功能异常等可能会引发儿童多动症和抽搐症,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听觉障碍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可能表现为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物
在气质方面,有的儿童先天气质中对任何光、声、味和触觉的敏感度比较高,因此,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刺激的干扰而分散注意。(胆汁质儿童注意稳定性比较差,遇到挫折时容易起伏。)
疲劳。儿童的神经系统尚处于生长发育中,某些链接还未充分形成,因此,无法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枯燥的活动。
环境原因
无关的刺激
客观原因引起的无意注意
缺乏使儿童感兴趣的活动
兴趣是构成儿童参与活动的重要动机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佳
环境污染严重,会造成血液中的铅含量过高。
营养摄入不平衡,忽视维生素的摄取,都会刺激儿童的情绪。
家庭问题
家庭矛盾,意外变故,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因素影响了儿童的精神状态。
教育原因
活动目的不明确。
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
注意力也会因为缺少实际操作练习的机会而分散。
教学过程组织呆板缺少变化
活动内容过难或过易
作息制度不合理。
过度的玩耍、兴奋,都会导致情绪难以稳定,引起儿童注意力的分散。
个人原因
注意转移能力差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灵活并用
防止儿童注意分散的措施
明确教育任务的目的与要求
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儿童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儿童抓住本质,由浅入深,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具、技巧,吸引和维持儿童的注意力
引导儿童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在课前,可以准备律动游戏或手指游戏来帮助儿童调整和集中注意,为正式课程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新颖、直观的教具来激发和引导儿童的注意。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语言的技巧,调动儿童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维持注意。
运用心理暗示,引导和维持儿童的注意力
适当的鼓励与巧妙的表扬,有助于吸引儿童把注意力指向并维持积极的行为。
暗示法
眼神暗示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眼神的提示(加重语气),引起注意,使儿童的耐心听讲
动作暗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固定动作提示引起儿童的注意,使其专心听讲。
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不要随意打扰幼儿
灵活地交替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激起儿童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
培养
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儿童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儿童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
为儿童准备一些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玩具,用来训练他们的集中注意力。。
还可以把儿童带到新的环境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新事物的特征,培养注意力。
培养儿童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
顺应着儿童的兴趣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逐步培养儿童的自控力
训练
训练最好在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心理活动定向。
随着训练的深入和儿童年龄的增加,可以逐步延长训练的时间
在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注意力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为儿童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并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注意力
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随着儿童言语能力的增强和注意力的提高)是儿童所喜爱的活动,又是训练其注意力的好方法。
教师可经常用眼神、体态语与儿童交流,还可用提问的形式让儿童进一步集中注意。
审慎处理儿童的多动现象
对于一个多动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临床观察、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量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患有多动症。
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
感官探究、动作探究和言语探究。
如果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满足,就会逐步内化为个体良好的心理品质。
补充
如果注意持续时间过长, 大脑会出现一种“保护性抑制”(疲劳)。
研究发现(注意集中时间)
3岁左右,持续3~5分钟
4岁,延长至10分钟左右
5、6岁,保持15分钟左右
教学组织比较得当的情况下,5~6岁儿童可以延长至20分钟左右
新生儿的扫视活动
规律
清醒时,只要光线不是过强,新生儿都会睁开眼睛
在黑暗中,新生儿也会保持对环境有控制的、仔细的搜查
在明亮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对象时,新生儿会在相当广的范围进行扫视,搜索其边缘
一旦发现了物体的边缘,就会停止扫视活动。视线停留在物体边缘附近,并试图用视线去跨越边缘
是一种生理的适应现象,它的作用是保持皮质视觉神经细胞水平的“兴奋速度”
生理变化
成为研究注意的极为重要的指标
智力
指个体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成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直接兴趣
由活动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
间接兴趣
对活动目的的结果感兴趣
课外补充
眼睛是以跳动的方式将视线转换到新的目标上去的
补充
我们所说的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指他的注意没有指向和集中于当前所应当注意的对象,而指向了其他无关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