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112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这是一篇关于202112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第—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4.实践论5.矛盾论。
编辑于2022-08-06 22:26:31 米纳斯吉拉斯州202112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2.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农民阶级分类
贫农
占比70%
赤贫
占比20%
次贫
占比50%
中农
占比20%
富农
加乡绅、地主占比10%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1.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2. 井冈山的斗争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8月失败
割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2.3.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纠正对象:红军第四军
错误思想出现原因:
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
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做正确路线的教育
重要原因
影响:
如不彻底纠正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负担不起来的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表现
来源
纠正的方法
关于极端民主化
纠正的方法
路线
关于非组织关联
表现
纠正的方法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关于主观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
关于流寇思想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当时典型的错误思想
2.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
有些同志不赞成建立红色政权,赞成通过游击战的形式扩大政治影响
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情认识清楚。
认清楚之后就会明白的事情
1. 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而且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可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2.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明白农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全国规模的发展
3. 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政权
4. 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儿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儿,季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周白色政权中的一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
5.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6. 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朱德毛泽东,方志敏是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队,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无疑是正确的
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的,以下要点:
1. 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弱,但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也是弱的
2. 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削弱,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对反对革命的孤寂绝不能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
4. 现实的客观情况容易给,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
2.5.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
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对于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地理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知道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有什么不公道呢?
许多的同志都成天的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 反对本本主义
四、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六、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 调查的技术
(1) 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提出中心思想,在会议上经过辩论
(2) 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老年人
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
从年龄上来说
工人
农民
商人
知识分子
士兵
流氓
从职业上来说
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
(3) 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4) 要定调查纲目
(5) 要亲自出马
(6) 要深入
(7) 要自己做记录
2.6.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建设?
因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
人民
错误思想一:
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不了,哪里还有功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
他们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到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
错误思想二:
以为经济建设已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
2.7.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一、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
二、 富农
三、 中农
四、 贫农
五、 工人
2.8. 我们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功能,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2.9.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破,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2.10.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1935年12月27日
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面对这个情形,各个阶层的态度
工人和农民
中国革命最坚决的力量
小资产阶级(青年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反对日本侵略的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
左右摇摆
买办阶级
地主阶级
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中国民族革命营垒里的情况
红军
这样的阵势由局部性转为全国性,由不平衡状态逐渐转为平衡状态
民族统一战线
革命的形式改变,革命的策略也需要改变
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是变中国为殖民地
红军共产党的任务是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
我们一定不要官民主义,我们要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死命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际援助
3.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1.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第3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3.2. 第2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3.3. 第3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第1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战争有什么样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2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1.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
2. 敌人的强大
国民党
3. 红军的弱小
4.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第3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第1个特点和第4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第2个特点和第3个特点很快战胜敌人既规定了战争的持久
3.4. 第四章,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3.5. 第5章 战略防御
第1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为什么要讲防御
围剿
第二节 反围剿的准备
政治动员
重要的关节是说服干部
征集新兵
一方面顾到人民的政治觉悟程度和人口情况
又一方面顾到当时红军的情况和整个反围剿战役中,红军消耗的可能限度
财政和粮食问题
估计出反围剿斗争中物资需要的最低限度
政治异己分子
政治上向他们说明,争取他们的中立组织民众监视他们
第3节 战略退却
概念
战略的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故道不能迅速的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了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第4节 战略反攻
4. 实践论
4.1. 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生产活动
4.2. 社会实践的种类
阶级斗争
各种形式的积极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政治生活
科学和艺术的活动
4.3. 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及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4.5. 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的感性阶段
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形成概念的阶段
使用判断和推理就可产生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4.6. 认识的两个要点认识的两个要点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错误方向:唯理论
第二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靠不住
错误方向:经验论
4.7.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论认识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5. 矛盾论
5.1. 两种宇宙观
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
如何看待自然界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
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如何看待内因和外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作用: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5.2. 矛盾的普遍性
5.3. 矛盾的特殊性
研究问题的典型错误
主观性
片面性
表面性
首要学习
5.4.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抓住主要的矛盾。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5.5.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表现方面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同一性的概念
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互相连接,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同一性的两种意义
互为存在的条件。
互相转化。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
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
党一方面必须对错误思想进行严肃斗争,另一方面必须充分的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
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城市掠夺农村
国民党统治区:帝国主义和本国买办大资产阶级掠夺乡村
革命根据地:这种矛盾是非对抗的,达到共产主义的时候,矛盾即将消灭
5.6. 结论
事物矛盾的法则
自然界的根本法则,思维的根本法则
矛盾的特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事物依存有一定的条件,能够共同居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