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这是一篇关于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课程标准、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二、疆域的奠定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大单元教学整本书授课思路,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下册整本书设计,采用大单元逻辑,结构化构建备课思路,框架式结构清晰明了,轻松掌握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下)思维导图式教案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新课导入、课程标准、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发展
(1)推行奏折制度
①特点:迅速、机密。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军机处
【史料研读】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说明设立军机处的原因,以及其具有哪些特点?
①概况: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③特点: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
(3)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
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3.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一条鞭法(明朝后期)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摊丁入亩(清朝)
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1)治理台湾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反击沙俄
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管辖西北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共治西藏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⑤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2.疆域奠定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
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2.外部危机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3.结果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