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流派
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物质为第一性(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
马克思,第一个将人类历史当做物质的人,并提出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创立了唯物史观,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包含了(古典主义)和(近代史上学)
意识为第一性(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客观精神(上帝)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
物质和运动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变化=运动)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错误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和静止
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错误观点: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
物质运动和时空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关系:不可分割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
实践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不能说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意识
意识:意识是自然界(此时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本质)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相当于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重要因素),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
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
我和你不可分割:我是你的我
(词性不同) 你是我的你
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词性相同)
辩证法-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