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
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从教育学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教师与学校管理这些方面来介绍。
编辑于2022-08-08 16:51:49 湖南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通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揭教规,探教念,指教践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萌芽
【学记】、【雄辩术原理】
独立
夸【大教学论】、赫【普通教育学】
发展多样化
从where,when,who,what,why,how分析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理论深化
195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63布鲁纳知识结构说
知识结构说
发现教学法
苏联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赞科夫
巴班斯基
2、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质的规定性
广义:增知、影德、提认、完个(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狭义:专门组织趋向规范、制度、体系化教育(学校教育)
性质: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从含义、地位、作用解释
教育者
领导者
受教育者
参与者
教育中介系统
二者桥梁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从who/what/how/分析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来自动物本能
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
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古代教育特点
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进行的
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
教育阶级性出现与强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教育特点
“共产普善”
3、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胚胎-死亡
狭义:出生-成人(儿童的发展过程)
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特点
未完成性;能动性
人的发展规律
顺序性-量力性原则
阶段性-针对性教育
差异性-因材施教
不均衡性-抓住各阶段
整体性-促进全面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根本因素
遗传
环境
主观能动性(决定)
教育对人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个体社会化功能
4、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制约
规格;速度;沿革(4)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体制(5)
文化制约
内容;背景;传统(3)
教育-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
经济功能
劳动力-现实
重要途径
重要因素
政治功能
政治社会化
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推动民主化建设
影响时局重要力量
文化功能
传递-保存
传播-丰富
选择-提升
创造-更新
生态功能
树立理念
提高素质
引导活动
社会流动功能
含义;调换位置
意义:基础;主要通道;社会公平
二者关系
严格区别;
5、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定义
广义: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狭义: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关系
包含;手段与目的
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
层次结构
内容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
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方面:反映生产关系与科技发展对人才需要;符合政治经济文化需要
人的方面:根据特点,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从who,what,how分析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对待两种态度
二者统一价值取向要落实在人发展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全面学说
科学含义;人的劳动的全面发展;个人与智力全面发展;个性自由发展
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重要意义:确立科学发展观;历史必然;理论基础
我国的教育目的
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
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综合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6、教育制度
概述
含义与特点
含义: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历史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概念:(简称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制类型
双轨
单轨
分支
我国现行的学校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改革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含义
意义
实践
7、课程
课程概述
各种概念
课程即教学科目;学习经验
实施文本
课程方案
教科书
课程理论发展
斯宾塞-知识价值论
杜威-经验课程
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泰勒-目标模式
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问题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课程一元化与多样化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改革
我国改革
8、教学
教学概述
概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的教育活动
意义与任务
教学过程
性质
特殊认识说
交往说
价值目标说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模式
传授-接受教学
问题-探究教学
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间接与直接经验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
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
直面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
概述
选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讨论法
研究法
教学组织形式
概述
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
分组教学制
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评价
概念: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测量教学活动,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含义: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意义:提高教学质量
方式:考查与口试
试题编制要求
评分标准与计分法
10、德育
德育概述
概念:广义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狭义:道德教育
德育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育途径
直接的德育途径:开设专门的道德课
间接的道德途径:道德渗透
德育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惩戒
11、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概述
工作意义与任务
素质要求
要有为人师表的风范
要相信教育力量
家长的情怀
较强的组织能力
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班集体的培养
教育功能
班集体、学生群体、参照群体
集体的发展阶段
培养集体的方法
确定集体的目标
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导学生功课
组织班会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组织学生劳动
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评定学生操行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12、教师
教师劳动概述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
教师劳动的价值
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正确评价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
教师角色的冲突和解决
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
宽厚的文化素养
专门的教育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紧迫性
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含义
过程
途径
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
实施教师资格考查制度
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13、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概述
概念
构成要素: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对象;学校管理手段
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
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目标
基本环节与相互关系
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法制化
人性化
校本化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