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素书12
《素书》第一课,学习思维导图,仅供参考,欢迎讨论,《素书》分为六章132句,1360字,素,即为朴素,简单,素者,符先天之脉,合玄元之体。
编辑于2022-08-09 10:51:33 内蒙古自治区五者一体
道
自然和人事发展变化的规律, 是宇宙运行和社会前进的准则
德
品德
品质修养的体现
仁
仁爱
善良天性的发扬和体现
义
道义
宜也。
礼
礼仪
规矩
规范
心一而已
《素书》第1课 学习思维导图 2022年7月25日 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周亚夫五位的层面
不能受委屈
不能谦和下来,恭敬上级
结果:空有才华郁郁而终
周公的五位的层面
素其位而行
得“时”而动
为君时威严,担当
为臣时谦卑,恭敬
《素书》
六章;132句;1360字;
素
朴素,简单
“素者,符先天之脉,合玄元之体。”
“在人则为心,在事则为机。”
“冥而无象,微而难窥。”
“秘密而不可测。”
原始章
原者,根
原始者,初始。
此章论述做人处世的基础和根本法则。
外
内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离而用之则有五 合而浑之则为一
若肯一件件依着行 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道
道在哪里?
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
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
大而八荒之表
小而芥之内
何适而非道也
道的特点
仁不足以名
故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不足以尽
故智者见之谓之智
百姓不足以见
故日用而不知也。
道的分类
天理自然之道
天有昼夜
岁分四时
春和、夏热、秋凉、冬寒;
日月往来,生长万物
地利自然之道
容纳百川,不择净秽。
春生、夏长、秋盛、冬衰
万物荣枯各得所宜
人事自然之道
天地君臣之义
父子之亲
夫妇之别
朋友之信
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
《素书》第2课 学习思维导图 2022年7月26日 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所谓道,是人所走的道路。
但万事万物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德
德与欲的关系
有求之谓欲。
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
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
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
求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
德与得
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
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
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
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也。
三才之德
天之德
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
风雨顺序,润滋万物
地之德
飞禽、走兽,各安其居;
山川万物,各遂其性
人之德
讲明圣人经书
通晓古今事理
安居养性,正心修身
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
德之运用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
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
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
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菜根谭》
职场之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德字本意
德之功用
对别人来说是使之得其所欲;
对自己来说,则体现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
《素书》第3课 拓展学习 思维导图 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2022年7月27日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所谓德,即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仁
仁的样子
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
如海,海无不容;
如雨露,雨露无不润。
怎样做到仁
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
对人
恤孤念寡
周急济困
真诚自然
恭俭谦让
对事物
宽宏忠恕、
怜悯体恤、
忧伤慈悲、
遂物顺理。
仁的存心
具有仁慈乐施的恻隐之心
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
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
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献之念
胸怀‘使天下人民、世间万物各遂其愿’的伟大志向。
仁的行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若行恩惠,人自相亲。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
仁的效用
无一夫不获其所
无一物不获其生
若知慈惠、恻隐之道
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
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仁之至
《书》中圣人的仁心
‘鸟、兽、鱼、鳖咸若。’
大禹施行德政,在位其间,连鸟兽鱼鳖也不受侵扰地愉快生存。
《诗》中的仁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芦苇温柔相依地生长,牛羊不要去踩踏它们
《素书》第4课 拓展学习 思维导图 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2022年7月28日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仁,是指对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与关怀,有慈悲恻隐之心,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义
何为义
义者宜也。《中庸》
理之所在,谓之义(宋·张商英)
天地万物都在自然规律和秩序中生生不息。
如何行义
顺理决断,所以行义。
理和义是统一的。只有按照真理去判断、处理事务,才会体现出仁义
对朝政来说,君主要真心诚意,臣子要忠贞廉洁,以此为宜,则国家必和谐。
对于家庭来说,父母应该慈爱,子孙应该孝顺,兄弟之间应该友爱,夫妇之间应该恩爱,如果这样,则家庭必和睦。
如何 立功立事
顺事物之理的为善,逆事物之理的为恶,赏罚随之。
要建立功绩,成就事业,也必须按“义”来实行。
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
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
管理者 必须有“义”
量宽容众,志广安人
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
常行谦下恭敬之心
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
《素书》第5课 拓展学习 思维导图 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2022年7月29日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所谓“义”,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事适宜,符合标准
义,是指人们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
何为礼
礼,履也。
所谓“礼”就是做人处世的规矩和法则。
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
礼成人伦之序
成人伦之序
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
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
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凡⼈朝夕之所践履
⾔⾏之所表
皆需动乎礼,应乎道。
表⾥如⼀,体⽤彬称。
如是⼈伦之⼈⽂,遂乃⽣成。
社会中的礼
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一个社会失去了礼的约束和规范,就会陷入秩序的混乱和精神的迷失。
一个国家,如果朝野上下——从国家的领导人到基层的人民群众,动静视听、进退举止,都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放荡怪癖、邪恶腐败的不良现象。
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社会的混乱和腐败都是从上层开始的
如果在上者内心失去了“仁”,行为没有了“礼”,就自然带动了社会风气的败坏。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企业、单位,甚至国家无不如此。
所以,规矩、法则、制度是社会繁荣的根本。
老子强调的是天道的本体, 黄石公强调的是天道的功用。 实际上,“体”、“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老子曰: “夫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
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
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 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老子说:由于道、德、仁、义依次丧失,人们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等级、法规的礼教来规范社会。其本意是指因地制宜地运用道体的不同功用而已。
2022年8月1日 《素书》第6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礼”是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是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行事。 凡是想要树立修身立业的根本,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缺一不可。
2022年8月2日 《素书》第7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贤人君子
原⽂之“贤⼈君⼦”,乃⾔道德有成之⼈。
善于等待机会、把握机会、抓住机会。
机会来了,他们就乘势而起,青云直上。
机会不到,或者机会丧失了,就或者忍耐,或者知难而退。
明于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君行仁道,信用忠良,其国昌盛,尽心而行;
君若无道,不听良言,其国衰败,可以退隐闲居。
若贪爱名禄,不知进退,必遭祸于身也。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能审理、乱之势,行藏必以其道
若达去、就之理,进退必有其时。
参详国家盛衰模样,
君若圣明,肯听良言,虽无贤辅,其国可治;
君不圣明,不纳良言,远贤能,其国难理。
见可治,则就其国,竭立而行;
若难理,则退其位,隐身闲居。
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有见识贤人,要省理乱道,去就动静。
2022年8月3日 《素书》第8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有舟楫之具,而无江海以行之,亦莫见其利涉也。
时犹水也
孟⼦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磁基,不如待时。”
故圣⼈不能违时,智谋不如当时,盖⼈不可与天争也。
君不圣明,不能进谏、直言,其国衰败。
事不能行其政,隐身闲居,躲避衰乱之亡;
抱养道德,以待兴盛之时。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道犹舟也
此章前文为抱道之表现
德的层面
道 德 仁 义 礼
才的层面
明 审 通 达
有道
方有舟楫之具
潜居
穷则独善其⾝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时机与功业
君臣相遇,各有其时。
若遇其时,言听事从;立功行正,必至人臣相位。
如魏征初事李密之时,不遇明主,不遂其志,不能成名立事;
遇唐太宗圣德之君,言听事从,身居相位,名香万古,此乃时至而成功。
辅佐明君,必施恩布德;
理治国事,当以恤军、爱民;
其功足高,同于前代贤臣。
时的解读
理当其可谓之时
如文王伐纣的时机不到
武王时期,“时”到了
行止动静皆不失其时,是谓君子之行也。
以人合天抑岂有他哉?亦曰与时偕行而已矣。
不同的时,不同的操守
时未至则有静默之守
时既至则有满盈之戒。
圣人之“时”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孔子贤之。 孟子谓:禹稷颜回同道,易地则皆然。
交换时代,他们人因为时相同做同样的事
日常中的“时”
《孟子》
劝架
今有同室之人斗
救之
虽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乡邻有斗者
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
虽闭户可也。
同样劝架,有不同的时,处理不同
《论语》
佛肸召,子欲往。 (晋大夫赵氏的家臣,是个叛臣, 想要召孔子,用圣人的声望来抑郁症自己的背叛。)
子路有疑问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孔子答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圣人的境界不一样,同样的“时”,选择不同。
不同圣贤所掌握的不同的“时”
伯夷 圣之清者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只能掌握圣王之“时”
伊尹 圣之任者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治亦进,乱亦进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 若己推而纳之沟中。
掌握“进之时”
柳下惠 圣之和者
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 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宽和之“时”
孔子 圣之时者
去齐
接淅而行
去鲁
不脱冕而行
把握“时”,宁让人笑自己
不让人笑他的君
迟迟吾行也
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处则处,可以仕则仕。
掌握任何“时”
2022年8月4日 《素书》第9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君子 不遇时
不遇明君,隐迹埋名,守分闲居;若是强行谏诤,必伤其身。
对待时机的心态
《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行焉。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一种深谙规律的豁达心态
懂得顺应天命
有大智者不与天争,不与势抗
会种地的人,不会因为遇到不能耕种的季节就生气懊恼。
何为“没身”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三个层面
1、隐身遁世,不参与时政;
伯夷,各朝代的隐士。
2、收敛锋芒,“卷而怀之”。
蘧伯玉,邦有道时做官做事,无道时不会盲目推行自己的方略。
百里奚:假途伐虢时能够看出虞国的命运,却未遇明君,不力谏。
3、转而用其它方式帮助众生
如孔子奔走诸侯不能找到达成仁义治天下的机会,转而回鲁国删诗书治礼乐。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故其道愈⾼,其见愈远,其⾏愈清,是以其名则愈为后世所重。
识时务、晓进退,远保全身,好名传于后世。
只要道德高尚,无论穷与通,都会千古流芳,彪炳史册。
原始章小结
素质
为人之本
道
德
仁
义
礼
五者一体
贤人君子具备的素质
明于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术
审于治乱之世
达乎去就之理
机遇
时至而行,得机而动
极人臣之位
成绝代之功
没身
名重于后代
2022年8月5日 《素书》第10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
释题
正
不偏其中,谓之正;
“正”即“证”的意思,证自然之道的作用及功用,故以此命名。
道
人行之履,谓之道。
道不可以非正。
证自然之道的作用及功用,故以此命名。
概述
本章紧接上章之后,论述做人的正道。
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孝、义的道理。
有德君子如有飞黄腾达之志,就应当德、才、学皆备。
这才是做人的正道,也是成就功名事业的坦途。
黄石公把人才按照“俊、豪、杰”分而论之。
俊豪杰
千古人才难得,但才学智慧各有短长,本事能力便有高下之分。
信义才智、胸襟气度、眼光手段缺一不可,如此者,便是人中龙凤、世间俊杰。
俊
以出类拔萃的“俊”的德行才智
证大道的体性
豪
以坚强刚毅的“豪”的仪表、清廉
来证大道的作用
杰
以刚毅卓异的“杰”的浩然正气
证大道的功能
2022年8月8日 《素书》第11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人之俊
何为“俊”
本意
《说文解字》注“材過千人也。”
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春秋繁露·爵国》
德万人者谓之俊。——《鹖冠子·能天》
皋陶謨鄭注曰。才德過千人爲俊。
俊的五个条件
德足以怀远。
德可以悦近⼈,来远者,⾮好⾏⼩惠之术也。
宋·张商英:“怀者,中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清·王氏:“善政安民,四海无事;以德治国,远近咸服。圣德明君,贤能良相,修德行政,礼贤爱士,屈己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闻如此贤义,自然归集。此是德行齐足,威声伏远道理。”
信足以一异
信可以统异,贤与不肖,皆能信之,犹季布之⼀诺也。
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
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
人若志诚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
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
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
义足以得众
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
喜乐共用,患难相恤。
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道理。”
才足以鉴古
才学可洞古彻今,通达⽆碍。
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
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得失。
明足以照下
其聪明⾜以洞明世事,达练⼈情,知众⽽能容众。
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
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
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
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
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逸之人。
德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凡动静其间,若有威仪,是形端表正之礼。人若见之,动静安详,行止威仪,自然心生恭敬之礼,上下不敢怠慢。自知者,明知人者。明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时分却近前,行必惹祸患怪怨,其间管领勾当,身必不安。若识嫌疑,便识进退,自然身无祸也。”
浮动主题
2022年8月5日 《素书》第10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人之俊
何为“俊”
本意
《说文解字》注“材過千人也。”
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春秋繁露·爵国》
德万人者谓之俊。——《鹖冠子·能天》
皋陶謨鄭注曰。才德過千人爲俊。
俊的四个特点
德
子主题
材千人也。从人夋聲。 材過千人也。大徐本無過字。尹文子曰。千人才曰俊。萬人曰傑。淮南泰俗訓曰。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豪。十人者謂之傑。春秋繁露曰。萬人者曰英。千人者曰俊。百人者曰傑。十人者曰豪。皋陶謨鄭注曰。才德過千人爲俊。百人爲乂。呂氏春秋孟秋紀高注曰。才過萬人曰桀。千人曰俊。王逸注懷沙曰。千人才爲俊。一國高爲桀。諸家說俊皆同。惟月令正義引蔡氏辨名記云。十人曰。倍曰俊。萬人曰桀。其說不同。方言曰。孑,俊也。遵,俊也。○又按月令疏蔡氏下奪引字。辨名記卽白虎通之別名記。古文記二百十四篇之一也。禮運及左傳宣十五年疏皆引辨名記云。倍人曰茂。十人曰。倍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桀。倍桀曰聖。語較完。而白虎通引別名記。五人曰茂。十人曰。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傑。萬傑曰聖。又不同。乖異。从人。夋聲。子峻切。十三部。按尙書以畯爲俊。山海經以俊爲舜。
2022年8月5日 《素书》第10课 拓展学习思维导图 参考(宋)张商英、(清)王氏注解 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