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十六集:中晚唐的困局
唐朝,汉朝之后最伟大的朝代,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开天盛世”“元和中兴”都发生在这一朝代。曾几何时,四海升平,八方来朝,人民富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盛唐气象如旭日东升。然而,与其他所有朝代一样,唐朝也不可避免走向灭亡。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陷入困局,最后变成死局,这是所有专制王朝无法逃脱的宿命。
编辑于2022-08-09 13:53:38 广东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馆里藏有古籍善本290余万册,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这些刻印精美的宋板书,因为传世量稀少,自明清以来,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宋版书多用皮纸和麻纸,文理坚致而有韧性,版式疏朗雅洁,版心下方往往有刻字工人的姓名和每版的字数,字体和用墨都极为讲究,具有鲜明的宋代特征。从这些流传至今的宋版书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宋代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更加可以通过上面的文字还原出近千年前那个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宋朝。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历3世3帝2后,享国94年。 其建立者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
保卫家园,忘战必危,忘战必亡。在宋金之间,和与战的悲怆余音之中,历史的教训,不容忘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馆里藏有古籍善本290余万册,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这些刻印精美的宋板书,因为传世量稀少,自明清以来,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宋版书多用皮纸和麻纸,文理坚致而有韧性,版式疏朗雅洁,版心下方往往有刻字工人的姓名和每版的字数,字体和用墨都极为讲究,具有鲜明的宋代特征。从这些流传至今的宋版书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宋代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更加可以通过上面的文字还原出近千年前那个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宋朝。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历3世3帝2后,享国94年。 其建立者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
保卫家园,忘战必危,忘战必亡。在宋金之间,和与战的悲怆余音之中,历史的教训,不容忘记。
第四十六集:中晚唐的困局
背景
公元756年,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离长安。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为唐肃宗。
公元742年4月,玄宗、肃宗先后去世,李豫即位,为唐代宗。
公元763年,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得以平息,遭受重创的唐王朝开始重整山河之路。
唐代宗-纵容削藩
妥协政策
为了迅速结束安史叛乱,不得已对安史降将采取妥协政策
对幽州、魏博、成德、相卫四个藩镇予以安慰,相卫镇后被魏博镇所并,四镇成为三镇。
三镇
三镇均在黄河以北,因此通常称之为“河北三镇”或叫“河朔三镇”。
三镇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却各自拥兵,自署官吏,截留赋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政治势力。
藩镇割据
平叛的唐将邀功行赏为节度使,导致由边镇扩及内地,形成越来越严重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不仅不听朝廷招呼,还联合对抗朝廷,彼此之间利益相争,使得唐朝政治动荡。
成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的最大困局。
唐德宗-武力伐蕃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为唐德宗。
改其父代宗纵容藩镇的政策,使用武力讨伐不臣藩镇。苦于财力不逮,心有余而力不足。
推行两税法
取代早就徒具空文的租庸调法。
原则: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意义:改变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中以人丁征税的制度,按财力大小分配赋税负担就成为唐以后历代税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各州征收的两税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确保了中央财政的收入,充实了国库,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四镇之乱
公元781年,“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节节度使李宝臣死,德宗拒不承认其子李惟岳的世袭权。
李惟岳不悦,便与魏博镇田悦、淄清镇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联合起来抗命中央,史称“四镇之乱”。
德宗早有准备,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兵征讨“四逆”。
八月,梁崇义兵败自杀。
公元782年
正月,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投降唐政府。
王武俊随后又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互相勾结,对抗唐廷。
十一月,三镇节度使联络卢龙节度使李纳,仿效战国诸侯割据,演出了一场称王的闹剧。
泾原兵变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居功自傲,要求扩大辖区,遭德宗拒绝,联合成德、魏博、淄青诸镇反叛,叛乱局势进一步扩大。
德宗恼怒,下令淮西邻道诸兵攻讨李希烈,引发泾原兵变。
公元783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军兵冒雨抵达长安,朝廷却一无所赐,犒劳他们的只有粗食蔬菜,引起军兵愤怒,于是杀进长安。
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这就是“泾原兵变”。
四王二帝
叛乱军兵推举原幽州节度使朱泚称帝,李希烈也趁机称帝,加上当时河北、山东四镇称王,这就是德宗一朝“四王二帝”事件。
德宗罪己诏
宣布赦免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之罪。
令唐军集中力量讨伐朱泚和李希烈。
最后依靠李晟率领的唐军收复长安。
朱泚、李希烈先后为部下所杀,“四王二帝”事件至此结束。叛乱勉强得以平息。
唐宪宗-元和中兴
德宗去世后,顺宗在位不过八个月,因病被迫禅让,其嫡长子李纯继位,是为宪宗。
宪宗削藩
魏博镇
魏博镇向来是最为倔强难制的,对中央的威胁最大,魏博镇成了宪宗的心病。
公元812年8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暴死,其子田怀谏年幼,大权落入家僮蒋士则手中。
田承嗣的堂侄田兴被军队拥立,他立即宣布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唐宪宗赐名“宏正”以示褒奖。
魏博镇归朝,使“河朔三镇”发生分化,也使得朝廷削藩的整个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和好转,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宪宗削藩的决心。
讨伐淮西
公元814年9月,吴元济接替其父淮西彰义节度使职务,与朝廷叫板,气焰嚣张。
公元815年正月,宪宗下令16路兵马夹击淮西,打响了中晚唐所有削藩战中最为激烈的一仗。
战初
朝廷用人错误,致使前线一败再败,征讨陷入僵局。
主持削藩事务的宰相武元衡被刺杀,御史中丞裴度也身受重伤,局面混乱。
朝中群臣请求罢兵,宪宗坚决用兵。裴度伤势略有好转,被任命为宰相,担负起领导讨伐淮西的重任。
公元816年,李愬带兵雪夜奇袭吴元济,平定淮西。(宪宗让韩愈撰文立碑《平淮西碑》)
公元819年,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发生了彻底改变,全国暂归统一。后来的史家把这一统一局面称为“元和中兴”。
晚唐时期
唐穆宗
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杀害,太子李恒即位,为唐穆宗。
公元821年
7月,幽州军乱,揭开了河朔再叛的序幕。
七月底,成德军又乱,归顺朝廷的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与其家属将佐三百多人遇害。
公元822年,田弘正之子、魏博节度使田布也被逼自杀。
“河朔三镇”再次脱离朝廷控制,朝廷与三镇之间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朋党之争
起因:公元808年的一次制策考试,应试的牛僧儒、李宗闵等人在对策中指斥时政,被教官录取。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为相,认为对策的矛头针对自己,不予任用,双方结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元和三年制策案”。
关键人物:以牛僧儒为首,谓之牛党;以李德裕为首,谓之李党。又被称为“牛李党争”
交替掌权
文宗时期:达到斗争高潮,先是牛党掌权,排挤李党,接下来是李党掌权,排斥牛党。
武宗时期:李德裕为相,李德裕尽逐牛党官员,将牛僧儒、李宗闵等远贬南方。
宣宗时期:牛党得势,完全清除李党分子,将李德裕远贬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
公元850年,李德裕病死于贬所,牛李党争以牛党的胜利而告结束。
影响:牛李党争影响朝政四十余年,成为唐朝后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成为摧毁唐朝政权的又一股重大力量。
宦官专权
唐德宗
起因:公元783年,泾原之乱中,德宗仓皇出逃,仅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率左右随扈。由此认定宦官值得依赖。
将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十万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由窦、霍二人指挥,称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这是宦官掌握军权的开始。
唐宪宗
宦官权力继续扩张,设立左右枢密使(最终确立了中晚唐中枢体制的新格局),由宦官刘光琦、梁守谦担任,成为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枢纽,使宦官干预中枢决策成为可能。
宦官还掌握了神策军之外其他禁军的控制权,中央禁军尽在掌握。
两枢密使、两中尉号称“四贵”,掌握军政大权,成为政府实际的统治者。
宦官
建立起世代相传的宦官家族,贪污受贿,腐败严重。
掌握皇帝的废立生杀大全(宪宗、敬宗死于宦官,八个皇帝有宦官拥立)
胁迫皇帝,蔑视宰相,欺凌士人,贪污受贿,无恶不作
由于宦官的机构在北面宫城,朝官的衙门在南面皇城,因此朝官和宦官的斗争被称为“南衙北司之争”,这种斗争同样是在文宗时期达到高潮。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试图挽回父亲穆宗在位时造成的不利局面,以观露为名,设计将宦官一网打尽,被仇士良发觉,计划失败。
结果:挟持文宗,血洗长安城,把持彻底朝政,文宗形同傀儡。
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朋党争斗,宦官专权,三者互相作用,犬牙交错,共同组成毁灭的力量,它把陷入困局的唐王朝一步步推向灭亡的深渊。
农民起义
公元874年,王仙芝首先在长垣(今属河南)起兵。
黄巢起义
公元875年,冤句(今山东曹县北)人黄巢起兵响应,应者云集,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黄巢起义队伍出山东,转战淮南、荆襄间。
王仙之战死,黄巢成为两支起义军的领袖,展开了更大范围的游击战。
公元880年12月5日,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城,僖宗在五百神策军保护下出逃。
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城,僖宗在五百神策军保护下出逃。
起义军遭到各藩镇攻剿,黄巢被迫撤离长安城。公元884年,败局已定,拔刀自刎。
朱温
朱温在诸藩镇的博弈中强势胜出。公元903年,引兵长安,杀尽朝中宦官。
公元904年,朱温杀昭宗,次年杀宰相裴枢等大臣30余人,并投尸黄河。
唐朝,汉朝之后最伟大的朝代,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开天盛世”“元和中兴”都发生在这一朝代。曾几何时,四海升平,八方来朝,人民富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盛唐气象如旭日东升。然而,与其他所有朝代一样,唐朝也不可避免走向灭亡。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陷入困局,最后变成死局,这是所有专制王朝无法逃脱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