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学前超常儿童的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第六章 学前超常儿童的教育,根据历年真题考点整理,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全书概括,学童健康指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发育正常,没有身体缺点(如视力不良、扁平足、龋齿、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沙眼),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低幼儿童文学,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满足学龄前儿童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学前教育专业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第三章 第一节 概述,梳理了智力落后儿童的表现和测量方法 根据历年考点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 六 章 学 前 超 常 儿 童 的 教 育
概述
概念
天才儿童
16世纪中叶提出天才一词
19世纪中叶,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提出天才由遗传决定--最早研究
20世纪,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提出智商达到或超过140--追踪研究
1957年,韦特提出,任何儿童只要在人类活动蕴藏价值的各种领域一贯成绩卓越
1978年,任朱利提出,中等以上的能力(智力)、强烈的动机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心、较高的创造力
20世纪80年代,泰伦鲍姆提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
超常儿童
学前超常儿童指在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1978年,我国才开始研究。超常儿童相对常态儿童而言、超常智能指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超智能是稳定的也是发展变化的、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不仅限于智力和才能
研究概况
智力的三元理论 20世纪80年代, 斯腾伯格提出
元成分是计划的制定、任务执行的监控及对结果的评价过程
操作成分是实际的任务的执行过程
知识的获得成分
国外研究特点
国内研究
类型
智力型--智商高
语言型--语言能力强,反映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2-3岁超常阅读能力,特点是对阅读有强烈的兴趣,识字快而准,词汇量大,理解力强
艺术型--超出常人的视觉观察力、声音辨别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表演能力。3岁音乐的耳朵,绘画5-6岁
创造型--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
领导型
特征
智力早熟、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掌握欲极强
鉴别
智力
测验法(最广泛;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教育诊断法、观察和作业分析法
特殊才能
桑代克测验、西索对音乐的测验、对儿童的活动成果和创作的产品进行分析评定
创造力
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测验
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从语义、符号、图形测量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语言测验、图形测验
儿童创造力特征核查表--23个特征
领导才能
《具有领导才能儿童表现特征的核查表》领导才能6个特征、心理社会能力9个特征
非智力个性特征
由问卷调查和心理实验构成,适用于4-6岁。 6个特征--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自信心、自尊心和性格的情绪特征
教育
意义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超常才能的形成;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已显露的超常才能的继续发展
基本原则
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满足求知欲、要考虑到年龄幼儿和生理心理的特点
全面发展的原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如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家庭教育
家长可以早期发现超常儿童
可以为超常儿童成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尊重儿童特点、创造求知的气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家庭气氛和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有利条件
可以及时发现超常儿童
幼儿园与超常儿童研究人员联系比较密切
学前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
教育策略
学习内容--加速学习、加深学习、内容精深化、内容新颖化
技能培养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习环境--高水平的认知问题有助于高水平的认知发展(头脑风暴法)
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安置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给幼儿园教师的忠告
学前超常儿童教育的师资条件
较好的素质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