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第九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行为,根据历年真题考点整理,满满备考干货~
编辑于2022-08-09 15:43:47 湖北省第 九 章 学 前 特 殊 儿 童 教 育 中 的 行 为 矫 正
概述
常见的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的特征
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客观困难的存在
问题行为的表现
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适当
产生原因的问题行为
神经性行为、情绪、性格、学习、活动过度、习惯、其他不良
产生的原因
社会环境的变化
父母教育存在的问题
期望值过高、过多保护、过度教育
幼儿园教育不当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欠服;家园教育不一致
相关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巴甫洛夫对狗进食时唾液分泌试验,要形成儿童的某些脱衣服了,就要给予强化;如果想要制止某个行为,就可以不支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美国斯金纳,凡是其结果可使行为增加的,为强化;凡是其结果使其行为减少的,为惩罚
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门诊和矫正儿童不良的认知
贝克总结了常见的认知歪曲的五种形式
观察学习理论
美国班杜拉,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榜样必须具有权威性、鲜明性、逼真性、接受性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正强化
也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强化的实话必须依赖于强化物。强化物分五类
操作程序和原则
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正确选择强化物、正确实话正强化、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矫治儿童的神经性厌食症、偏食、遗尿、多动、缄默、孤独以及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间接强化
不是在行为出现后每次都给予强化,而是按照时间或次数标准来称量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强化
形式--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区别强化
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形式--零反应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
消退
指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苦此时这个行为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原则--选择消退的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不能指望消退人使行为一次产生重大改进;
隔离
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对严重者可使用隔离室
行为矫正方法的应用
代币制
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话行为矫正的方法
代币--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如彩色塑料片、五角星、小红旗等
程序和原则
明确目标行为、代币的选择、待定支持强化物、确定要奖励的行为与支持强化物的总的比例及方式、严格具体操作、把代币制活佛到自然环境中去
模仿与示范
效果
获得效果、解除抑制效果、促进效果
模仿原理的效果
抑制效果、不相容行为效果
模仿与示范的类型
电影、电视或录像想像法;现场模仿;参与模仿;想像模仿
程序与原则
选择好要改变的行为;确定学习、模仿的楷模;增加示范行为呈现的时间;模仿行为产生后要给予强化;确切记录模仿情况
适用于矫正幼儿的恐惧、退缩、孤独、胆怯、焦虑
行为塑造法
是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
程序和原则
确定具体的目标行为;选择适当强化物;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行为;设计塑造步骤;正确进行操作
行为矫正方法举例
步骤
描述一个特定行为;观察这个行为;确定行为基线;制定矫正方案;维持已经建立的行为
使用强化方法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