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导图:世界古代史
高中历史 纲要下-世界古代史部分框架梳理,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括早期文明多元,古代帝国,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古时期的世界。
编辑于2022-08-09 21:13:11 北京市世界古代史
世界上古时期文明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统一性: 由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 多元性: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生产力、交通)的影响而不同
早期文明 多元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范围有限 各自独立发展,多元 交往方式:战争、殖民扩张(希腊)、民族迁徙(印欧)
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王室神庙拥有土地
文化
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苏美尔人发明)
《吉尔伽美什》:最早的史诗
史诗的史料价值: 二手史料,文献史料 一定程度反应历史,但有文学成分,需要和考古及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二重证据法)
洪水和方舟传说
建筑艺术:雕画进贡场景-专制帝国统治者威严
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测算土地、计算粮食
民居
非洲:埃及
公元前3500,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官僚系统,法老制度
农业: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
文化
象形文字
太阳历:三季、服务于农业(定期泛滥)
金字塔:法老至上权威、建筑、数学水平
莎草纸
民居:泥、木材-防晒保温
商贸:历史悠久;对外贸易由国家掌控
南亚:印度
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500雅利安人——马、铁、种姓制度、婆罗门教
前6世纪——恒河流域一系列国家(列国时代)
文化
佛教(前6世纪)
背:社会矛盾尖锐,不满
影:冲击种姓制度、忍耐顺从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民间)
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0
按位计值
传播:公元前后传入东南亚
希腊
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前8-前6:城邦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条件: 地理环境: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 经济基础:农村为城市提供经济基础;海外贸易、手工业商业发达 政治因素:公民团体(限制多、数量少) 斯巴达: 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内陆性城市 经济:缺良港,与外界交往少 保守性、封闭性、以农业为主
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少数人民主、人民主权、村社自治
意义: 积极: 推动雅典政经发展,促成精神领域辉煌成就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消极: 直接民主-不同素质公民享有国家管理权力,权力滥用 民主范围狭小,排他性
斯巴达寡头政治
少数人统治,有一定民主性
文化 前5-前4世纪 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时期 人文主义源头
历史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史学之父”;《历史》
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哲学
与人有关:宇宙起源、人生意义、自然社会问题 理性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苏格拉底:对话形式
柏拉图:“学园”;《理想国》;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基础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文学
神话
荷马史诗
戏剧
艺术
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
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轴心时代:前6-前3世纪
商贸: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古代帝国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埃及文明
埃及新王国: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
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一度征服埃及
(希腊)
殖民
波斯帝国
时间:前6世纪-前4世纪
地点:伊朗高原
第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帝国
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
行省制
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影响:首次统一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希腊和西亚文明深入广泛交流
亚历山大帝国
时间:前334-324亚历山大东征
影响: 积极: 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被征服地区接受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本土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交流碰撞,促进文学科学多领域发展 消极: 战争造成严重破坏,打断文明进程
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制度
继承波斯(君权神授、行省制)
推广希腊文化
文化特征: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东征后被征服地区原有上层人士不同程度接受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中心东移:希腊—安条克、帕加马、亚历山大城 古典科学发展,文学、科学领域成就高 西亚北非文化仍保持长期深远影响 融合形文化取代纯粹希腊文化
希腊化时代:前334-前30
多元性、开放性
希腊化世界:托勒密埃及、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 (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民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北匈奴西迁,大月氏南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南迁,灭西罗马帝国)
政治
屋大维前1c元首制
奴隶制
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
影响: 以维护贵族富人财产利益为核心 明文公示,限制权力滥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成为后来颁布公民法基础 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罗马共和国
混合政体,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392)
文化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万神殿、大竞技场
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商业贸易:地中海成为内海,商贸繁荣,海外航线四通八达
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
文化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文化特征突出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农耕技术
西亚农耕技术-中亚、欧洲、北非
西亚冶铁技术-埃及、希腊
文字文学艺术
西亚腓尼基字母-形成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语言学)
西亚神话传入希腊
西亚雕刻模仿埃及
丝绸之路
汉朝&罗马:无官方直接往来,通过丝路间接经贸文化交流
民族迁徙
影响的落脚点在区域文化和文化交流
亚欧民族
印欧人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
产生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分封-封君封臣
日耳曼人建立封建国家:查理大帝-法兰克国王
843分裂-法国、意大利、德国雏形
西欧的封建制度
制度产生
封君封臣制度
社会动荡;自然经济
层层分封;对应权利和义务-土地&兵役;不跨级效忠;分裂割据 独立性
庄园制
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奴制
农奴-非自由人;超经济剥削;付劳役地租
自由农民
封建制度发展
王权:软弱-专制王权国家建立
王权加强背景
可能新: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必要性:市民反对教会禁锢和封建主超经济剥削的需求;城市发展,市民力量壮大;民族国家形成的需要;提升国家实力的需要
内容
英国的1215《大宪章》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王在法下
14c中期议会君主制时期-限制王权
法国14c初期三级会议-加强王权但后期产生矛盾导致1789大革命
西葡
影响:双重影响
初期:积极进步,统一国内市场,税制统一,民族国家形成
后期:阻碍资产阶级发展
基层治理
庄园:生产组织;征收地租
基督教会
城市自治:政治理念(自治、平等)、经济、城市文化--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法律与教化
西欧:1.日耳曼法(习惯法-成文法,有浓厚的习惯法特点)2.教会法
东欧:6c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在位时期、鼎盛)
11c后罗马法复兴(城市兴起、商品经济的经济基础)
英国
11c诺曼王朝,王室设法院(加强地方控制)
12c后期习惯法基础上形成普通法
13c大宪章: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王在法下
英美法拟:吸收罗马法精神,只采纳部分原则;习惯法特征
法国
13c后王权加强,加快统一法律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启蒙思想-1789法国大革命
1804拿破仑法典
大陆法系/民法系:在罗马法基础上发展,继承大部分
文学艺术
骑士文学:《罗兰之歌》
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教会
兴起
476日耳曼人接受基督教
496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756丕平献土
中国西欧的教会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也是封建势力,大量土地)权力长期并立
长期并立,相互利用,相互对立斗争
对人民的超经济剥削:什一税
影响
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传统,为后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奠定基础
教会介入世俗权力,王权和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城市发展
反映的是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背景:社会稳定;农业工商业繁荣-封建经济发展;市民多种方式斗争
内容:10-11c兴起一批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经济功能)
手工业者&商人:后来的资产阶级
影响
促进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强化王权,促进民族国家形成(与教会斗争,赢得王权力量支持自己)
办大学,思想交流
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疫病
6c鼠疫:地中海沿岸-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
14c黑死病:欧洲
影响: 1.威胁健康,人口死亡 2.政治变动 3.经济变动,劳动力短缺,严重饥荒 4.冲击精神生活,导致信仰危机-新思想产生(人文主义、现世关怀、平等自由) 5.客观上促进医疗卫生工作发展
拜占庭帝国
395罗马帝国分裂 6世纪查士丁尼时地跨三洲 1453灭亡
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俄罗斯
9世纪 基辅罗斯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13世纪中期 汗国臣属
16世纪初 莫斯科公国
1547 沙皇伊凡四世
17世纪末 俄罗斯帝国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7世纪初 伊斯兰教
8世纪 地跨三洲大帝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
都城巴格达
奥斯曼帝国
1453灭亡君士坦丁堡
16世纪 地跨三洲大帝国
最高统治者苏丹
控制商路→新航路开辟
南亚
笈多帝国
4世纪
印度教
德里苏丹国
13世纪
伊斯兰教
最高统治者苏丹
地方行省制、总督
东亚
日本
646大化改新 中央集权
12世纪 幕府政治
17世纪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
朝鲜
7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 高丽王朝 效仿唐朝制度
16世纪 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抗击日本
古代的非洲和美洲
古代非洲
西非
班图人
掌握了冶铁技术
8-15世纪,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马里: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桑海
16世纪极盛,16世纪末衰落
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奴隶制;建学校
东北非
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 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4世纪 进入鼎盛时期
东非
著名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奴隶;园艺业、对外贸易、城市;阿拉伯商人作为中介
南非
津巴布韦国家
14-15世纪 鼎盛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古代美洲
玛雅文明
4-9世纪鼎盛
玉米
城市国家
金字塔太阳庙
陶器
独特文字
历法
20进位制
“0”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6世纪鼎盛
浮动园地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
印加文明
15世纪末16世纪初鼎盛
完善的道路系统
都城库斯科
国王世袭
四大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