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昆虫记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编辑于2022-08-10 15:20:59 贵州昆虫记
大头黑步甲
外形特点
步甲成虫体长1-60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少数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
生活习性
黑步甲有坚硬的外壳,细腰还可以自由扭转。可以让他迅速的抓住任何方向的猎物。大部分步甲都会装死。
相关章节
《昆虫的装死》
蝉
外形特点
全身长约5~6公分,拥有两对膜翅,头部短宽,有3个单眼一对复眼,复眼位于头部两侧分开,触角呈细短须状,口器像一根细长的针。
生活习性
蝉在夏天时,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雄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蝉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相关章节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出地洞》
螳螂
外形特点
螳螂是无脊椎动物,它的头部呈三角形,眼睛大而明亮,触角细长,前肢像两把大刀,上面还生长一排锯齿,腹部肥大。它们喜欢在气温高、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喜欢捕食昆虫。
生活习性
螳螂动作敏捷,可以仅用0.01秒就将食物捕食,它们以昆虫为食,但是只吃活的昆虫,尤其喜欢捕捉小虫。螳螂的伪装性很高,他们的体型从外面看来,很想绿叶或者褐色的枯叶或树枝,因此常常靠此技能躲避追捕。螳螂有自行残杀的习性,它们会经常和同伴大家打架甚至杀害同伴
相关章节
《螳螂捕食》
灰蝗虫
外形特点
幼虫肥胖难看,但已初具成虫的模样,通常呈嫩绿色,但也有的是青绿色、淡黄色、红褐色,甚至有的已像成虫的那种灰色了。其前胸;呈明显的流线型,并有圆齿,还有小的白点,多疣;后腿已像成年蝗虫一样粗壮有力,饰有红色纹路,而长长的小腿上长着双面锯齿。
生活习性
灰蝗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灰蝗虫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
相关章节
《灰蝗虫》
绿蝈蝈
外形特点
这漂亮的昆虫简直捧极了,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波白色的饰带。它体形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最优雅美丽的。我因捉到这样的一些俘虏而洋洋自得。它们将会告诉我些什么呀?等着瞧吧。眼下必须把它们喂养好。
生活习性
喜欢吃昆虫:绿蝈蝈虽然是杂食性昆虫,但是主要以捕食其他昆虫为主,也会吃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它们饥饿的时候会自相残杀,一般都是雌虫吃雄虫;
喜欢湿润:绿蝈蝈的卵都在土的表层过冬,天气湿润的话,卵就会迅速膨胀变大,卵壳破裂后,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破裂出土;如果天气干旱,卵就会延迟孵化;
经常鸣叫:雄虫前面的翅膀相互摩擦,就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当它受到惊扰的时候,就会发出比较急促的声音,然后跳到植株下逃跑。
相关章节
《绿蝈蝈》
大孔雀蝶
外形特点
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一条淡白色之字形线条穿过其间,线条周边呈烟灰白,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宛如一只黑色的大眼睛,瞳仁中闪烁着黑色、白色、栗色、鸡冠花红色等呈彩虹状的变幻莫测的色彩。
生活习性
经常一动不动的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张开。这样能够把捕食的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寿命很短,雄性大概三四天,雌性七八天。
相关章节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外形特点
又称橡树蛾、布袋小修士,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它是一年生动物,春生秋死。触角十分短小,翅膀上有淡黄色鳞片,有"会飞的花朵"之称。它们体型优美,喜欢在白天生活,非常痴迷于恋爱,舞蹈跳得很好。
生活习性
雌小阔条纹蝶用气味来传播信息,吸引雄蝶;雄蝶的触角就是他穿越丛林来到雌蝶身边的导向罗盘。
相关章节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外形特点
嘴长,细如马鬃,呈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大颚是两个钻石尖构成钻头尖端的高强度齿甲。
生活习性
一般栖息在橡栗里。喜欢绿橡树、短柔毛橡树和胭脂虫橡树。食橡栗、榛子等坚果。以卵生的方式进行繁殖。
相关章节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外形特点
小头、大嘴,身着缀着有褐色斑点的灰衣裳,长有扁平鞘翅,尾根有两个大黑痣,身材矮粗。
生活习性
豌豆象一年繁殖一代,成虫在贮藏室的缝隙等处越冬,翌春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补充营养后开始交配、产卵,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卵期7-9天,幼虫期为37天左右,老时在豆粒内化蛹,成虫羽化后经数日待体壁变硬后钻出豆粒,飞至越冬场所。
相关章节
《豌豆象》
菜豆象
外形特点
菜豆象是一种鞘翅目昆虫,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被携带。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生活习性
翌春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2、卵一般散产于豌豆英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英上,每雌可产卵700—1000粒,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卵期7—9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幼虫期约37天,老熟时在豆粒内化蛹...
相关章节
《菜豆象》
金步甲
外形特点
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小树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
生活习性
当雌性金步甲与雄性金步甲交尾之后,雌性金步甲便将已经没有用处的雄性金步甲开膛破肚,残忍的吞食
相关章节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外形特点
它仪表堂堂,可与葡萄根蛙犀金龟媲美。它的服装如果说没有金步甲、吉丁、金匠花金龟的金属外衣那么豪华的话,那至少也是罕见的高雅。在一种黑色或栗色的底色上散布着一层厚厚的散花白绒点,既朴素又大方。
生活习性
__mindmap__topic雌性松树腮角金龟不如雄性感官灵敏,它们将在夏至将近出现,在这一期间它们就会跑到院子的松树上。<br>雄性会飞来飞去与雌性示爱,雄性腮角金龟能发出一种乐声,是从它们的腹部尖端发出,此声音与在玻璃上用湿掉的手划过很相似<br>
相关章节
《松树鳃角金龟》
蟋蟀
意大利蟋蟀
外形特点
两片鞘翅都是由一片宽大的半透明干膜构成,薄如白色洋葱片,能够整个儿地震颤。鞘翅状如圆的一端,上端略小。圆的这一端按一条粗重纵翅脉折成直角,再以鞘翅凸边沿体侧往下,在蟋蟀休息时,包住其身体。
生活习性
形体修长,体格纤弱,体色苍白;在夜间活动;栖驻在各种小灌木、高高的草株,悬空生活,极少到地面上来。意大利蟋蟀的“演技高超”,体现在发声上,声音轻柔缓慢,曲调带颤音,富于表现力,没有惊扰时,叫声始终如一,绝无变化,只要有动静,叫声就忽远忽近,忽左忽右。
相关章节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外形特点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相关章节
《田野地头的蟋蟀》
萤火虫
外形特点
身子长而扁平,头部小,两眼的上方长有一对触角,触角呈锯齿状。萤火虫通常是雄性有翅,雌性无翅。腹部有发光器,所发光为黄绿色。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生活习性
萤火虫在啃食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它的猎物通常是很小的蜗牛,个头儿还没有樱桃大,是处于变形状态的蜗牛。
相关章节
《萤火虫》
圣甲虫
外形特点
圣甲虫的头部边缘是个帽子,宽大扁平,上有六个细尖齿,排成半圆。这就是它的挖掘和切割工具,可以用来撬起和抛洒“食物”中没什么养分的植物纤维,把好东西耙在一起积聚起来,制成球点(球状点心)。如果圣甲虫只是给自己寻找食物,那就很随便;但如果是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的,那就是精挑细选,绝不含糊。
生活习性
圣甲虫生活在草原、高山、沙漠以及丛林,只要有动物粪便的地方,就会有他们勤劳的身影。每天,它们清除的粪便有数百万吨以上。没有这种大自然天生的垃圾清除者,我们这个星球将变得无法收拾。激发这种昆虫承担起这项任务的,是生存的巨大力量。每当有哺乳动物将其粪便排泄到地上时,甲虫之间便会开始为争夺这种资源而进行的残酷竞争。每块粪便本身就是一个微观宇宙,会有许许多多的圣甲虫集合在这一大块粪便上,在十几分钟之内将其一扫而光。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是什么?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是为幼虫准备的。圣甲虫把可以让幼虫生存的粪球加工成梨形,这样的梨形粪球,不仅是幼虫生存的美味的食物,更对幼虫生长起到很大帮助。处于繁殖期的圣甲虫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圣甲虫才破卵而出。圣甲虫卵的位置并不在梨形粪球的中间位置,而是在梨形粪球颈部,这是因为梨形粪球的颈部位置接触面积比较小,能最小程度的防止水分蒸发而导致幼虫困死在梨形粪球中。
制作梨形粪球
圣甲虫对粪球并不是很挑剔,大致挑选一下开始推粪球了。圣甲虫是用腹部后的肢体,倒着走推粪球。将粪球推到木枝的地方,选择合适位置停下。圣甲虫努力将粪球推到木枝上固定住。粪球在木枝固定好之后便可以产卵了。
相关章节
《圣甲虫》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圣甲虫的造型术》
西班牙蜣螂
外形特点
他前胸截成一个陡坡,头上也长着一个怪角,机器惹人注目,身子矮胖,缩成一团,又圆又厚,行动迟缓,它的爪子极短,稍有一点动静,爪子就缩回肚腹下面
生活习性
西班牙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在24小时内吃的食物可超过本身的体重,能加速使粪便转变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质的过程,对人类有益。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可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会破卵而出。植食性的蜣螂会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会把卵产在腐叶土里,大约10天后,幼虫便会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的成长,第二年七月便会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
相关章节
《西班牙蜣螂》
米诺多蒂菲
外形特点
一种体型较大,与地下打洞的昆虫血缘极其相近的黑色鞘翅目昆虫。它是一种平和无害的昆虫,但它的角可比弥诺斯的公牛要厉害。雄性米诺多蒂菲胸前有三根一束的平行前伸的锋利长矛。
生活习性
米诺多蒂菲非常喜欢露天沙土地,羊粪蛋是它们的美食。大约在每年的三月份头几天,它们便开始修窝筑巢了,此前一直分居各自浅洞穴的雌雄米诺多蒂菲,开始要共同生活较长的一段时间了。
相关章节
《米诺多蒂菲》
粪金龟
外形特点
粪生粪金龟面部下方像紫水晶般闪亮,而伪善粪金龟的面部下方则闪烁着黄铜的光芒。我笼子里喂养着的就是这两种粪金龟。 卵就睡在这个圆圆的小窝里,与四周无任何接触。卵是白色的,呈加长的椭圆形,与成虫的体积相比较,卵的体积够大的了。粪生粪金龟的卵长有七八毫米,宽有四毫米多,比粪金龟卵的体积要稍小一点。
生活习性
粪金龟习惯沙土地上挖洞,喜欢用羊粪给孩子做卵房,因为羊粪比较有营养。粪金龟飞翔时习惯把触角折成扇形。它们习惯把卵房捏成西洋梨状。
相关章节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隧蜂
外形特点
隧蜂形态不一,有的跟蟑螂大小差不多,有的比家蝇还小,这会令新手们在辨别时一筹莫展。不过隧蜂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特征,如果你抓到一只隧蜂,请仔细观察它的尾部,尾部有一道油光锃亮的沟槽,在它进入攻击状态时,蛰针会沿着这道沟槽上升、下降。比一般的胡蜂大,一般跟家蜂差不多。
生活习性
分工明确且轮流进出,白天休息的隧蜂在夜晚工作。采食的范围半径在巢穴周围3公里左右。繁殖习性:繁殖期主要在春季5月和夏季七月。外形特征:雌蜂长有发达的采粉器官,腿节上长有长毛。
相关章节
《隧蜂》《隧蜂门卫》
老象虫
外形特点
老象虫嘴长,细如马鬃,呈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大颚是两个钻石尖构成钻头尖端的高强度齿甲。栖息在橡栗里,喜欢绿橡树、短柔毛橡树和胭脂虫橡树。食橡栗、榛子等坚果。象虫属鞘翅目,鞘翅,即较坚硬的翅,如一个套子将虫体完美地包裹其中。已经羽化的若虫之所以会变换形态,是因为它的身体在长大,鞘壳装不住了所以换个壳,而老年象虫体态大小已经稳定不再变化,遂生存形态持久不变。
生活习性
老象虫只以雄花粉为食,而幼虫则以腐烂的花为食并逐渐变为成虫。在油棕雄花期间,老象虫在快要枯萎的小花细丝管内产卵,其幼虫以腐烂的花为食,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7~14天,正好是在雄花花期内。老象虫的平均寿命为15~17天,一个雌虫平均繁殖12个后代。老象虫的雌虫在产卵前,往往会以吻端之囗器在植物之组织上钻一管状洞穴或横裂,然后再把卵产于组织内,有部分种类能以孤雌生殖方式絮衍后代。它的整个寿命只有三个星期,但成虫只需活几个星期就可以不断地产下4代甚至更多的后代。但在秋天只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成活率。老象虫不会咬人,成虫拥有假死的习性。
相关章节
《老象虫》
朗格多克蝎
外形特点
朗格多克蝎,这种节肢动物习性蒙着神秘的色彩,尾端有一个六节体,表面光滑,呈泡状,是制作并储存毒汁的小葫芦。蝎毒外表看上去像水一样,但毒性极强,且毒腔终端是一个弯弯的螫针,色暗,尖利,针尖上有一个小细孔,毒液就是从这里流到被蛰方身体中去。
生活习性
它们独自居住在一起,蝎尾有毒,他们喜欢吃肉,但是食量却不大,住的地区植被稀疏,雌蝎交配完后为了产卵补充营养会吃掉雄性。
相关章节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朗格多克蝎》
昆虫记
作者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简介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文艺笔调
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