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上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五上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包括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以及理解它们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约分,找最小公倍数,通分,分数比较大小等。知识点详细,逻辑清晰,方法全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大版初一上一元一次方程、相遇追及、打折销售、航行、工程、火车隧道问题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和题型详细,有理数包含证书和分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欢迎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手拉手,内容有模型分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五上数学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一)
知识回顾
分数的意义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补充:整体被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几份分子就是几。一个整体可以是单个图形, 可以是多个图形
分数的意义二
分数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部分是/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补充:整体有几份分母就是几,部分有几份分子就是几。当1个数量为一份时,整体数量是几分母就是几,部分数量是几分子就是几
同一个分数表示的“部分”相同时,"整体"的数量也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同一个分数,部分不同,对应的整体的数量也不同
同一个分数,整体不同,对应的部分的数量也不同
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单位
含义
像1/2,1/3,1/4,1/5……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分子为1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意义
它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
分数与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是分数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看出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分饼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
分子<分母
真分数都小于1
假分数
分子≥分母
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
带分数
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
带分数都大于1
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像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例
3/5,4/5,6/5,8/5这几个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用1/5表示,像这样的3份用3/5表示;像这样的4份用4/5表示;像这样的6份用6/5表示;像这样的8份用8/5表示
带分数的意义
表示几个整体和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表示1个整体和这一个整体的1/4
明确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带分数与假分数可以互换,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分数与除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两个数相除,它们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相当于分数线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乘分母再加上分子的数作分子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
如果能除得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商就是所要化成的整数
如果有余数,不能整除时,所得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分母不变,余数作分子
求a是b的几分之几?
a÷b=a/b
用除法计算,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就用谁除以谁,结果用分数表示
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也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找最大的公因数
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列举法
方法
①先找出各组中每个数的因数
②再从每个数的所有因数中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为1,2,3,4,6,12;18的因数为1,2,3,6,9,18
倍数关系
如果一组中的两个数本身就存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那么较小数的所有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较小的那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5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5
互质关系
两个非零自然数,公因数只有1,并且1也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数叫作互质数,或者说这两个数互质,是互质关系
典型例子
两个不同的质数,为互质数
如:7和11,最大公因数为1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如:1和24,最大公因数为1
任何相邻的两个数互质
如:7和8,最大公因数为1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这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时,为互质数
如:2和15,最大公因数为1
分解质因数法
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若干个质因数相乘的过程叫分解质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
把两个数都分解质因数,再把各数中的全部公有的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18和12
18=2×3×3 12=2×2×3
它们共有的质因数是2和3,最大公因数是2×3=6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这是短除符号,就是倒过来的除号。短除符号里面放被除数,要将哪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哪个数就放里面作为被除数
短除号侧面写除数,并且除数要是质数(质数一般从小到大试)
它们的商写在短除符号的下面,被除数的下面,短除一直要除到商是质数为止
商不是质数则将它作为被除数画上短除号继续除,除到商是质数为止
最后写成分解质因数的标准形式(质因数从小到大写)
合数=短除号侧面和下面这些质数的乘积
短除法
直接用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
把两个数都写在短除号内,同时将两个数分解质因数,除数只写一个是它们共有的除数,除数要使两个数都能整除并且是质数,也就是它们共同的质因数。除到两个数的商互质为止
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约分
最简分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不能再约分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约分的方法
逐次约分法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逐次除以它们的公因数,直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一次约分法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得出最简分数
例:32/48
找最小的公倍数
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
①先找出各组中每个数的倍数
②再从每个数的所有倍数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
2倍数关系
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公倍数就是较大数的倍数,其中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5和15的公倍数: 15,30,45,60……,其中最小公倍数是15
3互质关系
两个非零自然数,公因数只有1,并且1也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找最小公倍数
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如:7和11
如:1和24
如:7和8
4分解质因数法
把各数中独有的质因数提取出来和最大公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24和60
24=2×2×2×3 60=2×2×3×5
它们共有的质因数是2、2和3,最大公因数是2×2×3=12
它们独有的质因数是2和5,最小公倍数是12×2×5=120
5短除法
直接用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分母不同
要通分
通分
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步骤
①先要找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其他公倍数也可)
②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变化分数
分数比较大小的技巧
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积大则积下面的分数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