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第7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辐射散热: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温差、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传导散热:皮肤与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差,接触面积,以及该物质的导热性能。
医学考研 生理学 呼吸,介绍了呼吸的全过程、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一起来看吧!
医学微生物学 病毒学,内容有 支原体、立克次体、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螺 旋 体、真菌、衣 原 体、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病理总论,汇总了适应与损伤 损伤的修复 炎症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能量代谢与体温(概念,选择)
二、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
体表温度,体核温度
体表温度(较低) (皮肤温度)
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体表各层,各部位之间有较大温差
四肢末梢,低,越接近躯干、头部,高
与局部血流量密切相关
寒冷环境/情绪激动↓发汗↑
体核温度(较高)
脑,心脏,肺,腹腔
测定方法,正常值
直肠温度
36.9-37.9
口腔温度
36.7-37.7
腋下温度
36.0-37.4
体温生理性波动
选择题
体温的日节律(昼夜节律)
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
性别影响
成年女性普遍高于男性0.3
孕龄期女性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动
排卵日最低
孕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导致
年龄影响
老年人体温低(新陈代谢缓慢)
新生儿(早产儿),体温易变动(调节机制尚未发育完全)
运动影响
肌肉运动,精神运动→体温升高
变化范围
28℃以下→心脏活动停止
30℃以下→神经反射消失
34℃以下→意识障碍
过低
脑温﹥42℃→脑功能严重受损,诱发脑电反应可能完全消失
体温﹥44-45℃→体内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致死
过高
产热反应
主要器官
安静时,内脏,主要肝脏;运动时,骨骼肌
寒冷时,褐色脂肪组织(新生儿)
形式
一般环境
全身各组织器官基础代谢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骨骼肌舒缩活动
寒冷环境
颤栗产热(主要)
骨骼肌屈肌,伸肌,不随意节律性收缩
不做外功,能量全转化为热量
非颤栗产热(代谢性产热)
褐色脂肪组织 (分布在,肩胛下区,颈部大血管周围,腹股沟,腋窝等) 线粒体内膜上有解耦联蛋白(UCP)
生化,p133,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不产生能量,产生热量
调节
神经
甲状腺激素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体液
甲状腺激素(最重要)
散热反应
部位
主要,皮肤
安静状态
大部分辐射,传导,对流等
小部分,呼出气,尿,粪
劳动或运动
还有汗腺分泌汗液
方式
辐射散热
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温差
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传导散热
皮肤与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差,接触面积,以及该物质的导热性能
对流散热
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受风速影响较大
风速越大→散热量越多
蒸发散热
不感蒸发
与汗腺活动无关
24小时1000ml
出汗(可感蒸发)
汗腺
大汗腺
局限于腋窝和阴部
与体温调节反应无关
小汗腺
分布于全身皮肤
手掌,足趾﹥额部,手背>四肢,躯干
体温调节反应重要效应器
温度
安静:气温>30℃,开始发汗
空气温度高,衣着多,>25℃发汗
劳动运动:气温﹤20℃也可以发汗
汗液
水99%
固体1%
主要NaCl
少量乳酸,KCl,尿素
无蛋白质葡萄糖
等渗→汗腺官腔,醛固酮,保Na排K,重吸收Na,Cl→最终汗液为低渗
大量出汗,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高渗性脱水
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味觉性出汗
环境温度高于机体温度时,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皮肤血流量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
热感受器;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PO/ AH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体温调节过程一一体温调定点学说
行为性体温调节
特殊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热习服/冷习服
一、能量代谢
概念,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发生 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能量的来源
腺苷三磷酸(ATP)
直接供能
储存能量
磷酸肌酸(CP)
储存ATP
主要,肌肉,脑组织
能量利用形式
糖(主要)
提供所需能量的50%-70%
1mol葡萄糖
有氧氧化,30-32mol ATP
主要
无氧氧化,2mol ATP
氧债
葡萄糖无氧氧化
磷酸肌酸的高能键
脂肪
提供体内能量的30-50%
脂肪储存量约占体重20%
甘油(肝脏)
磷酸化,脱氢
糖的氧化分解
转变为糖
脂肪酸
与辅酶A结合——β-氧化——乙酰辅酶A
糖的氧化途径
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
过多,重症酸中毒
每克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约为糖的二倍
蛋白质
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功能,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活动
长期不进食,体力极度消耗
三大营养物质
能量的利用
50%以上
热能
以化学形式储储存于高能键中
供机体进行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骨骼肌收缩,做一定量的机械功
能量平衡
负平衡
摄入<消耗
正平衡
摄入>消耗
体质指数
腰臀围
反映脂肪总量和分布
能量代谢的测定
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方法
直接测定法
间接测定法
基本概念和数据
食物的热价
1g食物氧化或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脂质>蛋白质>糖
食物的氧热价
食物氧化消耗1L氧气时消耗的热量
糖﹥脂质﹥蛋白质
氧热价Ⅹ耗氧量=产热量
呼吸熵RQ
一定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吸入的氧的比值
糖﹥蛋白质﹥脂质
1>0.8>0.71
混合食物0.85左右
步骤
关键是测定机体耗氧量和CO2产生量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
肌肉活动
影响最大
耗氧量可达安静时10-20倍
环境温度
安静,环境温度20-30℃,代谢稳定
环境稳定<2O℃,能量代谢率↑ 10℃以下,显著↑
环境温度﹥30℃,代谢率逐渐增加 (体内化学反应↑,出汗↑,呼吸、循环功能↑)
精神活动
平静思考,产热量<4%
精神紧张(烦恼,恐惧,情绪激动) 代谢率增高10%以上
无意识肌肉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性食物10%
体液和神经
下丘脑对摄食行为的调控
激素对能量代谢过程的调节
基础代谢
名词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BMR
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量
基础状态
清晨,清醒,肌肉放松,两小时以上无剧烈运动,食后12-14小时
影响BMR的因素
正常范围,相对值±15%之内,>20%,有病理性变化
BMR↑
甲亢
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伴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疾病
体温升高1℃,BMR升高13%左右
BMR↓
甲低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垂体性肥胖,肾病综合征,病理性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