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总论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对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艺术总论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
传统观点
客观精神说
艺术是“理念”或“宇宙精神”
柏拉图(古希腊)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
感性世界是第二性
艺术世界是第三性
黑格尔(德)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文以载道说”
主观精神说
“自我意识的表现” “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德)
德国美学开山鼻祖
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尼采(德)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万事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作艺术的两种根源
南北朝时期
“情”“志”
宋代严羽
“妙悟说”
明代袁宏道
“性灵说”
模仿说或再现说
“对现实的模仿”,“社会生活的再现”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爱美是人的天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美是生活”
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缺陷:过分抬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
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俄)
艺术生产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点、性质和特点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
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线与表现的结合。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生产阶段
产品
消费阶段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鲁迅: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艺术形象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
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和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体现为艺术典型。
主体性
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
艺术欣赏
审美性
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别林斯基(俄):现实在美只在内容,而艺术则把它融化在优美的形式里,因此,绘画才优惠现实。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模仿”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模仿
艺术起源于“游戏”
席勒(德国)《美育书简》
斯宾塞(英国)
游戏,过剩的精力
艺术起源于“表现”
19世纪后期以来,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克罗齐( 意大利)
表现说:直觉即表现
情感
科林伍德(英国)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艺术起源于“巫术”
爱德华•泰勒(英国)
《原始文化》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艺术起源于“劳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普列汉诺夫(俄)
《没有地址的信》原始音乐 原始舞蹈 原始绘画
恩格斯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
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知作用(认识功能)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现象,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审美教育作用(教育功能)
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审美娱乐作用(审美功能)
精神上的享受。积极的休息。受到教育和启迪。
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艺术审美价值的统一基础之上。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誉的核心,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誉与艺术教育。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美誉这个概念。
席勒:体、智、德、美
王国维(清末):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
蔡元培:以美育带宗教。
美誉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誉的主要手段。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里。
培养完美的,人格。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作为文化形象的艺术。
文化与艺术
文化大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制约和决定精神文化。
艺术与哲学
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架在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就是美学。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