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导图」学习丨河西走廊08集-会盟@晶20220814纪录片
这是一篇关于「思维导图」学习丨河西走廊08集-会盟@晶20220814纪录片的思维导图,想要了解河西走廊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编辑于2022-08-14 14:00:28 江苏省
捌
会 盟
时代 背景
1218年
成吉思汗开始征服世界的宏达计划
7年时间 横扫欧亚大陆
莱茵河畔的维也纳
黄河边的汴梁
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
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
1226年
成吉思汗向 河西走廊发起总攻
目的:通过河西走廊打下西夏国,进而直捣中原
事件:即将攻克西夏之时,坠马受伤不治而离世
1234年
蒙古和南宋联手灭金国 → 出现南宋、蒙古、大理国、吐蕃并存局面
1235年
蒙古主力大军 发起第二次西征 目标对准南宋
指挥:阔端
战略:先攻打四川以包围南宋
问题:在蜀地遭遇顽强抵抗
策略:灭西南的大理国→借道进攻陇、蜀
阻碍:吐蕃成为挡在大理国前的一块石头
1236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儿子)将甘肃、青海等西夏故地(河西走廊)分封给了次子阔端
1245年
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抵达底格里斯河上游 → 欧洲人称成吉思汗为”上帝之鞭”
1251年
蒙哥登上蒙古王 → 结束蒙古内部”法度不一,内外离心”的混乱局面
凉州 之行
背景
凉州
汉帝国设郡之时的武威
丝绸之路上的军事重镇
当时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地区用→”梦幻凉州”
数度改朝换代兵家必争之地
吐蕃 分裂
时间:877年进入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
管理:各地由不同宗教教派管理(宁玛、噶当、噶举、萨迦等)
纳贡
蒙古崛起后,藏区教派或多或少与其保持纳贡关系
成吉思汗死后,吐蕃地方不再进贡,关系趋向紧张
政体:政教合一
以佛教传播、发展为标志的吐蕃文化
佛教成为社会的基本凝聚力量
寺庙与教派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蒙古 宗教
多种信仰:成吉思汗西征时接受各种宗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原始信仰:萨满教居于众多宗教的首位
实际目的:用于为战争占卜与祈福、从不遵守教规的要求
会盟
和谈 决策
时间:公元1239年-1241年(历时2年)
起因:阔端派将领多尔达率一支蒙古骑兵率先进入西藏
经过
军队在拉萨驻留近2年时间内没有任何军事行动
多尔达与当地政领频繁接触,深入了解吐蕃的宗教与政治
结果
1241年,窝阔台病逝后 停止进攻南宋
阔端被迫从四川撤回到河西走廊
多尔达率军撤离藏区
多尔达 写信建议
详细汇报吐蕃的政教情况
建议阔端放弃武力,改用和谈
提供和谈对象的人选
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 ”学富五车,最有学问”
萨班
身份:萨迦派的第四祖
出家:出家前名叫贝丹顿珠, 1206年(25岁),拜印度高僧为师出家
学习
随后拜师多位印度和吐蕃大师
努力钻研诗学、韵律、医学、历法
个性:个性鲜明,非常自信,讲述辞藻,无人匹敌
成就
尊称为”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 →”大学者”之意
藏传佛教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萨迦派VS 其他教派
势力不如其他教派
最早实行政教合一的地方势力
其他教派更注重佛法传承, 不看重现实的政治管理
对象 选择
首选 ”止贡寺京俄仁波且”
声望最高,执掌两大教派
65岁,不愿或不敢去凉州
→ 推荐萨班
阔端采纳建议
决定邀请萨班来凉州会谈
阔端 邀请 萨班
时间
公元1243年
形式
以汗国名义颁发诏书
派助手多达那布将军为金子使者携带亲笔书信
前往后藏地区的萨迦寺当面邀请
准备
萨班到来之前请藏族僧人跟随,了解藏族习俗及藏传佛教
萨班 接受 邀请
原因
避免军事冲突带来的危害
藏区更长远的发展
准备
托付事务:逐一托付后藏萨迦派政教事务
携带传人:(侄子)巴思巴(10岁)、恰纳多吉(6岁)
原因:一说人质说,一说继承说
前往 凉州
时间:公元1244年春夏之交 - 1246年8月(历时2年)
线路:萨迦 → 拉萨 → 河西走廊
沿途
沿途走访西藏高僧大德和政教领袖
积极主动与各政治宗教派别交流,了解他们立场观点
收集整理向蒙古汗国谈判的条件和意见
抵达 凉州
凉州归于蒙古汗国统治已20余年
渐渐恢复往昔的繁华景象
佛教的气息和僧侣 的身影随处可见
凉州曾是佛教进入中原的唯一通道
给萨班以精神上的亲近感
凉州 会谈
时间:公元1247年1月(阔端从漠北和林回到凉州)
阔端对萨班的第一印象:睿智而淡定、不卑不亢却充满诚意
讨论 归顺条件
① 归附者仍原职
② 缮写各地官员姓名、百姓数目、贡品数额等各三份
一送阔端、一送萨迦、一由各长官收执
③ 绘制一份归附者与未归者地图
④ 一切都须与萨迦金子使者商议而行
结果:总体很顺利
阔端表示愿意皈依佛教
吐蕃地区归于蒙古政权统治
授权萨迦派管理吐蕃政教事务
萨班向藏区吐蕃各派发布《萨迦班智达致番人书》
意义
揭开了西藏历史发展新的一页
让青藏高原的人民免遭战火杀戮
结束了藏地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为此后青藏高原纳入元朝的版图奠定基础
传教
萨班 驻留 凉州
使命:将藏传佛教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
居住:幻化寺(不惜财力扩建)→ 后更名”白塔寺”
用处:居住、修行、讲经
更名原因:萨班圆寂后新建灵骨塔一座,后人称为”白塔”,随后改名
阔端 态度
视萨班为自己的宗教导师
开了蒙古王室尊封佛教高僧为”上师“的先河
为蒙古社会输入藏传佛教打开了合法而方便的大门
影响
香火日渐鼎盛,曾有上千人在这里研习佛法
藏传佛教的出现让蒙古人开始认真思考信仰
让佛教文化开始深刻影响蒙古人的精神世界
巴斯巴
成长 过程
接触多种民族 → 打开眼界,积累众多政治经验
与阔端儿子和蒙古贵族子弟交往 → 为走入蒙古政坛奠定基础
身份
萨迦寺主持、萨迦派教主职位(萨迦派第五祖)
经历
1253年,与忽必烈会面,为其进行灌顶仪式
1256年,跟随忽必烈返回草原上开平府,后始终跟随
1265年,奉命回到故乡萨迦,协助蒙古管理吐蕃
清查户口
制定法律
1268年,正式建立起与中国其他省相同结构的地方政权
1270年,被忽必烈封为帝师
掌管全国的宗教事务
隶属元朝中央政府的吐蕃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1280年,在西藏的萨迦寺忽然圆寂
成就
跻身于中华民族史上伟大藏族政治家行列
成为无可争议的藏传佛教一代宗师
内容来源:《河西走廊》08集 制图者:晶 制图日期:2022.8.14
贰
佛教进入中原——鸠摩罗什
佛教进入中原
汉帝国末期
佛教已经进入中原
社会秩序按照儒家的规范建立
帝王&百姓:孔子已深入和全面的思考过现实世界的运行方法
东晋十六国 时期
少数民族帝王入主中原
对百姓:长期战乱,居无定所,痛苦,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
对北方君主:生活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难以接受儒家学说
引起 关注和向往
一个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
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
一套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
鸠摩罗什
生平
出生于 西域龟兹国
父亲:从印度迁徙到西域的贵族后裔
母亲:龟兹国王的妹妹
7岁:跟随笃信佛教的母亲一同出家
12岁:开坛讲法,令信众与国王都聚集身边
后被龟兹王誉为国师,名誉从西域传到了中原
贡献
地位: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公认的第一大家
自西而东的旅程
推动整个汉地佛教的发展
影响我们今天的语言生活
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384年,40岁的鸠摩罗什被吕光俘获
被俘17年
外出时间不能太久,不能离开住地太远
支撑的信念:传教到中国的使命
传法之路
从周围的士兵开始传法→多一个人领悟佛法,多做一件功德
士兵来自中原各地,方言五花八门→一边传法,一边学会各种方言
深刻了解了中原文化,汉语读写能力突飞猛进→译经大师悄然生长
进入中原
公元401年,后秦国君姚兴派遣十万大军讨伐凉州,将58岁的鸠摩罗什迎到长安
姚兴支持
搭盖说法的场地”逍遥园”,千人听法
开辟"长安译经场",选派800名僧人,支持鸠罗摩什重新译经
长安译经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经场
译经贡献
首次对佛教全部关键词汇给出了详细、准确、深入浅出的解释
译注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鸠摩罗什译
影响超出佛教范围,创造出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等词汇
圆寂
公元413年,70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圆寂
临终遗言
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舌舍利
形骸灰飞烟灭,舌头依然如生
奉归于 武威·鸠摩罗什寺 修塔供养
内容来源:《河西走廊》05集 8:57-22:30 制图者:晶 制图日期:202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