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时间管理-超好用的68个时间管理技巧》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假使人们在一些琐事上不浪费太多时间的话,那么他们一定能完成更多的任务。人们往往因为拼命想把每一件小事都做的完美无瑕,因此在大事上总是一事无成。”
编辑于2022-08-16 22:07:29 浙江省《时间管理-超好用的68个时间管理技巧》
认知篇-怎样对待时间,等于怎样度过一生
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
你的时间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莎士比亚曾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6种时间观影响我们
1.当下享乐的时间观
2.当下宿命主义时间观
3.过往消极的时间观
4.过往积极的时间观
5.关注未来的时间观
心怀梦想脚踏实地,计划行事
6.超越未来的的时间观
因果论,生死轮回
我们和高效能人士的差距在哪里
比尔盖茨曾说:“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
通过时间管理,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1.掌握并运用时间管理的技巧
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2.打败拖延症
3.形成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降低变动性,有计划的完成预期目标
4.平衡工作与生活
不同行为风格的人,需要不同的时间工具
DISC理论
支配(Dominance)-工作狂-适合潮汐
影响(Influence)-善于交际,无法专注-适合番茄土豆
稳健(Steady)-Doit.im
服从(Compliance)-Forest
当心!别走进时间管理的误区
误区1:就是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提高效率
在于完成的事是否与目标计划相一致
误区2:要找完美的工具才可以开始
关键在发挥人的能动性和自制力,工具只是辅助
误区3:让自己像机器人一样按计划行事
误区4:大忙人才需要时间管理
把时间用于有意义的事情。
技巧篇-超好用的68个时间管理技巧
第一章-时间分配法则
01.掌握80/20时间分配法
帕累托法则
如何利用20%时间抓住80%重要事--时间象限法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
02.时间管理与短跑理论
帮我们改善注意力、提高效率,方法分3步
选定目标-可选想做单却意志力没做成的,如早起、跑步
制定计划--重复21天就会养成习惯
暗示巩固--逐步增强
短跑理论的关键--刚开始保持一定的频次和质量,且目标完成度高于前一次
03.时间管理中的墨菲定律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面对墨菲定律,如何补救
1.事先周密计划
事前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并判断事情发展趋势
2.预留出一定的时间
事情实际所花费的时间通常比你预计的时间要长
3.建立应急预警制度
04.利用好15分钟法则
15分钟法则
1.明确自己想要做的正事
2.把所有的干扰因素排出,让它们至少在15分钟内不能打扰你
3.尝试把注意力放到要做的正事上并坚持15分钟
4.15分钟后,看是否能坚持,如果可以,那么继续,如果不行,就放弃或做其他事。
05.记录你的时间日志
1.首先明确一天的任务,一一罗列
2.赋予每项任务意义,要怎么做,达到怎样的目标
3.预测每项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
4.按照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参考时间象限法
5.每完成一项任务,记录实际所花的时间。
6.一天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
06.设定好时间结束点
设定Deadline
可以激发人的专注力和执行力,忽略无关紧要的细节,事情精简,提升效率
07.让你的时间安排头轻脚重
齐加尼克效应--因为工作和其他事情带来的压力,导致心理上过度紧张
使用这种方法管理时间注意点
1.任务多时,分清轻重缓急
2.头轻脚重是相对,避免琐事处理完,后面已经没精力
3.头轻脚重管理法适用于某个小段的时间
08.每天留出一点弹性时间
09.学会最大限度利用业余时间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
胡适说:“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身”
1.利用成本思维分配时间--时间消费是否会给你带来实际利益
2.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3.重视你要做的事
10.按精力周期分配时间
1.一小时周期--人的注意力只能保持45-90分钟
2.一天周期
早上,脑神经活跃适合计划性工作
上午,精力充沛,适合富有挑战和创造力的工作,效率高
下午,精力减弱,适合处理沟通性工作
晚上,睡前一小时,适合学习和记忆的工作。
一周周期
第二章-目标任务完成法则
11.制定周/日目标
1.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下周要完成的所有任务
2.一天结束后,把周目标的工作列到新的日列表,即第二天完成的目标
3.一旦完成当天目标,工作就结束不再增加任务
每天的目标不要太多,3-5适宜,且每个目标有明确的完成时间要求
12.SMART目标管理原则
1.具体的(Specific)
目标明确,能准确描述达到的行为标准
2.可测量的(Measurable)
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标准
3.可实现的(Attainable)
执行者能力范围内,但又有一点挑战
4.相关的(Relevant)
目标要紧密相关
5.有时限的(Time-bound)
必须有完成期限
13.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
1.年计划-大纲
2.月计划-分解
3.周计划-细化
4.日计划-灵活
14.六点优先原则
将生活工作中的大小事排序,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
15.剥洋葱法和多杈树法
1.剥洋葱法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逐一分解到更小的,最后就是行动
2.多树杈法
1.写下自己想要实现的大目标
2.明确实现这个大目标的条件,列出充分和必要条件
3.达到上面的条件需要完场哪些小目标
4.实现小目标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5.以此类推就完成了多杈树的分解过程
16.目标导向法
牛根生经典话:“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
以期望目标为基础,由后往前推导,先设定目标,再分析现有条件的瓶颈和制约,缺什么,再想办法补什么。
1.给自己定下一个非实现不可的目标,或远大暂时无法实现的
2.从自身条件出发,分析阻碍目标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3.全力以赴解决不足,变不利为有利
4.遇到困难,不要随意更改目标,要迎难而上,直到实现目标
17.九宫格日记法
方法:格子正中间写上日期和天气,周围的格子写上健康、事业、家庭、学习、理财等,每天填写具体的任务,并配相应的时间
注意点:
尽量让每个格子都有目标
每个格子的目标不要超过3个
18.吞青蛙法
1.明确自己的“青蛙”是什么,别吞错了
可以从每日每周每月中找一些必须攻克的问题,列出最重要的3件事
2.有好几只“青蛙”怎么办? 先吞最丑的
3.将“青蛙”放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解决
4.如果“青蛙”太大,可以先切分一下
19.建立停止清单
1.不要将头脑风暴产生的灵感和偶然出现的想法加到你的日常清单里,可以将它们加入停止清单,时机成熟了再转为清单。
2.将琐碎的信息和计划暂时加入停止清单---以免低价值低产出的事情影响效率
3.不要将宏伟的意愿和计划列入每天的行动计划里
4.将模棱两可的任务移除清单---清单要清晰明确,浏览时立即明白要做什么
20.分清日常工作和非日常工作
21.将小事集中起来处理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假使人们在一些琐事上不浪费太多时间的话,那么他们一定能完成更多的任务。人们往往因为拼命想把每一件小事都做的完美无瑕,因此在大事上总是一事无成。”
1.快速判断完成每件小事的价值和花费的时间
2.将这些琐事按照重要紧急程度排序,优先重要的事
3.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4.立即行动。处理琐事时,不要把大量时间用在思考上,而是马上行动
22.标准化输出工作任务
1.学会判断任务优先级
2.坚持做日/周计划和总结
3.每项工作结束后,仔细梳理一遍,想想哪些还能优化
4.注重沟通方式,如遇到重大问题或疑难要反复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5.建立未完成清单提醒。
第三章-好习惯事半功倍
23.30天试验法
1.每个“30天计划”只坚持一个习惯
2.写下计划,做出承诺
3.顺利完成“30天计划”
24.替换理论
习惯不可能被磨灭,只能被取代
为什么会有效?--多用于不好的习惯
1.降低难度
2.强化替代习惯
3.平衡内在需求
25.巧用触发物
如果打算打破某个习惯,可以连续记几天日志,详细写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和诱因。
26一次培养一个习惯
1.先锁定并明确你的目标
2.坚持一个月
3.找工具来帮忙--“习惯养成助手APP ”
4.每周回顾
27.建立文件管理系统
1.临时文件夹的管理
2.文件的命名--核心信息及修改事项等
3.文件存放
4.文件查找---搜索神器“everything”
28.给所有的东西规定放置的位置
1.先对办公区进行规划
重要区、临时区、资料区、功能区、个人物品摆放区
2.对所有物品进行归类
3.重新摆放物品
29.养成做工作笔记的好习惯
1.随时随地记录
2.不同颜色标记不同内容
3.最好记在相关的文件或书上
4.利用工具记笔记
30.做好三种必备的计划清单
1.日计划清单
2.项目待办清单
3.长期待办清单--分解,然后逐一执行
31.认真核对与备份
1.工作核对
2.文件备份
32.提前解决可以预见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深入思考,掌握问题的基本规律
查理芒格:“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2.吸取前车之鉴,不要一意孤行
3.重视一线工作,从中发现问题
第四章-拯救你的专注力
33.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只适用于真正专注做一件事的人
如何利用定律,提升做事专注度
1.要有明确的愿景
2.全身心的投入大量练习
3.向同行优秀的人学习
34.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将精力集中于一件事物往往比天资和技术更重要
1.避开多任务处理
2.目标尽量贴合实际
35.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1.应对来自上级的干扰
2.应对来自下级的干扰
与下属沟通要观点鲜明、态度明确
要求下属准备备忘录,有问题看备忘录,如有疑问再请示。
学会放权、固定一个时间集中处理下属问题
3.来自访客的干扰
交谈时注意引导双方话题方向,避免跑题
36.每天冥想5分钟
用来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
37.警惕“窄化效应”
注意力被偏移,并短暂集中在某一点的现象,心理学称“窄化效应”
人因为只关注了某一时刻某一点的偏好,而导致原来的偏好(并非喜好,而是做某一决策时的偏向)出现了问题
避免窄化效应
1.目标清晰具体
2.用图像法看清问题本质
38.缩短不必要的信息处理时间
1.筛选信息
2.防止无效信息干扰
a.设置时间限制
b.设置无干扰区
39.减少花在网络工具上的时间
1.固定上网时间
2.列出优先级,限制网页数量
3.采取一些硬性办法
40.学会做一只专注的刺猬
想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什么是你真正想做并想干好的事情,确定好方向后,专注深扎下去,力求做透做精
第五章-赶走负面情绪
41.利用行动赶走负面情绪
42.接受并体察你的情绪
1.正视你的情绪
30分钟可担忧,之后提醒自己:“固定时间担忧,现在不必去担忧”
2.用逆向追溯认识自己的情绪
3.养成经常自省的习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43.利用GTD法则减少焦虑
1.收集
2.整理
如果少于2分钟的,立刻去做
3.组织
组织下一步行动形成组织,等待处理或将来处理
4.回顾
5.执行
44.远离非理性情绪
控制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事件,而是来自人对事件的认知
1.自我暗示法
2.注意力调控法
45.抵制诱惑,不被欲望所累
1.保持理智,为你的欲望留出一条防火线
2.转移注意力
3.找人倾诉
46.避免接触懒惰的人
1.接触做事效率高的人
2.与志同道合者为伍
3.结交有好习惯的人
47.不要苛求完美
哈佛大学的泰·本博士认为,完美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本能性恐惧”
48.学会克制冲动情绪
心理学认为,冲动是一种行为缺陷
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1.数颜色法
环顾四周,看看周围是什么颜色,在心中默念30秒左右
2.沉默法
首先做到克制,用沉默对抗心中的冲动是最明智的做法
49.如何快速调整工作状态
1.做眼保健操
2.小憩一会儿----限制在半小时内
3.冥想----保持在5-10分钟
50.多留一些时间给睡眠
列宁曾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如何做到劳逸结合
1.最好有固定的休息时间
2.不要把床当成工作和学习的场所
3.经常运动
第六章-高效率就是生产力
51.计算出你的单位时间产出
52.被逼出来的生产效率
1.增加工作量
2.先放松
53.习惯现在就做
别想太多,现在就做
1.经常自我反省与心里暗示
2.屏蔽干扰自己的事物
3.合理分配任务
54.利用最有效率的时间
55.掌握高效阅读的技巧
1.S曲线法
2.指读法
3.跳读法
4.理解训练
56.用番茄钟管理你的时间
30分钟为一个番茄钟,25分钟工作,另外5分钟休息
1.计划
活动清单、今日待办、记录
2.执行
3.应对中断
4.休息---完成4个番茄钟可进行15-30分钟的休息
5.记录
57.为重复性工作建立工作模板
1.梳理工作流程
2.建立任务模板
3.利用技术让工作自动完成
58.善用零散时间
59.把不擅长的任务派出去
60.让高新技术给时间管理帮忙
第七章-人际交往有诀窍
61.职场人际沟通术
1.当面交流
2.注意倾听
3.表达简明扼要
4.学会分享
62.聪明人才会的团队合作技巧
1.认真筛选合作者
2.明确成员的职责
3.目标明确统一
4.奖惩分明
63.遵循“3分钟电话原则”
1.过滤电话
2.集中回复电话
3.打电话--做到事先准备、简明扼要、适可而止
64.掌握分工的艺术
1.明确要求和期限
2.注意结果而非过程--分配任务,其实就是授权
3.进行跟踪和反馈
4.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5.学会向上司请教
1.平时工作态度要积极
2.常识性的问题尽量自己寻找答案
3.尽量把问题集中起来一次性请教
4.要言之有物,简明扼要
66.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1.先设法自己解决再求助
2.多与同事交流工作经验
3.让对方获得成就感
4.得到帮助后提升自己
67.建立自己的人际影响力
1.从细微处建立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2.结交有效人脉
3.成为人际关系的联结者
4.让双方达成共赢
68.学会对别人说“不”
1.三思而后行
2.阐明拒绝的理由
3.态度要明确--不要给人模棱两可的答案,可能、或许、大概之类的不要说
4.以建议代替拒绝
5.必要时做出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