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学基础知识会计模块
经济师中级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科目的会计模块,包含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企业营收报表等)、财务报表分析以及政府会计的相关知识。
编辑于2022-08-17 09:54:37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经 济 学 基 础 之 会 计
会计概论
1.会计概论
会计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通过系统、客观、及时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
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对外
财务会计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以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
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
记录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
定期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分析报表
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
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记录和反映
主要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对内
管理会计
预测,决策,预算
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
用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
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
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
最基本职能
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
特点: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晚洗脸”
2.监督
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决策、预测、评价等职能
会计的对象
资金的投入
(1)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自有)
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企业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借入)
形成企业的负债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供应过程
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生产过程
随着劳动对象的消耗,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
随着劳动力的消耗,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
当产品制成后, 资金又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销售过程
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发生货款结算等业务活动
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退出
缴纳税金
偿还债务
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和利润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分类
经济业务
对外
又称经济交易
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
购买固定资产、销售商品、上缴税收
经济事项
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
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旅费、计提折旧
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货币资金】
有价证券: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是企业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 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
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债务
企业承担的需要偿付的现时义务
各种借款
应付和预收款项
4.资本的增减
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本金
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2.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信息的内容
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3.会计要素
资产
定义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融资租赁
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
形成资产的交易必须已经发生
需同时满足2个条件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地计量
资产分类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
存货
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开发支出
负债
定义
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分类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工资应交税费
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
长期贷款
应付债券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余收益
来源
①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③留存收益: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盈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构成
1.实收资本(或股本)
2.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以及 直接计入所有者益的利得和损失。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
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 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收入-费用=利润
反映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会计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等额增加。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等额减少。
(4)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7)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8)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4.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
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
配比原则
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并应相互配比,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配比方式
因果配比
主营业务收入与直接成本相配比。
时间配比
广告费、办公费和管理人员工资等期间费用 与发生在同一时间的收入相配比。
历史成本原则
以币值稳定为前提
优点
(1)取得比较容易、比较客观:
(2)有原始凭证作证明,便于查证:
(3)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
(4)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 应当在本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效益仅惠及本期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反映
资本性支出
为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计期间收益也有关的 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效益惠及几个会计年度
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支出
5.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界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
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
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 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基础
会计分期
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日期, 一般分为 年度和中期
会计分期是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
才能正确贯彻配比原则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假定货币的币值保持不变。
我国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有时也辅以实物数量等计量单位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以实际 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 反映
相关性(有用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清晰性(可理解性)
要求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可比性
(1)同一企业纵向可比
(2)不同企业横向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重要事项充分、准确披露
重要性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
谨慎性(稳健性)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在会计上的应用
存货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7.会计法规
会计法
会计准则
财务规则
会计制度
会计循环
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的概念
是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
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 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
(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
(3)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会计确认的标准
(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产生的,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
(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如价值、成本等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的概念
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 额的过程
目的
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为多少, 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构成
计量单位(计量尺度)
主要是货币量度,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也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
计量属性(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的属性★
历史成本
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
企业重新取得 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 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 该资产至完工时 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市场参与者 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的概念
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 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 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会计记录的方法★
设置账户
账户的分类
账户的结构
①两个基本部分: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借增贷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借减贷增)
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③基本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 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复式记账
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
借货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
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记账结构
账户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收入)的 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
记账法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试算平衡公式
发生额试算平衡:(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依据: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
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可以控制经济活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正确,明确经济责任, 为记账提供可靠依据,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
登记账薄
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用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
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是联结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告的中间环节。
分类
序时账簿
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
会计人员要定期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账务处理程序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又称为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 计期间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是对账簿记录资料的再加工,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
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我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会计报表的分类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概念
会计报表的含义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 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循环过程的终点。
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形式。
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附注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编制前应当依法对会计账簿记录,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进 行审核,内容要全面
应当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 供期限的规定
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
会计报表编制 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财产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1、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等;
2、检查相关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
3、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进行确认和计量以 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4、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 相关项目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将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进行适当排列编制
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编制,反映企业的静态财务状况
作用
(1)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及这些经济资源的分布和构成的信息;
(2)总括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的信息。
(3)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使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
格式
账户式(左右排列)
报告式(上下排列)
内容
(1)资产类项目按流动性(即变现能力)进行排列,流动性强的在前,流动性差的在后
(2)负债类项目按到期日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排在前面,后到期的排在后面
(3)所有者权益排列顺序: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示例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
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依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以“收 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为基础,是一张动态的会计报表
作用
(1)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情况,分析考核企业经营目标及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 分析企业利 润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
(2)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盈利能力,评价或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能力。
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
格式
单步式
多步式
内容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 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
(2)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 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 所得税费用
不影响营业利润的项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内容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正表采用报告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最后汇总反映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我国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正表,按间接法编制补充资料
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
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 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附注的内容
1.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2.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3. 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
4. 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5.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 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总额
7. 在与财务报表一起公布的其他信息未作披露,还应在附注中披露企业的基本情况
8.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讲义补充)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的补充 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并通 过财务指标的高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提供管理决策的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 稳健保证
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 物质基础
盈利能力是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前两者的提升起着推动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率分析法
将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两项彼此相关联的项目加 以比较,计算关联项目的比率
比较分析法
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 揭示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
(1)按比较对象的不同
绝对数比较分析
绝对数增减变动分析
百分比增减变动分析
(2)按照比较标准不同
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比较
本期指标与上期指 标比较
本企业指标同国内外先进企业指标比较
趋势分析法
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 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
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变化趋势
具体做法
编制绝对数趋势会计报表和编制相对数趋势会计报表
财务报分析的基本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6个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
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 偿还到期 流动负债 的能力。
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也称2与1比率
比率过高原因
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运用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酸性实验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排除存货的原因: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 其变现不仅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存货中还会发生一些损失。
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即刻变现能力,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越大偿债,能力越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
已获利息倍数
营运能力分析(4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一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
(4)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3)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4.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未总资产)/2
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盈利能力分析(8个指标)★
营业利润率
营业净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也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
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影响因素:一是企业的获利水平,二是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市盈率高,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末来充满信心,愿意为每1元盈余多付货币购买。
通常认为,市盈率在5到20之间是正常的。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反映企业资本的保全和增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