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整体解读 史宁中
此篇导图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整体解读有关,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以及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
此篇导图与“数与代数”内容结构化分析有关,其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领域的结构化整合,“数与运算”主题分析知识点
新课标:理解、解释: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整体解读
课表修订背景与要点
课程目标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 学习过数学的认所应当具有的思维特征
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进行抽象,形成数学的研究对象,用定义或者符号表达
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研究结果。借助归纳与类比,考察数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得到结论;借助计算和演绎,验证结论。
通过模型,构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结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
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课程内容
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统计与概率
表述形式
内容要求→学习什么
学业要求→学习程度
教学提示→如何学习
核心素养
数感
量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共同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
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内涵的一致性:内涵保持不变,每一个学习过数学的人都应当具有的,但又是终极的。
表现的阶段性: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表现,涉及身心发展,知识储备,也涉及经验积累。
表述的整体性:既有数学特征,又有教育特征;既表述学科思维,又表述认知心理。
三会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眼光:数学抽象
抽象能力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思维:逻辑推理
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语言:数学模型
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
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
核心素养的数学特征
数学的一般性
数学的严谨性
应用的广泛性
核心素养的教育特征,教学特征
意识是指基于经验的感悟
观念是指基于概念的理解
能力是指基于实践的掌握
核心素养的阶段特征
低学段基于感官、更具体、更侧重意识
高学段基于概念、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
课程性质
兼容数学学科的和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
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用数学的语言表述,用观察或实验的结果验证。
总目标的变化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能”)。(简称“三会” )。学生能: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
学段变化
1-2学段:3课时
3-4学段:4课时
5-6学段:5课时
7-9学段:6课时
主题整合原则
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是现代数学的基本形式,可以表述为“研究对象+”,其中“+”的内容可以是性质、关系、运算;
理念上强调核心素养,将研究对象概念的教学与性质、或者运算、或者关系的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研究对象的概念、性质、关系、运算、规律等 是数学内容的表现形态,构建了数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 数学知识与知识认识之间的桥梁 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获得(不是学习态度) →知识的获得、思维的获得 概念有关的内容:与抽象更为接近 性质有关的内容:与推理更为接近 关系有关的内容:与模型更为接近 运算有关的内容:与运算更为接近
主题整合:小学阶段
数与代数领域2个主题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领域2个主题
图形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领域3个主题
数据分类
数据收集、整理与表达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主题式学习(小学为主)
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
我的教室:认识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
项目式学习(初中为主)
传统文化要融入数学
曹冲称象的故事:认识千克、吨,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
度量衡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学年数学教师、学段数学教师、学校数学教师
知道自己教学的位置,知道前后的联系。
分步实施
整体设计
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把握。
增加代数推理
小学阶段说理:
通过简单的类比或归纳,发现和提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横式比竖式重要:竖式是算法,横式是算理(用到分配率)
(化未知为已知)
初中阶段证明:
加上一个正数比原来的数大,感悟有理数加法的本质;
感悟推理的逻辑性。
增强几何直观
小学增加操作
初中加大要求
小学数学的一致性
课标要求
增加计数单位的概念
统领数的表达
统领数的运算
整体性:
数学学科与数学教育
知识与认识
一致性:
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
每个人的,终极的
阶段性:
不同学段不同表现
日积月累、逐渐养成
教学实施
整体性: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把握
一致性: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教学
阶段性:数学知识进阶,核心素养进阶的阶段性实施